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落息,日出作,春播夏锄秋收获。早熟命短素质差,顺天应时总没错。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急什么?2、但行善,莫思恶,遵纪守法爱祖国。新殃旧债担当着,心中无鬼不招魔..
心静,便是菩提。静心,便是清喜。能心静的静心者,便是思想最饱满、心境最怡然、气质最韵致的快乐之人。静里才能听见咚咚心跳的声音,才能听到幽幽心音的淙淙;静里方可看..
他相貌奇丑,却智慧超群!他被誉为中国佛教的奠基者,在他之前,中国佛门弟子皆从师姓,由于各地各门姓氏不一,造成门派之间分歧争斗,是他让佛门弟子一律以「释」为姓。道..
人为什么会活着?为什么要走向死亡?死后是什么状态?有多少人就是这样,浑浑噩噩、糊里糊涂从生到死一辈子。出生有先后,死亡却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事情。现在我们每个人,都..
不少人都很好奇,一个人死后是什么状态呢?是不是全都马上变成鬼了?是不是永远都是鬼?人们因为不了解死亡,也不能去体验死亡,所以对“死”会感到巨大的恐惧。我们从临终..
不少人都会有疑问,佛教为什么那么多派别?有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有大乘佛教,小乘佛教,金刚乘佛教。各教派里还会有很多分支,内地有八大宗:天台宗、三论宗、...
这一趟到来,见你们各位都很诚心的拜佛、念佛,还有礼忏,这是很好的。不过我对你们讲:“不论你是拜佛也好,念佛也好,礼忏也好,诵经也好,就是要把自己的脾气改了。”有..
世间的情爱不知道,这个女人追男朋友,想不到那个男朋友是自己的爷爷,或者祖父,或者太爷爷、曾祖父,这都不一定的,或者是父亲。可是她看他都是这么年轻英俊,赶快去追,..
观音菩萨是佛教诸神中在中国民间影响最大、信众最广的一尊神。传说古代印度有两个兄弟,均发誓要修行成佛,普渡众生。两人同侍阿弥陀佛,兄即为观世音菩萨,弟为大势至菩萨..
人在世界上为名为利,名为虚妄,我们所有的名都是空的,所有的利也是空的,随着时代而消亡。我们经常讲“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说到财富,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
问:我有一位道友,学佛没有多久就获得很大的改变和境界。而自己反反复复蹉跎几十年也进展不大。原因何在?索达吉堪布:最近,我读了几本藏地特别著名的高僧大德的传记,读...
贪爱等烦恼虽然从表面观察,是以其所依境而生起,但是所依境并非有决定能生某种烦恼的能力。比如说某人,有些人对他会生贪心,乐于与他亲近交往;而有些人对他生嗔恚,经常...
愿诸病有情,速脱疾病苦!亦愿众生疾,毕竟永不生!藏传佛教中,这个偈颂常用于加持病人。意思是说,愿所有患病的可怜众生,依诸佛菩萨的加持力、菩提心的威神力,都能迅速摆..
阿弥陀佛的发愿已经圆满成就的缘故,任何众生只要能以清净的心来忆念、发愿、回向,彼在临终时就能往生极乐世界,也即在阿弥陀佛的慈悲加持力与自己的信愿力聚合的前提下往..
问:在很多人看来,行持善法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唯有当下及时享乐才深得人心。是这样吗?索达吉堪布:麦彭仁波切讲过:今生是因,来世是果,既然如此,那现在为什么不多造...
己人心语告敌人,挚交无耻窃肺腑,践踏祸根妄念头,刺中我敌凶手心。有些人把身边的人当作自己的人,对他非常好,所有心语、密语,以及一些秘密的事情,都让他无所不知。可..
现在正在讲菩提心的学处,即发了菩提心以后要怎么做。昨天讲到了愿菩提心中的自他交换。自他交换,就是世人常说的换位思考,作为大乘修行人一定要修。《入行论》中讲过:“..
在了解菩提心的重要性之后,就应真实发起菩提心。可能大家都清楚,发心需要从根本悲心中产生,悲心又需要缘一切有情而生起。那具体应怎样修菩提心呢?应按阿底峡尊者知母、...
有些人认为,往生净土需要发菩提心只是藏传佛教的说法,我们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了,持这种观点的人还为数不少。其实,如果你认真看了《无量寿经》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要提..
《藏传净土法》当中,现在正在讲除了造舍法罪和五无间罪的人以外,其余一心一意祈祷阿弥陀佛的人皆能往生极乐世界。下面紧接着讲:又如,给别人讲法、闻法等造违缘,是舍教..
一般学教没想到这一点,只是看看文字,看看过去就算了,已经学会了;真正学习,这字字句句要来品尝品尝。我们虽然没有直接接触到,大致上也能够体会到一点彷彿,我们法喜就...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因为世间之物本来就是去住无常。我们所能做、所应做的只是在“得到”时珍惜它。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
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都可以用来作为修炼的功夫,因此,古人讲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传统书法抄写佛经就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何以见得?大致有以下三点理..
男女平等,意指佛性上的平等,人人均有佛性。然而,我们不可不承认男与女在生理及心理状态上仍有相异之处。一般而言,色身上,男众较女众勇猛强健、障碍较少;心理上,男众..
