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三个特征

问:什么是“以菩提心摄持”?索达吉堪布:在修持任何善法时,以菩提心摄持是大乘的一个不共特点,具有无量功德。大乘菩提心的含义虽然非常广泛,但简而言之,即为了利益一..

一次次援手相助,不是因为谁欠谁还。而是一种无私的善良,不愿看见受困者的无助。可能帮抚与被帮抚者之间,会是一种双向的成全。有待时机成熟之日,曾经的受助者在将来的某..

大乘佛法的核心,就是利益众生成佛的菩提心,而自私自利之心,是修持菩提心的最大魔障。虽然我们受了菩萨戒,并以佛菩萨为证人,立誓要度化利益众生,但如果凡事都先想到自..

在所有的上师德相中,最重要的是菩提心。具有菩提心的上师,所传的必是大乘之法,所作所为都会利益众生,必会带领弟子走上正道,成就今世和来世的功德。如果没有菩提心,这..

开始修菩提心的时候,要造作地强迫自己发心。哪怕这种发心不是那么真诚,也要坚持发心,久而久之,自然流露的菩提心便能被引发出来。菩提心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上求和下化,..

2017年11月25日,一乘显密佛教中心(新加坡、澳洲、中国香港)终身名誉会长、导师,中华一乘显密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台湾)终身荣誉会长、导师智广阿阇梨应邀来到澳大利亚墨尔本..

本来就很难度啊!我到现在还没度成功我告诉你,刚刚我儿子来找我,我也是说:有没有吃素啊?儿子答:中午吃一下素.我也只能这样讲,我只跟他讲一讲道理,但是我这个人不太喜欢用感..

皈依和菩提心始终是修行人最重要的课题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全都是以菩提心和空性大悲的精华为要。所有的修行,就是为了让菩提心和空性大悲结合在一体,让悲智双运在我们心中..

问:听闻佛法之前,有时忘了发菩提心,这很重要吗?索达吉堪布:每天听法时以三殊胜摄持极为关键,即最初发菩提心、中间聚精会神听受上师教言、最后将听法功德回向天边一切..

问:有需要发心的事情没有去做,这算是舍弃菩提心吗?索达吉堪布:光是不想发心做某件事,也不一定是舍弃利他,但如果凡是利益众生的事情,今后都不参与,自己念阿弥陀佛往..

上士道学习开始了,学习了菩提心的殊胜后,结合自身的方便,我想把三级修学的读书会模式引入大学生教育中,帮助大家思考人生问题,做一个清醒明白的人。恰逢学校要开公选课..

第三,上等根器众生的修道这包含了观修空性和慈悲,以获致超越轮回与涅槃的解脱。这又分成三个部分:1.愿菩提心,能够唤起无上菩提心;2.行菩提心,观修菩提心的两个面向;3...

于诸乏乐者,多苦诸众生,足以众安乐,断彼一切苦,更复尽其痴,宁有等此善!安得似此友!岂有如此福!菩提心能使无量的众生得到安乐,这一点是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的:菩提心..

心是被转化的对象,也是促使转化的因素,而最后被转化完成的状态也是心。有些人把佛教形容为心的科学,倒也合情合理。在佛教之中,从俗谛的层次与真谛的层次阐释心的本质的..

问:如何培养慈悲心?如何修持慈悲?答:透过修持止观可以培养慈悲心。观修包含了时时检视慈悲的价值。一旦你成为更富慈悲的人,便拥有真正的信念。你将成为一个更平静、更快..

问: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都能解脱,为什么非得依靠菩提心?索达吉堪布:释迦牟尼佛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归纳起来就是菩提心。华智仁波切在《前行》中讲过:“这样的菩提心已经..

问:作为发了菩提心的人,哪些众生是最需要去帮助的?索达吉堪布:有了菩萨戒以后,一定要尽量地帮助众生,多少个都可以,数量没有限制。我经常想,人类中最需要帮助的是什..

发菩提心,从念父母恩开始我们入了佛门之后,要想到我们还有非常多的有缘众生,多到甚至我们自己都很难想象。那这些跟我们有缘的历生父母,他们现在在哪里,历代的宗亲在哪..

菩提心就是把别人放在第一位修菩提心是别人放第一位,自己放第二位,好事给别人,不好的事自己留下来。就像吃水果一样,把好的大的水果给别人,不好的烂的自己留下来。要修..

问:大乘菩萨依靠菩提心来断除烦恼,小乘是依靠什么呢?索达吉堪布:阿罗汉的相续中应该是有菩提心的,只不过小乘中并没有特别强调而已,不然的话,我和我所执是无法断除的..

每个修行人都知道学佛要断十恶、修十善,然而这只能获得天道、非天道、人道、三善趣道的福报,并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若想真正解脱轮回之苦,必须具备出离心。我们付出代价..

「佛灭度后若有法师善随乐欲为人说法能令菩萨学大乘者及诸大众有发一毛欢喜之心乃至暂下一滴泪者当知皆是佛之神力」佛灭度以后在末法时期,如果有人随顺众生的因缘,为众生..

主题:菩提心的修行时间:6月3日、6月4日(本周末)14:00-15:30地点:栖云寺讲堂讲座直播:腾讯佛学视频直播主办:福安·栖云寺栖云寺位于福建省福安县城关西郊仙岫岭下,与..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殊胜的菩提心!今天我们接着讲正行上士道的菩提心修法。菩提心分为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两种,正在讲的是世俗菩提心的修法。《佛子行三十七颂》..

菩提心成佛的心(资料图)凡受三皈五戒者,要发菩提心。什么叫发菩提心呢?就是发利益众生的心。你受了三皈了就成为菩萨。菩萨是做什么的,是利益别人的。梵语菩提萨埵,翻译..

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努力作利益众生之种种慈善事业,乃不愧为佛教徒之名称。若专修净土法..

大悲悯众生1.你愈能够把生命奉献在利益众生,就能够在生命中得到愈多的喜乐,以及内心的满足、平安。所以,如果有人要寻求安乐的人生,最好的方法是以爱惜其他众生的菩提心..

在三级修学里,听得最多的,说得最多的就是发心,发菩提心。对于菩提心的认知,一直只停留在”利他”两个字上面,经常觉得利他有点概念化,具体内涵并不是非常清晰。经过这..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物质高度发达,科技空前发展,但是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大家是否因此而增加了幸福感呢?答案恐怕并非肯定。大家反而感到烦恼重重、压力满满、..

智敏上师(资料图)我们修净土宗的,如果把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当做阿伽陀药的话,这就是无上的密。这一句“阿弥陀佛”,里面可以包涵八万四千法门,这么多法门都摄在一句..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