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法王:心怀喜悦与感动,便能对治烦恼!



忍气吞声非佛法


佛法是对治、降服烦恼的方法,但是讲到对治烦恼的时候,有些人误以为是压抑烦恼,刻意地压抑自己的情绪,刻意地不生气等等。有些人的确寻求的也就是这种暂时让烦恼消失、逃避烦恼的方法,但是这样的压抑只是治标不治本,我们应该想想,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去对治我们的烦恼。

还有一些佛教徒会觉得:我现在成为佛教徒了,以后就不能生气了。结果一不小心生气,就感到非常羞愧和自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他们会像西藏谚语所说的“就算心中有火,也不让口中冒出烟来”,刻意压抑自己的情绪,就算气到不行,也强颜欢笑,这并不是佛教对治烦恼的意思。


内心欢喜能治本

正确的对治烦恼,降伏自心,必须从根本上着手。而这个根本指的是发掘出我们自心中的一种喜悦,而这个喜悦可以说就是一种感动。一个心怀喜悦,容易感动的人,也是一个比较愿意接受改变的人。

他总能够适时地调整自己,整治自心。很多人修行遇到了瓶颈,问题都出在少了份感动和喜悦,这时候就算再怎么勉强自己用功修行,都没有用处,会发现很难有所改变。而无嗔比丘“未成佛前都不生气”的大愿,就是一个让我感动莫名的一个大愿,到现在都还深深记在心里。我猜想自己一定因此得到了一些加持。

我时常想起一句话:“过去佛陀的行谊,现在弟子的口诀。”过去佛菩萨、祖师们的行谊事迹,就是对于我们弟子最好的口诀。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口诀就是记载在经书上的文字,当然那些也很重要,但它毕竟只是文字,佛菩萨、祖师大德们的行谊,这些才是活生生的口诀。所以希望大家能多阅读佛菩萨、祖师们的故事,并且效法他们。

这并不是说我们要百分之百模仿他们,发一样的愿,做一样的事情,并不是的,重点是从这样的经文故事当中得到启发。我们要学习的是无嗔比丘的那份勇猛之心和坚定之情,我觉得这才是重点。无嗔比丘好像就在告诉我们:“你也要继续努力,要加油啊!要有自信,不要害怕,好好地学习。”很多时候光是静静阅读这一段经文,就能够得到很大的鼓励。

总之,我们都说要有慈心,慈心就是希望众生得到快乐的的心,而慈心的相反也就是“嗔恨心”,或者是“怨害心”,所以“不生气”的行持,真的非常重要。


降伏烦恼,便是战胜魔军

不动佛是化身佛,我们知道化身佛有所谓的十二相成道,其中有一相就叫做降伏魔军。但是不动佛的特点之一就是,他大概不会有这一相,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从发菩提心后,一直到成佛之前,都没有生起一点嗔害之心,所以当他在现喜净土成佛的时候,也没有任何的魔军、怨敌需要去降伏。另外一个可能是,无嗔比丘成佛的时候,魔军刚好放假不在,所以没有出现,当然这是开玩笑的。


魔军其实跟我们内在的烦恼是息息相关,当一个人他的嗔心愈强烈的时候,这些所谓的魔军或敌人也会愈强大,愈能够伤害你。相对而言,如果我们心中的嗔恨之心愈来愈少,愈来愈平静的时候,外在的魔军便会消失,不再有力量。所以魔军的强弱,取决于我们自己的烦恼是多还是少。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黑暗面,也有光明面,两者都有,现实情况就是如此。这很像是电影“蜘蛛侠”里面有红色的跟黑色的两个蜘蛛人是一样的。大多数的时间,我们难以掌控自己的心,情绪起起伏伏,黑暗面似乎掌控了一切,偶尔才会有一些光明、正面的情绪出现。

一些大脑科学家们提到人脑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及时反应外在的危险,譬如说如果一只老虎突然出现在面前,大脑就会实时反应,帮助我们避开危险。但是,这只是针对某个实时的外在危险,大脑才会做出保护的动作,至于一个不是实时的外在危险。

例如“一个月之后会有老虎出现”的这种危险,大脑就不会做出反应,因为这种未来状况对于大脑来说还未发生。那么要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潜在的危险呢?这时我们无法依靠大脑,而是需要依靠心上的修持,因此随时保持觉知和正念,这就很重要了。

世界上充斥着各种危险,譬如战争、流行病,像是伊波拉病毒等等,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和苦难。但是这些都还只是外在的危险。我觉得有一种更恐怖的危险,它发自于我们的内心,而且将带来更严重的灾难。


这种危险是什么?它就是冷漠,一种对于别人漠不关心,缺乏同理心的冷漠。由于它是慢慢发生的,很难察觉得到,因此更加的危险,只要稍不注意,我们随时都有可能直接、间接地在制造灾难和伤害。

噶玛巴教言

大宝法王噶玛巴法语平台

带给你智慧、温暖和力量

gamabaJY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噶玛巴教言

噶玛巴教言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噶玛巴教言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噶玛巴教言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噶玛巴教言。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