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禅定改变自己的心,并要生起菩提心


心是被转化的对象,也是促使转化的因素,而最后被转化完成的状态也是心。有些人把佛教形容为心的科学,倒也合情合理。在佛教之中,从俗谛的层次与真谛的层次阐释心的本质的例子不胜枚举,也区分了各种不同的念头。密乘把心准确精细地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粗略的、较细微的、最深层细微的层次。既然转化心境的法门存在于心的本质,因此禅定成为佛教修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没有修持禅定,你无法改变你的心。禅定分为两种,一是分析式禅定──「观➊」﹝Vipassana﹞,二是专一式禅定──「止」﹝Shamatha﹞。修观是对抗负面情绪的武器。透过修观,一个人能够发展新的信念或觉知。当觉知增长,与其对峙的力量便减弱了。修观可以摧毁所有负面的情绪。 「观」是一种特殊的分析禅定法。为了能够稳定地修观,先修止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心识是如此散乱,以致我们分析事物的时候只运用了心的部分能量,许多能量都被白白浪费了。透过修止,我们引导、结合心的所有能量。如同水力发电一般,当水量稀疏分散时,流动的水势不够强大,一旦相同的水量获得引导合流,它的能量或水势便增强了。

➊止观为佛教重要的修行法门。 「止」为梵文「奢摩他」之译,「观」为梵文「毗婆舍那」之译。止息一切外境与妄念,把心专注于特定对象为「止」,并生起正智慧以观此对象为「观」,称为止观,即定、慧二法。

我们的心识散乱,但它天生具有觉知的能力,然而,它是如此地散乱,因此作用十分有限。所以,透过修止来凝聚心的能量是必要的。 「观」本身有两种,一种是观慈悲或信心,心转化成为慈悲的本质。另一种则是了悟无常空性。禅定的种类很多,但止观两种禅定很重要,与佛教修行密切相关。

修行者也必须谨记动机﹝发心﹞的重要性。在菩萨乘之中,激发所有行为──甚至包括言语方面的行为──的关键因素,即是通往成佛之道的动机。而菩提心,即无限广大的利他心,乃激发所有行为的关键因素。此处的利他是指,为了所有情众的利益而誓愿证悟成佛。事实上,有了如此的动机,修持任何禅定都能证得菩提。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娑婆诃”:这是很要紧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个“娑婆诃”,每一个娑婆诃,都有六种意思;所以你记得,无论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诃,就有这六种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成就..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浅谈“禅定”初修——唐安古寺居士学修心得篇吕军涉足佛教的人,一听到“禅定”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总以为那是别人的事,自己没那个天份。今天,我们来一起揭开神秘..

问:阿弥陀佛!弟子的功课是早课《地藏经》或地藏菩萨圣号,晚课持大悲咒,在《大悲心陀罗尼经》里边说到:至心称念我之名字,亦应专念我本师阿弥陀如来,然后即当诵此陀罗..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有一位在家居士去拜访广钦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说:“你有没有在修行啊?”居士回答:“有啊!我每天早上拜佛一个钟头,晚上也拜一个钟头,每天要拜佛好几百拜,念佛好几百声..

有一个流浪汉,走进寺庙,看到菩萨坐在莲花台上众人膜拜,非常羡慕。流浪汉:我可以和你换一下吗?菩萨:只要你不开口。流浪汉坐上了莲花台。他的眼前整天嘈杂纷乱,要求者..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