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胜佛名号

一、由种种无量学处广大故;二、由摄受无量福德广大故;三、由摄受一切有情利益安乐意乐广大故;四、由建立无上正等菩提广大故。 广大的第一个,菩萨能够在菩萨戒当中成就..

哪里会是比较殊胜的境界

随喜同学们的福报和努力,一路走到现在着实不容易,终于晋级殊胜的《入菩萨行论》阶段。我自己刚学完前三品,说到心得,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力量!因为《入行论》里的法..

一、由种种无量学处广大故;二、由摄受无量福德广大故;三、由摄受一切有情利益安乐意乐广大故;四、由建立无上正等菩提广大故。“广大的第一个,菩萨能够在菩萨戒当中成就..

两年的三级修学经历,让我感受到了两套模式相辅相成的殊胜性。修学模式帮助我改变错误观念,树立正见,从而解决了我生活层面的问题,进而开启了我生命层面的改变;服务大众..

阿弥陀佛名号确实是阿伽陀药。阿伽陀药就是万病总治:以一个药方治一切病。无论身体上的病、心理上的病、业障病、烦恼病,这句名号——阿伽陀药,都能治疗。原..

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蕅益大师《弥陀要解》 念佛法门,我们讲本尊相应,它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你要想尽一切办法..

我们看辛五,耳根圆通。这个是在本经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正宗,它正式加被本经的当机。因为阿难尊者多生多劫都是多闻,以耳根听闻佛法。 佛陀说,你多生多劫听闻佛法都是向外..

一、药师誓愿推动有情流转生死的力量有业力和愿力两种。众生因业力而在六道轮回,圣贤则依愿力而成佛作祖。因此,想成就佛道首先要发愿。说到愿力,人们都会想到四弘誓愿,..

佛陀曾开示,供养佛塔功德甚大,应当精勤诚心供养。过去,波斯匿王前往佛所,顶礼佛足时,闻到一股比天香还要香的香味,波斯匿王四处张望,寻着这股特殊浓郁的香味,不知道..

问:文殊菩萨跟地藏菩萨给您不同的启示。梦参老和尚答:不是对我的启示,对谁都有启示,我学地藏菩萨是这样子的。以前弘一法师专弘地藏法门的,我学华严的,我以前体会不到..

我们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当中,有关名号的功德,简单的提出五点:一、消除业障:因为阿弥陀佛光明无量,他的光明加持,能够消除一切灾障。其实很多念佛人,虽然没有明显的感..

首先是校量闻经的功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

《金刚经》的受持功德《金刚经》称:“当知是经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义。”可见受持本经功德之殊胜。下面分别说明。一、增长福德人生的幸福是基于福德。由有福德才能处处..

“愿我交往何人时,视己较众皆卑下,诚心诚意又真挚,尊重他人献爱心。”无论在何时何地,接触什么样的人,都要把自己看得比他人低贱,并且诚心诚意地想帮助别人,将爱心奉..

七圣财包括信、戒、惭、愧、闻、舍、慧,其中信心居于首位。所以说,信心是所有财宝中最殊胜的。信心像是摩尼宝,是无尽功德的泉源;信心像是双脚,可以带领我们进入解脱的..

我建议大家每天都念地藏经,或者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地藏圣号和观音圣号还是有差别的。这里讲几点:第一,地藏经能生发人的阳气。我个人有个感觉,常感觉乏味,甚至放逸时,..

念佛(图源:网络)我们现在修的这个念佛法门,是一乘了义大法,就是直接圆顿的大法,这句“阿弥陀佛”名号包含了一切法。所以很多人啊,对这个弥陀名号难以生起信心。但是我..

各大菩萨中,每个菩萨的性德不一样,导致他的功能,还是有所差别的。比如文殊菩萨代表破,破掉种种的执着,普贤就代表建立,要建立庄严的华藏世界。观音和地藏,和我们比较..

无始以来,出现过无数的佛,但诸佛的大悲至今未能救度我们。过去的世代,也出现过许多高僧大德,我们也没有缘分被度化。现在五浊恶世来临,好不容易得到了人身,却不知道取..

阿底峡尊者曾是印度那烂陀寺的住持,当时那烂陀寺是以显宗为主,也有众多密法,但到了西藏后的见闻还是让他感到了惊讶。十一世纪时,阿底峡尊者入藏,在桑耶寺看到了众多密..

诸佛具足一切智慧、德行,无有差别,诚所谓“佛佛道同”,故有十种尊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由于应化不同,各有别号,或取因言“弥勒佛”,或取果言“阿弥陀佛”,或取性言“..

皈依和累积资粮最殊胜的对境,莫过于上师。尤其当上师灌顶、说法时,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大悲和殊胜的加持,都融入了上师的意念中,两者无二无别。这时我们对上师所做的供养功..

有情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具有成、住、坏、空的共有属性,依因缘而起,依因缘而灭。就像,一粒种子从播下到它成长乃至消亡的所有过程,皆是不同因缘聚合的产物,亦都随着无常在..

供曼茶罗是密宗特有的修法,积累资粮特别迅速。曼茶罗也是坛城的意思,它有两种:第一,所供曼茶罗,是我们供养的对境,即将一切坛城中的佛菩萨作为对境和修法的依止处。第..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由于应化不同,各有别号,或取因言“弥勒佛”,或取果言“阿弥陀佛”,或取性言“毗卢遮那佛”,取相言“卢舍那佛”,取行言“释迦牟尼佛”,取愿言“阿..

在这个娑婆世界修行,想得到利益很难。为什么?我们的烦恼太重,环境对五欲六尘的诱惑太大。在这个世间想大彻大悟、断见思惑、当生成佛,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其进道也难”..

施食是佛法中的佛事,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为放蒙山。施食一般是布施食物给饿鬼道、畜生道众生,坠入饿鬼道的都是生前贪欲重的人,饿鬼道的众生,皮包廋骨、喉细如针,肚大如球..

懂得以上道理之后,不论何时何地,我们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断除一毫一厘在内的所有恶业,积累一丝一毫在内的一切善业。也就是说,只要是善法,就一点一点积极参与;只要是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