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就是不予取,不是自己的,却要占为己有。凡是得到了不属于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属于盗。其范围都包括哪些?比如说在一个团体中,甲是第一好的人,而乙却说自己是第一好。乙把第一好....

问:面对疫情我等佛子如何通过佛法帮助疫区?答:宣传因果,让众生知道吃众生肉,相吃相杀,果报严重,生死轮回苦难以承受。这是帮助众生最长期有效的方法,其它方法都是暂时的,不解....

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其含义为:能够分别世间万法六尘境界的是七识妄心,不能分别出世间六尘境界为何物的,是智慧心第八识。如果依靠七识的心性,....

凡是因缘所生法,当因缘变时,法也变。所以世间一切学问和治生产业,也会随之世间不断变化的缘而变化,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出世间真理不是因缘所生法,也就不会改变,如果能改变,就不....

无明之所以称作无明,就是因为无明是不明,不明是没有出处的,没有出处就没有来处。如果无明有出处有来处,那么无明出自于哪里?没有出无明之前,那就是明的,既然是明的,那就是佛。....

宣化上人:为什么会自杀?自杀的人,多数都有个魔鬼,在那儿叫他去,他才死的。中国有这么一句话,那个要死的人就这么说:「死了好!死了好!又省裤子又省袄。」这个人大约也就是这个....

无明,其义就是不懂,不明了,包括对一切万法的不懂不明了。诸佛断尽一切无明,明了出世间一切法,也明了世间一切法,没有一个法不明了。世俗法中任意一法,去问佛陀,没有佛陀不明了....

生命,顾名思义,就是有生又有命。什么是生呢?出现了六识的五蕴活动的迹象就是生,其中出现识蕴和行蕴活动的现象就是生;出现识蕴、行蕴和想蕴活动的现象就是生;出现了识蕴、行蕴、....

宣化上人:根基深厚的人,处处为善、为善最乐同参道友互勉励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大家向同一目标精进,就是──发大菩提心,修无上觉道,证得菩萨圣果。根基深厚的人,处处为善。所谓“....

在世俗界各行各业里,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具有相当禅定的人,他们在定中专心一意,别无他顾,很容易出现灵感和创意,就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天才和成就者。这里所说的灵感和创意,一般....

意识既然是因缘所生法,就没有自主性,就不会由自己作主处于一念不生状态,也不会由自己作主去生心动念,祂所有的活动都由意根作主和支配。意法因缘生意识,根尘相触生意识,但是即使....

六识造作的事相,是后面第七识意根作主决定的,也代表意根的心行,意识表面的行为造作、身口意行,后面都有意根做主宰。身口意行可以依意识的决定,但要意识的力量大于意根,有说服力....

根据佛陀的开示,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如果你想摆脱痛苦,首先要知道痛苦是怎么一回事。佛经上把痛苦分为苦苦、变苦、行苦三大类。所谓苦苦,即是粗大明显的痛苦,比如身体和精神....

宣化上人:杞人忧天自找苦恼,培养高尚的人格杞人忧天自找苦恼一九八四年七月十五日有人心中起妄想:‘我到老的时候,会不会饿死?会不会冻死?这是没有出息的想法,真正佛的弟子,就....

生命是一条湍急的河流,在短暂的流逝中我们曾遇到过大坝,遇到过泥沙,亦或是暴风骤雨,这些障碍与困难、磨砺与痛楚或许会成为我们心中的暗礁。可是,当我们勇敢地面对时就会发现,那....

宣化上人:人容易饿、容易困、容易怕冷是什么原因?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未得之患得之,已得之患失之”,我们学佛的人,学懂一点佛法,就把世间所有的法都看不起了,说世间法完全错误....

宣化上人:回到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回到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到什么都没有了,那时就恢复本来面目。◎一九七七年三月十日在佛教里讲“返本还原”,意思也就是我们本来是什么样子,就回到什么....

对于命运,老祖如是说:宁生穷命,不生穷相;三寸长寿,四寸无忧文/金不焕导读:“大浪淘沙始见金”,中华文明历史久远,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文化也数不尽数,这当中有现今还适用的....

有人说回忆完全是意识的功能作用,没有意根什么事。意识确实能回忆,可是意识是因缘所生法,有因有缘,意识才会出生,因缘不具足,意识就不能出生。是什么因缘促使意识出生并且回忆呢....

在无始劫以前,意根就与第八识共同存在着,没有一个开始点。那时的意根就是无明的,所以才与第八识共同存在,以至于无明起用,促使第八识出生三界世间和五阴身。如果意根没有无明,无....

有人说阿赖耶识有染有净,所以有转识成智之说。实际上阿赖耶识本体是清净识,只是含藏了七识造作的染污业种,才使得阿赖耶识不垢不净,如果阿赖耶识不收藏七识的染污业种,阿赖耶识就....

每个法上都有不同层次的含义,智慧不同的人当然就会有不同层次的理解。小乘人理解为散坏破灭的空,大乘人除此再加上如来藏的空性,地上菩萨以及佛陀看色就是四大种子的运作,更是空无....

阿赖耶识中法尔如是有第七识的识种子,却没有第七识的根本无明种子。为何这样说?因为凡是种子皆是身口意行造作留下的业种子,无业就没有种子,七大种子除外。第七识与阿赖耶识恒俱,....

所谓的三昧就是定与慧完美结合到一起的境界。《坐禅三昧经》里介绍了几种三昧的修行方法,其中有观像念佛成就念佛三昧的方法,在修习观像念佛时,身心端正,专心一意,不缘他法,一心....

意根无始劫以来习惯于饮食,习惯于定时定量饮食,习惯于美味饮食,如果想要意根断食辟谷,改变意根的饮食习惯,就要一点点的减少饮食,不能一下子掐断饮食,要给意根一个适应过程,让....

当意识把理论知见部分都差不多通透了,定力也差不多够用的时候,就开始参禅参究观行了。不管是静坐,还是行走坐卧,心里都要带有疑情,时刻都能观行思惟参究。在参究过程中,意识先把....

观行五蕴的时候,如果有很深的禅定,思惟就会很深细,能往法义里一直深入进去,从而能一层层的解开法义之谜。观行思惟时,要慢慢地,要细细地,要深深地,与自己的身口意当下进行对照....

问:我们杀鸡宰羊,这是势所难逃。我就算不杀,也会被其他的人来杀,那还不是一样被杀?  答:众生被杀的业报就算是逃不掉,难道自己即将要犯下的杀业之罪不能逃吗?因为众生逃不掉....

意识对法的思惟,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观念、见解和知见,这同时就有对意根的熏习作用,思惟的过程就能熏到意根,意识专注的思惟更能深入意根心中,熏的效果才能明显。如果引起了意根的....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