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其义更深。盖以唯趣菩提始称“端心”。什么叫“端正心念”?直趣菩提,我们求什么?求智慧。人生最快乐的、最高的享受是什么?真实智慧。很多人不知道。古时候读书人求..

就像有些赌徒的心态,有些赌徒确实是真心想戒赌,手指都剁了表决心,最后还是会再去赌。“不管了,等我玩了这把,下次再戒,真的最后一把了。”谁知道一把又一把,下次还有..

净土法门,如果你有志于解决生死问题,大概是我们末法时代唯一的方法了,没有其它方法了。它不要求你禅定,它不要求你广大的资粮,甚至于你过去今生带了一点罪业,没关系。..

现在有很多人提倡器官捐赠,器官捐赠在佛教界有多次地辩论,很多的佛教徒也提倡。事实上应该这样讲:菩萨有二种:一者悲增上;一者智增上。(一)大悲心重的菩萨,他当然不..

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处。前面的十种的法是远离攀缘,收摄身心,这以下就正式修禅定了。就是,前面的准备做好以后,你应该怎么样呢?在于闲..

念佛求生一法,虽然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但是中国净土宗祖师,在这样的修行背景上,跟宗门教下融合的一点,还是在戒律方面。跟宗门教下任何的修行,共有的都是注重戒律,不..

【原文】客曰:常闻律门生弘毗尼,死归净土,究竟与净宗异耶,同耶。答曰:律门虽则重在戒律,略兼持名,究竟同归净土一也。是以律门自古以来,诸大律师,多信净土。何以故..

那么当我们在听闻佛法的时候,最好的心态就是把自己当病人。很多人他为什么不肯听经?我看很多人出了家以后,好像前面几年听经,到最后都不听经了,为什么?因为他认为自己..

印光法师(1861~1940),即释印光,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大师俗姓赵,名丹桂,字..

净土宗的人要往生,一定要把人生好好地收尾。我绝对不相信,你平常这么攀缘,临命终突然间正念分明,我不相信!不可能!你要有一个过程。我们看到很多老菩萨,念佛念了一辈..

不是你念佛就表示你修净土宗,修净土宗跟念佛,没有直接的关系,你心中没有信愿,没有对名号产生强烈的信心,没有往生的愿力,你只就是念佛而已!我遇到一位其他宗教的道友..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号,他平常的佛号都是绕着世俗的因缘在转。那么你平常从来没有创造一个往生的佛号,你怎么能往..

佛教净土宗对说妄语的果报的说明说妄语方面,不论是自己亲口说妄语,仍是煽动别人说妄语,两者的罪行都相同。有些不明白佛法的人说:我不能说妄语,你去帮我哄人吧。他们以..

业障,是佛教中的一个语言,指妨碍修行正果的罪业,比喻人的罪孽。我们很多人在修行的过程中,都会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业障,无法突破,最后没有办法修行成为一个正果,那么是..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这是蕅益大师对净土宗的修学提出的四个重点。第一个,持戒。净土宗我们要先求临终无障碍。我们凡夫的心是受不了刺激的,所以临终..

阿赖耶识的可怕,就是你平常不知道它存在。你平常就是第六意识的思想去攀缘六尘,什么事都没有。第八识最坏,坏就坏在它只有在两个时候出现,去后来先作主公,临终的时候出..

有个人死了,他才刚刚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如此短暂。这时,他看见佛祖手拎一个箱子向他走来。佛祖说:“好了,我们走吧。”男子说:“这么快?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佛祖..

很多人到庙里去,供养一点钱,就大咧咧地要求佛菩萨保佑自己,保佑发财,保佑一切顺利,不久之后就和人抱怨说,这个庙不灵,那个佛菩萨不灵什么的,但是实际上,他根本就没..

问:净土宗有没有传承?有没有实在的人来传承?答:佛法当然有传承。净土法门的传承就是净土三经一论。这是阿弥陀佛直接传播,释迦牟尼佛宣说的。净土祖师也在劝导我们闻名..

若先受尽不善业果而修善者,与上相违,当知如是补特伽罗,从暗趣明。此中差别者,将命终时,犹如梦中,见无量种非变怪色可意相生。第二种情况就是,一个人他积集的善业强,..

从前有三兄弟,他们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地方,但是他们知道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有一条河,河对岸非常的富有,是流着奶与蜜的地方,像天堂一样富有。这三兄弟想找到这个地方摆脱贫..

近代高僧说,身为有情众生,每个人都想要离苦得乐。虽然有时也会起颠倒,造了很多罪业使令自己痛苦,但是想要离苦得乐的本性从来没有改变过。我们要知道:所有的痛苦都来自..

居士:中国传统净土宗为什么不讲平生业成,而是讲三资粮的多,也就是讲要门的多?常敏法师:那是你没因缘听闻到祖师大德的开示。是你没有福德因缘,所以没遇到;或者遇到了..

史略弥陀净土,源于晋代慧远大师,于庐山结白莲社,在阿弥陀佛像前立誓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东魏昙鸾大师才有所发展。鸾师依龙树的《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著《往生..

我们讲到了四圣谛。那么四圣谛从净土宗正念的角度来说,我们选择两个法是必修的:一个是思惟苦谛。我们要把娑婆世界的痛苦这一块参透,临终时的力量是不能勉强的,你没有力..

净视频:净土宗是不辩论的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