在佛教的称谓中,名僧、高僧、大师、法师这两对名称是有区别的。名僧是指有名的僧人,梁宝唱曾撰《名僧传》,记录当时名僧的事迹。后来梁慧皎又编《高僧传》强调德行高超的..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句话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古往今来,被难填的欲望葬送的贪婪者,多得不可计数。托尔斯泰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想拥有一块自..
和尚和尚原来是从梵文Upqdhyqya(p.Upajjhqya)这个字出来的,这个字到了西域被读成乌阇,到了汉地又读成和尚,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
众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等八识的转化清净妙相,就是八大菩萨。当我们的八识,净化为八大菩萨的时候,心中绽放而出的光芒,即是净土..
一位智者在上课时把一幅中国地图展开,问:“这幅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也就是说,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偏偏要走...
我们发心做自利利他的行为,就得对于众生具有无量无边的慈、悲、喜、舍心。有这种无量心,才能实践一切善良的行为。四无量心是: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
人人都以为,受苦是一种磨难、打击和损失,不知道,受苦,其实是一种获得、领悟与生命的再造。一个人,生活得太顺利,免不了自高自大,为所欲为;一个人生活得太富足,免不..
学佛者,是佛陀真正的弟子,皈敬佛陀的五戒十善,深信因果。在信和恭敬心的基础上,依教奉行,躬行实践,真正接受佛陀的思想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素食并不仅是吃的问题,也不仅是不吃动物的问题,例如五辛对素食者的负面影响就非常严重,这并非是因为素食者肠胃差了,而是因为素食者的身心感受都很灵敏,素食本身是一个..
1、读佛经律时应焚香端坐,如对圣容,不可靠背交足,有失恭敬。欲读经,必先静坐片刻,默念偈云:【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与他人和谐地相处意味着与大自然和谐地相处,而大自然本身是你的保护神。快乐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能够与他人和平共处。我们必须承认为了达到目标,人们可以经由不同的..
经常听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身边,学佛三年,佛在天边。”这似乎表示,学佛越久,离佛越远是肯定的事实。其实这是对佛教的一种误解,认为“放下屠刀,..
1:最重要的就是要遵守皈依时所发的三个誓愿:不皈依天魔外道、不皈依外道邪论、不皈依外道邪众。若是受四皈依的,还要加一个:不皈依外道邪师。但是要我们不皈依外道,并...
为人子女要常念父母之恩。世人常说百善孝为先,侍奉父母是人类高尚的品德。佛戒虽有万行,亦是以孝为宗。在佛教里,子女对父母之孝,可以归纳为三种:赡养父母是小孝;为父..
因果有一个对应关系,比方财富怎么来的呢?是从布施的心跟布施的行为创造出来的。贫穷怎么来的呢?是悭贪的心跟悭贪的行为,一个思想跟行为的结合。布施创造财富在唯识学讲..
佛教认为,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是我们已知的最完美的女性,她具有三十二种功德相:出身尊贵,种族清净,德行无缺,端正无比,身体容貌上下相称,从未生育,心常随顺一切..
人做善事和坏事,都会在色身上体现出来。比如说阴骘纹,就是讲人积累了阴德,就会在脸上留下痕迹。那如果做了缺德事,色身上也应该会留下痕迹。这个是一定的。比如说药师法..
星云大师曾说了一则中国民间故事,很有意思,令人深思。话说这一天阎罗王审判两兄弟,问他们将来投胎为人,要做“受”的人生,还是“给”的人生。哥哥说:希望能做一个为人..
明白了轮回的毫无意义,才会发现在轮回背后还有一个真正有意义的事,这就是佛法。只有通过佛法,我们才能了解轮回的真相;只有了解到轮回的真相,我们才会停止盲目的追求,..
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而一无所知、一无所能之人,但止口会说话,亦可为真念佛人。去此两种,则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依教与否..
诸佛所说:大悲咒的流传极为久远,是过去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所说。观音所弘: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劫前,于千光王静住如来处首次听闻大悲咒。并受命以此心咒,普为未来恶世一切..
什么是菩萨?在台湾、中国等华人地区的佛教,绝大部分都是以大乘法为主,所以在佛教徒之间,彼此以「菩萨」来互相称呼可以说是很平常的,但是到底什么是菩萨呢?有的人会说..
学佛人应当时时忆持所念的世间、出世间的种种善法,存心来护念然后增长这些善根。佛法当中也有所谓的“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佛”是什么?念佛就..
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城内有一位长者,拥有难以计算的无量财宝,他娶了富贵人家的女儿为妻子,然后以各种音乐来娱乐;他的妻子怀胎满足十个月后,生下了一个男孩,这..
大千世界其实是佛教对于这个世界的架构所作的描述。我们先来看,一个大千世界其实是由一千个中千世界所构成;而一个中千世界,是一千个小千世界所构成;一个小千世界,是由..
改命,永远是从孝顺、供养父母开始的。佛说:什么是戒,孝顺父母就是戒,如果没有佛,就把父母当做佛来侍奉,一念孝顺,供养父母很少的东西,这样的福德超过你供养一百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