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们造恶业、犯重罪而堕入地狱,在遭受痛苦的同时又会造新业。如果在恶趣感受果报,待业力穷尽的那一天,能不能从恶趣里出来啊?比如说,若我们下地狱,肯定有下地狱的因..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成佛作祖,非信难成;变牛变马,非信莫入。信为众善之门,信为众恶之门。世人信心者,误会不少..

经文: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柯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

佛教,世界三大教之一,历史渊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累积了许许多多的佛经,在以前佛经都是口头相传,由佛陀向弟子口头传承。佛陀圆寂后由弟子继续传承。后来慢慢开始篆刻..

三世因果,丝毫不爽,有因必定有果。或许这一世你没有造业,但若前世造业未得报应,那么这一世你就得承受回来。佛说:命由我造,福自己求。一切并非命中注定,人是可以消除..

佛法又称为‘内学’、‘内明’;内明即‘智’,以智慧消除烦恼就叫‘超度’,也即是出离苦海而到达解脱的层次。相反的,我们称世间的学问为‘外学’,因为世人都想在心外求..

“眷属”一词,除了表示家眷、亲属,在佛教中还有特殊的涵义。《法华玄义》卷六说到:如来说法必假彼缘,缘即受道人;人受道已,因法为亲即成眷属。计有五种:1.理性眷属:..

佛教中的“菩萨”两字具名菩提萨埵,又曰菩提索埵,摩诃菩提质帝萨埵。旧译为大道心众生,道众生等,新译曰大觉有情,觉有情等。谓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众生,求道求大..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

选自印光大师文钞与周福渊女士书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皆是前生所作之业之所感召。若有大功德,则会过于前生所培。若有大罪过,则便不及前生所培。是以要..

第一句话:不要盘算太多,要顺其自然。“机关算尽,反算了卿卿性命”。一个人如果盘算太多,想得太多,心越急,就越得不到回报,到头来一场空。有一种活法叫“顺其自然”。..

或许你将认为提这个问题很可笑。凡宗教都是有神论者,若说佛教无神,那全国各地的寺庙里,人们还要焚香点烛,顶礼膜拜干吗?不就是图个求佛菩萨保佑?佛菩萨就是神。其实,..

密宗(佛教宗派)密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由印度舶来,可分为两派,一为胎藏界,一为金刚界。唐一行得两宗真传。唐印果长老时,将密宗传于日本空海。日本密宗,分为东密与..

佛教,从诞生起,就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山东这个孔孟之乡。从古代开始,儒佛两家在这里交融整合,对山东地域文化的发展、齐鲁大文化的形成都起了不可估..

闻佛名号,如得种子,信愿持名,即是具足因缘。《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因缘是其中一个,信愿持名,你的因缘具足了,善根是不迷,福德是真干..

《度恶人》好人是人,坏人也是人,重要的是能够认识人的本性,当遇到恶人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唤出他的本性,本性既明,便不难度化。..

《捡树叶》师父带着小和尚出门,看到树叶掉了一地,师父默默捡起落叶⋯⋯

《黑点与白纸》一对年轻夫妇吵架,丈夫气急败坏,妻子伤心哭泣,两人去找师父开导。

恒修居士问:现世的亲人死后如转入鬼道,能知道我们是他前世的亲人吗?如果可以,为什么换了道都能知道?而我们人道里的人却不知道,难道真的是因为喝了孟婆汤的缘故吗?请..

从佛教的角度看,在今生能结为夫妻,是由前世的缘造成的,也就是说夫妻是什么缘结成的?缘有善缘和恶缘,如你前世对他要强,经常打骂他,那你在今生,就会受他的报复,因果..

我一直相信释迦牟尼说的一句话:“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所以我也相信:“无论我走到哪里,那都是我该去的地方,经..

文/昭慧法师在与学友分享如上点滴生活体验时,我特别引了性广法师的一句名言,与学众互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是当下你对面的这一位!”人生总在聚散匆匆之中度过,聚也..

为什么要学习地藏经?因为这是生活,这是事相,当明白之后我们才可以在生活当中产生妙用与智慧。昨天晚上他们在演节目,说的我都流下了眼泪,我就问他们:“这个东西是谁写..

诸佛菩萨教化众生,对中下根性众生教因果。十善业道就是属于因果,佛在经中说能够断十恶、修十善,能得种种殊胜的果报。如果不肯修善,还造十恶业,就得种种的恶报、不善报..

问:共修时不跟随念咒的速度,以小声自己最快速度的念这样可以吗?答:好!大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不如法,我今天给你讲什么叫不如法。什么叫不如法?世间人很多人都喜欢..

应当地人们的邀请,阿姜曼尊者生前曾从曼谷前往寇拉特。他住在沙拉万寺——一座森林寺院,那里有许多寻求答案的询问者来亲近他,并向他提问。问:请阿姜曼尊者能够仁慈地告..

【经典原文】是日已过,命则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法句经》【经文解释】此颂出自《出曜经》,时南海卒涌,惊涛浸灌,有三大鱼流入浅水,共同商议,遇到此危险,..

问日:天亲菩萨回向章中,言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此指共何等众生耶?答曰:案王舍城所说《无量寿经》:佛告阿难:十方恒河沙诸佛如来,皆共称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