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修行次序,各种经论都有相应的教示,按理说应该遭到重视。各种复杂的前史、社会环境等等原因,好像很多人喜爱“顿教”或者“彻悟”,当然这是对根机相对“利”的修行..

问:佛经中的“到彼岸”是什么意思?佛经云:“何时起想,彼时流转。”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有想的执著,什么时候就将在三界轮回中流转,而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解脱。因此,我们..

有一位在家居士去拜访广钦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说:“你有没有在修行啊?”居士回答:“有啊!我每天早上拜佛一个钟头,晚上也拜一个钟头,每天要拜佛好几百拜,念佛好几百声..

人生之苦,苦在执着;人生之难,难在放下;人心之烦,烦在计较;生活中,你在意什么,什么就会折磨你;你计较什么,什么就会困扰你。纵使天大的事,当你用顺其自然的心态去..

这个人天乘,你可能要经过三年五年的时间,必须要扫除你生命中的地雷、重大的地雷,慢慢地你应该还可以再提升到第二个阶段,就是你要处理你的颠倒妄想的问题。业力这一块还..

一切都是为了“我”,不是为了爱。恋人间的关系十分微妙,若只看今生,不了解前世,很多现象都难以解释。按佛教的观点,你对某人一见倾心、情有独钟,这绝非是一种偶然,而..

问:南无阿弥陀佛!法师慈悲!我们很多的佛子喜欢说随缘,不要执着,在社会上给人的印象是佛系。可是印祖总是在强调做事应该认真踏实,这样不是很执着吗?做事认真与不执着..

济公和尚说:“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么?得便宜处失便宜,贪什么?食过三寸成何物,馋什么?死后一文带不去,悭什么?举头三尺有神明,欺什么?荣..

一般来说,我们这一念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中间有一道墙壁。这道墙壁诸位知道是什么吗?对,就是妄想。所以我们就觉得刚开始的时候,你看打佛七的时候,我们觉得离佛好像距..

用功时,地、水、火、风,都可以入定,可以入空定,又可以入非非想定。在定中不要执着境界,不要生起无明烦恼,否则,障碍开悟的良机。现在我讲个公案,来作为借镜。从前有..

有些人的处理方式很简单。我打妄想,我就转念念佛,有些人是试图用佛号来压这个妄想。诸位!你别忘了,你念佛的时间两个小时,在佛堂两个小时。你这个妄想打多久,你知道吗..

经常会有佛友,在向我们提问的时候,喋喋不休地跟我们提他以往的故事,特别是感情方面的问题。虽然我们没有时间听这些倾诉,但往往也要让他们把话说话。过去的事情都发生了..

人有得意日,必有失意时。人生最大的苦痛也许并不在于一生都一无所有,而在于得到之后的失去、拥有之后的孤寂。若是一直冷清,一直孤寂,一直潦倒,倒也不会觉得怎样痛苦,..

常住,在佛教中有多种解释,一是法没有生灭变迁、恒常永住;二是佛果;三是寺院财物。常住之「法恒常永住」常住,是指永恒的法身慧命,法没有生灭变迁、恒常永住。《法华经..

娑婆世界是什么意思?娑婆世界,即世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这个世界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为释迦牟尼佛教化的的三千大世界。此界众生安于十恶,堪于忍受诸苦恼而..

烦恼它是有根本的。什么是根本呢?《楞严经》讲生灭心。这个生灭心或者讲妄想,这个地方讲颠倒想,这都是烦恼的根本。我们解释一下。颠倒想我们也叫作妄想。《楞严经》的观..

饶益是什么意思?饶益,是指布施他人,给人丰饶的利益。我们布施的时候,若是有一个真诚心,若是有一个真正的慈悲心,也能饶益很多的众生。维摩诘所说经卷上佛国品(大一四..

阿兰若是梵语aranya,有的经中写做阿练若,翻成中文为:闲静处、寂静处、空净处、无诤处等。在《大智度论》中说:阿兰若即远离处,离村最近二里,能远益善。去村一拘卢舍。..

见地,即知见、认识,见地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内在心灵及外在世界。在佛法修学中,见地是一切言行的指导。“见地”一词,较早见于《大智度论》卷七八。其中说声闻、缘觉、..

1念佛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妄心是什么?《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也不难懂,执着、分别、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的意思比较深,但是分别执着好懂,我们从这里下手,在日常生活..

沙门(rmaa),翻译为勤息,勤是勤修智慧,息是息灭烦恼,即勤修佛道和息诸烦恼的意思,原为出家修行者的总称,包括外道修行者,又作娑门、桑门、丧门、沙门那。在佛教中出..

问题:都说《阿弥陀经》是诸佛护念的经典,念佛法门是诸佛护念的法门,到底“护念”是什么意思呢?护念有什么功能和意义?得到诸佛的护念有哪些利益?智随法师:护念的根本..

挂单又称挂搭,指的是行脚的僧人去寺院投宿。过去寺院禅堂都设有寺内僧众的名单,行脚僧经过寺院的考察被允许住下后,就可以将衣钵挂到禅堂内自己名字下的挂钩上,所以称为..

四谛是释迦牟尼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四谛概说「缘起」是宇宙人生一切..

佛教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三宝是佛教徒皈依的对象。佛宝是已成就圆满佛道的一切诸佛;法宝指诸佛的教法;僧宝是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的僧团。佛教徒只有皈依三宝,才能..

“灌顶”是佛教的一种仪式,提到“灌顶”,我们有可能会联想到“藏密”,其实它并不是“藏密”的专利,在汉传佛教也有灌顶之说。在古印度,灌顶是属于帝王即位的仪式,后来..

念佛法门是属于有相的。《观无量寿经》的出现,就是因为释迦世尊时代的恶王阿阇世,篡夺王位,幽禁他的父王频婆娑罗及母后韦提希。韦提希在被幽禁处,祈祷释迦世尊前来慰问..

回者回转也,向者趣向也,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于所期,谓之回向。期施自己之善根功德与于他者,回向于众生也。以己之功德而期自他皆成佛果者,回向于佛道也。或以自己..

杀生(佛教解释)杀生,指宰杀牲畜、家禽等生物。佛家指杀害一切生灵,并以为十恶之一。佛门十戒中第一是不得杀生。语出《管子·海王》:“﹝桓公曰:﹞‘吾欲籍於六畜。’..

转世轮回是什么意思?佛教认为人有前生来世,生生死死轮回不断。而轮回不只是在人道轮回,而是“六道轮回”。六道即三界,是总括的六种生命形态,包括天人、阿修罗、人、畜..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