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 烦恼即菩提


【怀师箴言】烦恼即菩提,就是说,你能把烦恼转过来就是菩提。因烦恼的刺激,引起你的觉悟,发现自己在烦恼中,这可不对,立刻警觉,这样一转,当下就是菩提。“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有些修行做功夫的人到达了清净的境界,没有杂念妄想,但是,见解不透彻,认为清净才是道,认为不清净、不空则不是佛法,于是,自己把自己给障碍住了,“故于圆觉而不自在”,对于不垢不净的圆觉自性没有认识清楚,执著于空,执著于清净,不能自在,不能算是大彻大悟。

我常常告诉修道的朋友,你们在山上打坐很有道,很清净;但一下山来,我招待你到夜总会、歌厅、舞厅走一趟,保证你那莲花座的花瓣一瓣一瓣地掉下来。可以出尘却不能入世,可以入佛却不能入魔,就有所障碍了,不算真解脱。什么才是圆觉自在的境界呢?那必须如“维摩经”上所讲的“烦恼即菩提”,无论在任何脏乱、烦恼、痛苦的环境里,都一样清净、快乐。

做不到这一点的人,叫作“凡夫随顺觉性”,这是普通一般凡夫的见解,只要一提到佛,就想到圣洁、庄严、清净的那一面去了,如此只是具备了宗教的信仰、佛学的兴趣、完美的情操,至于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则一无所知。大部分的人都以自己的见解来解释注解佛法,我认为佛是这样,我认为入定是这样,都没有用心去参究,没有用功去实证。

——《圆觉经略说》为什么修道的人功夫好了,气色会好、气脉会通?因为受心理行为的影响,气质在变化,每一个细胞都在变化,不是假的。所以烦恼能转成菩提,转成觉性,随时清明。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佛的人,随时在烦恼中,我们回转来检查,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有几秒钟身心都是愉快的?当然严格来讲,后天的愉快也属于烦恼之一。

《维摩经》上讲:“烦恼即菩提”,就是说,你能把烦恼转过来就是菩提。因烦恼的刺激,引起你的觉悟,发现自己在烦恼中,这可不对,立刻警觉,这样一转,当下就是菩提。——《如何修证佛法》“不合是菩提,离烦恼习故。

”合”与“会”不同,不合是不黏着。例如我们看到一个人就气,那你是又会又合了。你看到人如梦如幻,不配合拢来,就是有出离感,解脱了。于一切法不黏着就是菩提,离一切烦恼习气的缘故。你对境无心,就是不会也不合,但怎么样可以修持到对境无心呢?烦恼不单是痛苦,你看见一件事快活,这快活就是烦恼,你觉得舒服也是种烦恼。扰乱你的叫做烦,使你困惑的叫做恼。

世间一切事都是烦恼,没有一件事是不扰乱、不困惑的,众生习气又偏偏喜欢找烦恼。我们有人不找烦恼的,工作完了就回家看书读经,很好吧?还是自找烦恼!同我一样,看什么书读什么经?不是本来清净吗?你说这一切我都不要,只学佛,还是烦恼!你没有成佛之前都烦恼死了。

所以离一切烦恼习气,彻底离开了,就毕竟菩提。——《维摩诘的花雨满天》归纳起来讲一句话,妄想就是般若。我的老师袁老师,给我讲过一句大名言,了不起的。他告诉我般若与妄想有什么差别,他说:「知妄想是空,妄想即是般若。执般若是有,般若即是妄想。」说得非常彻底。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念佛法门,最为简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无定志。所以千百人念佛,无有一两人成就者。这一句佛,一切菩萨、一切天、一切人,若生西方者,莫不因此这一句阿弥陀佛,而度苦海..

一般社会上讲精神战胜物质,佛教讲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个肉体我们可以战胜它的。用什么战胜?用佛教授我们的方法,放下看破,就会自在了。如果是你有病,三分病..

圣空法师:病因烦恼来,打开心结很重要!每日一言病,因为烦恼而来烦恼是什么?烦恼就是冤亲债主因为你内心存在着太多的东西,跟谁都产生烦恼当你的心结打开的时候,冤亲债主..

圣空法师开示:怎样巩固我们的菩提心?摘自:圣空法师开示《楞严经要解》第一卷我们的一个念头总是有时间阶段,称为寿者相。什么叫时间阶段?一个念头升起,一开始升起的时候..

圣空法师:天天诵经做功德也解决不了烦恼问题?大家都知道皇宫里争斗很厉害,梁武帝的妃子因为心里嫉妒,心里不平衡造了业,很快业报现前去世了,并堕到畜生道——蟒蛇之身..

圣空法师开示:面对家人烦恼重重,怎么办?很多人在这里学得呀,认为自己很有本事了:“我回家度我的家人,绝对没问题!”没几天:“师父,我的家人咋这难度啊?”不是家人..

圣空法师:读诵楞严咒可消除一切烦恼开示:圣空法师(录音整理)读诵楞严咒可消除一切烦恼和病苦。为什么这么说呢?来到佛母寺这几天,相对来说。大家是不是都觉得六根比以..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啊?诸位可以想一个问题:如果你以一种狭隘的自私心去忆佛、念佛,阿弥陀佛是菩提心,你的心是狭隘自私的,这两个能够心心相应吗?对不对!昙鸾大师在..

这个人没有正知,烦恼盗贼就紧紧尾随在丧失正念的人的后面。若是有正知的话,这些烦恼盗贼很难出现在你的相续当中。如果你没有正知,这些烦恼盗贼就会出现在你的相续中;当..

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其他的东西别人都能抢走,那就是你拥有的智慧。智慧之人是开悟之人,一个人想通想明白,什么都无所谓了,你就是开悟之人;永远学习佛法..

有位禅宗祖师,也是净土宗的大祖师--永明寿禅师,他原是将军,后来出家,大彻大悟以后,提倡净土念佛法门,禅净四料简中“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今世为人师,来生做佛祖..

生活中的烦恼很多,各种各样的烦恼障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烦恼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智慧。所以,我们常常说,有智慧就没有烦恼。佛教所教导我们的就..

静坐初期烦恼心所的活动情况竺冰闽南佛学初学静坐,总觉得妄想纷飞,杂念比平时还要多。稍微坐长一点时间,便有腰酸背痛、头昏脑胀等种种的感觉。这些感觉是由散乱、掉举、..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