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净土(一)各位同修,莲友:我们今天谈一谈,往生净土的条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家都在这个问题上,各位同修都在迷茫,我们阅过佛经,及祖师大德的开示。往生西方极乐..

净土探微[作者简介]弘学,重庆南岸人氏,1938年生。不吃“皇粮”的佛教学者,瑜伽菩萨戒居士。1957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藏语文专业,受教于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吴泽..

观想古来大德开示,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首先把心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以观无量寿经整理如下:1、观想我在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内的莲花上,八功德水清澈甘甜,四周复有成..

安心净土(五)下面讲怎么样礼佛,礼佛跟行香都是一样的,千万不要着相,礼佛是空空荡荡的,但有几种礼法,有实相礼、观想礼、观像礼,何为实相礼?当礼佛时,不着能礼相,也..

安心净土(三)下面讲一下,念佛的方法,我们修净土的人,首先把心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十方法界从众生心生想,心想佛时,是诸佛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八万四千种好,一切佛法..

安心净土(二)佛说的经藏是文字般若,从文字般若上,了解修行的方法,然后从这个方法上起用,这叫观照般若。从观照般若久久纯熟,证到实相般若。观照无我,天天观照无我,天..

净土法门根本修行的方法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目地。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佛言:念佛、忆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如..

问:修净土法门为什么要修五念法门?五念法门的内容是什么?我们怎么判断自己的修行是否上路了呢?答:《往生论》说修净土法门的人,要修五念法门,即礼拜、赞叹、作愿、观..

刚才所讲的引导力,这个是从圣道的角度来讲的。我们再从净土的角度看,净土宗是不是也应该要发愿呢?看第二段。(二)《无量寿经》三辈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

以前我们听到其他的经论教导我们:心净国土净,心净众生净。那个意义很深广的。你心若平了,外边都平了;你心里不平,外边就不平了。你心里头要能够一切无障无碍、清净无染..

他曾是无诤念转轮圣王的第二王子,与父共同发愿建立净土,宝藏如来为他授记,赐名得大势。他上座时,极乐世界七宝国土,一时动摇;他在行走时,十方世界,悉皆震动;他以智..

第八疑十念得生疑问:众生无始以来,造无量业。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识,又复作一切罪业,无恶不造。云何临终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过三界?结业之事,云何可通?答:众生无始..

陈瓘后序人心无常,法亦无定。心法万差,其本在此。信此则遍信,《华严》所以说十信。疑此则遍疑,智者所以说十疑。出疑入信,一入永入。不离于此,得究竟处。净土者,究竟..

后记《净土十疑论》是智者大师弘扬净土之作,同修们如果破除了这些疑问,就会对西方净土产生信心。虽然这部论很短,但是对一个修净土法门的人来说,却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净..

第十疑如何修行疑问:今欲决定求生西方,未知作何行业,以何为种子,得生彼国?又凡夫俗人皆有妻子,未知不断淫欲得生彼否?答:欲决定生西方者,具有二种行,定得生彼。一..

第九疑路远难到、女人及根缺不生疑问: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凡夫劣弱,云何可到?又《往生论》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既有此教,当知女人及以根缺者,必定不得往..

第七疑易生兜率疑问: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处。见弥勒菩萨,随从下生。三会之中,自然而得圣果。何须求生西方净土耶?答:求生兜率,亦曰闻道见..

第三疑偏念一佛疑问:十方诸佛,一切净土,法性平等,功德亦等。行者普念一切功德,生一切净土。今乃偏求一佛净土,与平等性乖,云何生净土?答:一切诸佛土,实皆平等。但..

香光居文选《净土十疑论》浅讲智者大师造论林克智编述2011/04/21农历辛卯年三月十九日2013/05/08三稿居于阿弥陀佛香光庄严之所:六字洪名常读诵,一尊佛像誓皈依。目录《净..

第二疑舍此求彼疑问:诸法体空,本来无生,平等寂灭。今乃舍此,求彼生西方弥陀净土,岂不乖[4]理哉?又经云:“若求净土,先净其心,心净故即佛土净。”此云何通?答:释..

第四疑偏求一土疑问:等是念求生一佛净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随念一佛净土,随得往生?何须偏念弥陀佛耶?答:凡夫无智,不敢自专。专用佛语,故能偏念阿弥陀佛。云何用佛语..

第六疑生彼不退疑问:设令具缚凡夫得生彼国,邪见、三毒等常起,云何得生彼国,即得不退,超过三界?答:得生彼国,有五因缘不退。云何为五?一者,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

第一疑舍离众生疑问: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只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途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答..

第五疑具缚得生疑问: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答:有二种缘,一者自力,二者他力。自力者,此世界修道,实未得生净..

杨杰净土十疑论序宋无为子杨杰述【译】这篇《净土十疑论》的序,是宋朝杨杰所作的。【讲】杨杰,是北宋的一位居士。字次公,号无为子,安徽无为人。他雄才俊迈,年少登科。..

一句佛号能往生到净土吗现在学佛者修净土法门的人最普遍,因为简单容易,还可以临终带业往生。人们都有一样的共同点,不愿让自己辛苦,而且能在依赖和寄托中过的安然舒适。..

谁说只有净土宗才是修净土学佛人普遍存在的一种观念认为:净土宗就是净土法门。只有净土法门是念佛法门,其他宗都不是念佛法门,好像不念佛到临终就如断了线的风筝没有归宿..

介绍净土众生的色身及其轮回的相关问题药师山紫虚居士一、众生的色身众生的色身相当复杂,在人与欲界中的一些畜生道众生有肉身、气身与精神身三者如泥和水而成为色身,「精..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