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的前世今生

不要想那些不可能发作的事,不要成天为了不确定的事而胆战心惊。给自个附加了如此多的事,其实是在赏罚自个。今日的学佛人很古怪,常有人这么问我:师父,您知道我的宿世是..

人,是动物,可是与其他动物又不一样。人,头朝天、脚朝地,所谓顶天立地,在有情众生的世界中,只需人具有这个条件;其他的猪马牛羊、鱼虾贝类,乃至鸟雀飞禽,都没有头朝..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增加国王带领戎行,灭了释迦族。阿难尊者的小妹、妹夫意外往生,留下两个小孩流落在迦毗罗卫城的街头。这时分从舍卫城过来一位施主,看见孤儿沿街乞..

【原文】予初出家时,皋亭茶汤寺老僧,以诞日延予斋。时大岭有立禅,北人也,戆直无谄,顾予曰:彼延子为佛法耶?人情耶?彼以人情重子耳,何往为?予大惭。又友古溟者,谓..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分,城中有一位婆罗门以乞讨为生,家中日子十分艰难,因而连他老婆也得出门乞讨。后来他的老婆怀孕了,可是很奇怪的是,自从怀孕那天起,她就常常要不到..

【原文】杭郡多士坊①,有东平庙。郡之窘人死,致梦其妻云:谅汝无力修荐;纵多方修荐,不若东平庙庙主某公施一饭斛足矣!妻诣庙主求请。主云:我至期有七员主行醮事②,奈..

编者按:这篇故事出自《六度集经》,原题为然灯授决经,由许钧居士译为白话文。《六度集经》,又作《六度无极经》《六度无极集》,三国东吴高僧康僧会译,集录佛陀曩昔世行..

好久之前就想写这篇文章,一是为了谢谢博主湖心亭看雪客师兄(在您的影响下我终究皈依了),二则想共享一下我自个的阅历。常言道佛祖的慈善如母忆子,我对这句话感触太深了..

以前佛住世时,一天夜里,有八位天人依序来到佛所。第一位天人,容貌端严,身上所发出的光芒达一里之远,并有十位天女随侍在旁。天人诚心顶礼后,佛陀告诉他:你因广修福德..

《金刚三昧经》云:大力菩萨言:何谓存三守一,入如来禅?佛言:存三者,存三解脱。守一者,守一心。如入如来禅者,理观心如,入如是地,即入实际。《华严经》颂云:佛子住..

从前山谷里住着一个漂亮的姑娘;她对男人向来不说一句话。王子、财主儿子和小乞丐三人在一起打赌,看谁有身手能取得她的欢心,让她开口说话。王子和财主的儿子先去,虽然他..

五祖弘忍大师,俗姓周,蕲州黄梅人。据《五灯会元》卷一记载,他的宿世是破头山中的栽松道人。栽松道人从前问道于四祖道信(四祖其时正驻锡于破头山):法道可得闻乎(您宣..

近来诸方少年,有志参禅者多;及乎相见,都是颠倒汉。以固守妄想为誓愿,以养懒惰为苦功,以长我慢为孤高,以弄唇舌为机锋,以执愚痴为向上,以背佛祖为自是,以恃黠慧为妙..

佛陀在世时,孙陀利是一位生活在风月场所的女人,她听说有许多人都跟从佛陀出家,这些人傍边甚至有她从前所爱、所依托的人。因此,她对于佛陀领导僧众修行非常不满。又因为..

唐贞观五年,有隆州巴西县,令狐元轨者,敬信佛法。欲写法华,金刚般若,涅槃等,无由自检。凭彼土抗禅师检校。抗乃为在寺如法洁净,写了下帙(zh)。还岐州庄所,经留在庄..

若犯无邪者,清净无染者,罪恶向愚人,如逆风扬尘。【恶品第(125偈颂)】《南传法句经》--------------------------------------------------此一偈颂,是佛陀在祗树给孑立..

一、前缘我在佛前熟睡了千年,直到有一天遇到你,我落下一颗抑郁的泪。佛说:我因无爱而成佛,你贪恋凡尘怎样成佛?我悔过。佛说:悔过无用。你有未了的前缘,去吧,去续你的姻缘,..

在民国初年时,因为战乱的缘由,所以响马许多,有一户人家,一共住有十七自个,全家人都崇奉观世音菩萨早晚都不忘上香礼拜观音菩萨。有一天晚上,这户人家的主人夜晚睡觉时,梦见..

【原文】有自称西域沙门,作焰口①施食法师者,其洒净②也不用水,燃沸汤于瓶,以手擎而洒之,着人面不热。人异之,请施食者络绎③。予以为此甚不足贵也。世之号端公太保④..

上海有一位名叫杨信芳的中学生,十八岁时肄业于上海女子中学。她有一位同学名字叫张孝娟,家住西门道润安里,张孝娟与杨信芳的友情最深,张孝娟的母亲张太太也非常喜爱杨信..

一日禅:今生之苦皆因前世的孽障今日之痛,源于昨日的放纵;今生之苦,皆因前世的孽障。于心头置一善念,让所有的哀怨融化在感恩的心中。忘不了的,不必刻意忘;放不下的,..

自从那位四十八岁的施娜妲莉尔太太,大前天在杜连姆城里,向记者们揭穿谈过,她前生在世为人的经历往后,西欧的很多善男信女,都开始在自个思量,是不是也有过相似的经历?..

舍卫国有一个近二百岁的贫穷老翁,风闻佛陀能够知道现在、以前、将来的各种事,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因此想俯视佛陀,便扶着拄杖渐渐从悠远的本地来求见佛陀。当他走到精..

【原文】或问:某甲向修净土,有禅者曰:但悟自佛即已,何必外求他佛而愿往生?此意何如?予谓此实最上开示,但执之亦能有误。请以喻明:假使有人,颖悟同于颜子①,而百里..

【疏】今人闻佛不肯执持者,约有四障。四障破除,方能执持,乃至一心故。【钞】障者,遮也。以此四种,遮障念心,不肯执持,故须破除。四障者:一谓即心是佛,何必舍己念彼..

求其文简义丰,词约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笃修一行,圆成万德,顿令因心,即契果觉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良由一闻依正庄严、..

学人不知向上一路,但求增益知见。殊不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此不知本有而向外驰求,更欲增益其明矣。苟明其明则明亦不立,何益之有?故曰为学日益。凡言学者,则向他家屋..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