娑婆


suō pó

娑婆 [:我们所居之娑婆世界的简称。娑婆汉译“堪忍”,因此世界的众生,堪能忍受十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贪欲、嗔恚、愚痴)及诸烦恼而不肯出离,故名“堪忍世界”。

《佛光大辞典》的解释

梵语Sahā。又译沙诃、娑呵、索诃。意译忍、堪忍、能忍、忍土。指娑婆世界(梵文:Sahā-lokadhātu ),即释迦牟尼进行教化之现实世界。此界众生安于十恶,忍受诸烦恼,不肯出离,故名为忍。又有诸佛菩萨行利乐时,堪受诸苦恼之义,表其无畏与慈悲。又译作杂恶、杂会。谓娑婆国土为三恶五趣杂会之所。此外,娑婆一词原指我人所住之阎浮提,后世遂成为一释迦佛所教化之三千大千世界,而总称百亿须弥山世界为娑婆,并以释尊为娑婆世界之本师。[法华文句卷二下、法华玄赞卷二、大唐西域记卷一] 

《佛学大辞典》的解释

(界名)Saha^,又作沙诃,娑诃楼陀。新云索诃。堪忍之义,因而译曰忍土。此界众生安忍于十界而不肯出离,故名为忍。又诸菩萨行利乐时,堪受诸苦恼之义。又此界众生有贪嗔痴等烦恼之过,众生忍之,故名。又作杂恶。杂会。以是为三恶五趣杂会故也。此为三千大千世界之总名。一佛摄化之境土也。法华文句二曰:“娑婆,此翻忍,其土众生安于十恶,不肯出离,从人名土,故称为忍。悲华经云:云何名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故名忍土,亦名杂会,九道共居故。”法华玄赞二曰:“梵云索诃,此云堪忍。诸菩萨等行利乐时,多诸怨嫉众苦区恼,堪耐劳倦而忍受故,因以为名。娑婆者讹也。(中略)是三千大千世界,号为娑婆世界。”探玄记四曰:“娑婆者此云堪忍,悲华经云:此中众生贪嗔痴等过,梵王忍之,故为名也。”西域记一曰:“索诃世界三千大千国土,为一佛化摄也,旧曰娑婆,又曰沙诃,皆讹。”玄应音义三曰:“沙诃,又云娑诃楼陀,或云娑婆,皆讹也。正言索诃,此云能忍,或云堪忍,一言杂会世界。

其他解释

(1).见“ 娑婆世界 ”。

(2).枝叶扶疏貌。 宋 王禹偁《后土庙琼花》诗之二:“忽似暑天深涧底,老松擎雪白娑婆。

(3).从容优游。 元 刘壎《补史十忠诗·前左丞相江文忠公万里弟万顷》:“卷怀经济具,娑婆 洛 中社。

(4).佛教语。即娑婆。意为忍土、忍界。《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俗间之罪满婆娑,唯有悭贪罪最多。” 苏曼殊《娑罗海滨遯迹记》:“今欲早离苦海,当以大雄无畏之身,还我婆娑大地。”《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九,六重品,三二四):“奇光如来告诸比丘曰:‘西方去此七恒河沙,彼土世界名忍,有佛名释迦文如来。’

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教主即释迦牟尼佛。“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共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佛菩萨和众生虽然都能堪忍,但区别在于,众生的果报是缘于自私,贪欲,愚痴;佛菩萨的果报却是缘于无私,有情,智慧。简单说众生是为自己而受苦,佛菩萨是为众生而受苦) 

有时候,我可能只是比别人多忍了十分钟,结果就不一样了。这十分钟里,我会想到此生的业报,会想到自己内心的罪恶,我的屈辱感就一点一点减弱了。家住新疆托克逊县的刘清居..

问:净土三资粮讲的是信、愿、行,莲池大师特别提到“厌”,对娑婆世界没有厌离心,对净宗学人的修行也是一种障碍,你对此有何看法?大安法师答:信、愿、行,愿这个科目就..

问:极乐和娑婆的时间和修证速度有什么不同?印光法师答:娑婆一大劫,极乐一昼夜,此显示极乐时间耳。至云一日一夜,七日一劫,十二大劫等,皆约此方之时期言之。何以知之..

问:何谓娑婆?印光法师答:吾人所居之世界,则具足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了无有乐,故名娑婆。梵语娑婆,此云堪忍。谓其中众生,堪能忍受此诸苦故。然此世界,非无有乐。..

娑婆的文章大全

本栏目主要以分享娑婆的文章视频内容为主题,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更多娑婆的知识库请登录娑婆网。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