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学习印祖文钞的时候,遇到一个词mdash;mdash;死期败烈。在《与康泽师书》中,印祖是这么说的:然佛既不以摄受诳人,光必以死期败烈,哀求加被。这话什么意思呢?印祖..

净土是否在三界中?净土是诸佛依其渡生愿力而成就的精神世界,其是佛在因地渡生的功德所累积而成就者,而三界诸国土是众生业报所感而生,两者不同。且净土中的住众其寿命无..

浅说净土(三)药师山紫云居士壹、前言笔者在药师山通讯曾经简单介绍过净土,包括净土种类、愿回净土的心、修持回净土的方法及基本条件。上期药师山通讯的浅说净土二,则说明..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三)——以《印光大师文钞》为中心能利第四节净土与禅及禅净双修如来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印光大师归其为二:“法门虽多,其要为二,曰净曰禅,了脱..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二)——以《印光大师文钞》为中心能利第二节净土法门的原理与往生之理事净土法门,印光大师云为特别法门,不可以通途教理而论,通途教理皆须断烦恼而出..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一)——以《印光大师文钞》为中心能利内容提要:印光大师是净土宗之第十三祖,距今最近,其思想也最契当今修行人,本文以《印光大师文钞》为原始资料,..

浅说净土(二)药师山紫云居士壹、前言此期以建造净土、幻化佛身相及净土中的修持法为要点,净土中是可以修成应身佛。(一)发愿:修行者因地的愿力非常重要,在云云众多菩萨中..

浅说净土(一)药师山紫云居士壹、前言提到净土二字大家都很熟悉,尤其一般人更是希望能往生回净土。但是净土到底在那里?有没有净土?去净土做什么?可不可以回去净土?有那..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四)——以《印光大师文钞》为中心能利结语在此我们再简单的看一下大师对净宗生起信心的过程,作为本文的结语。印光法师出家后,行脚云游到湖北省竹溪境..

居士学佛对净土修行的认知药师山紫云居士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

给净土学佛人的信件无量寿寺居士惠鉴:愿此殊胜功德,回向法界一切苦难众生,得佛三十二清静庄严,光明满月变化身,愿你们恒得善知识,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净施一切圆满吉..

净土的修行方法四(真正的净土极乐)净土极乐还有真假吗?当然有。释尊给我们指引的东方极乐世界与西方极乐世界,都是相对与我们娑婆世界而言的极乐净土。并非是究竟的极乐,..

浅说三界轮回与无法回净土的原因药师山紫云居士前言每当同修说起:「某某同修修行很好,怎么会中风?」或「某某同修怎么会车祸?」……。或当事者常会抱怨:「这种事情怎么..

净土的修行方法二(念佛修行方法)念“阿祢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是念佛法门的一种,不是念佛法门的唯一。念佛方法分为三种:一.念佛法身二.念佛功德三.念佛名字一.念佛..

什么叫净土?这个话好说,但是净土可不是简单的。这是法界的一大缘起,这是来自阿弥陀佛无量劫的深切大愿和无央数劫的大行所成就的极乐净土以及六字洪名的大善巧方便!而这..

【原文】夫以念为念,以生为生者,常见之所失也。以无念为无念,以无生为无生者,邪见之所惑也。念而无念,生而无生者,第一义谛也。是以实际理地,不受一尘,则上无诸佛之..

窃惟净土之为教也,肇始于释迦世尊,阐扬于历代圣贤。于是以念佛一门,而分四种:曰持名念佛、曰观像念佛、曰观想念佛、曰实相念佛。虽有四种之殊,究竟归乎实相而已。又以..

无论是什么样的功夫浅深,只要信愿持名感通弥陀愿力成就,身后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永远不会退转,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无论带业往生的凡夫,..

净土法门有两种的修学,一种叫做事持,一种是理持。事持就是说,我没有找到我一念的清净心,所以我自己的能量开显不出来。那也没关系,我业障深重,阿弥陀佛万德庄严!我就..

佛教音乐《极乐净土》心存善良,哪里都是春天

关于净土五经修学《净土五经》,应该先知道五部经之间的关系。普及率最高的是《佛说阿弥陀经》(也叫小本弥陀经),应该作为首选。接着应该学《无量寿经》(也叫大本弥陀经)。..

【原文】:证心大德。问心要于予。予曰。心要莫若念佛。寿昌云。念佛心即是佛。盖现前一念之心。无性缘生。缘生无性者也。惟其无性缘生。故念名满腔是名。念利满腔是利。乃..

日本净土宗的判教论和中国祖师观杨曾文论文提要:联系古代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情况,主要依据日本净土宗创始人源空的《选择本愿念佛集》,对日本净土宗的判教论及所尊奉的中国..

蕅益大师净土思想研究业露华蕅益智旭大师是明末的著名僧人,与莲池袾宏、憨山德清、紫柏真可诸人合称为明代四大高僧。他一生潜心于佛教经典和义理的研究,对中国佛教各宗教..

论《安乐集》的净土思想业露华一在中国佛教诸宗中,净土一宗以“他力”、“易行”为显著的特点。唐宋以后,迅速地传播于社会各阶层。明清以来,佛教各宗不断衰微,唯有以“..

13、般若为导总持为法净土为归——纪念一代大德徐恒志老人往生五周年师尊徐恒志老人,1916年1月30日(农历1915年12月26日)生人,原籍浙江镇海。少年即受其父亲影响归信佛教..

6、论修持方法的统一性1、修法总说众生和佛为什么有苦乐的不同,关键只在于觉与不觉,因此学佛的方法,就是转念觉照的方法。我们要时时凛觉,练得此心,能如悬崖勒马,说止..

4、调息念佛的坐法我们平时的心念,顷刻千里,最难降伏,因此修心的人,每每苦于无从下手,以致流而忘返,痛苦浩然。而佛法中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实是收摄万念,最易下手,..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