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如何看待唐山地震


佛教讲因果报应,但这个因果报应不是很简单的这世做下世报或象我们平常说的三世因果,不是这么简单,因果报应也需要因缘和合才能成熟,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时机成熟
在《地藏本愿经》里说到因果报应时有:“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就是说众生造过悖逆父母的恶业,会感得天地灾害死亡的报应,而对于众生而言已经轮回了无数世,各种恶业也造过无数,数都数不清,只是有些恶业的恶果因为时机未到尚未成熟,但象这种大地震也就是一种缘,那些死难的众生只不过是往昔所造恶业成熟为果了,不是说只有唐山人造恶众多,众生都一样没少造恶业,只是他们往昔所造恶业的恶果成熟的时机到了
以下摘录《地藏本愿经》里关于因果的一段:
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
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
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
若遇嗔恚者,说丑陋癃残报。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
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若遇畋猎恣情者,说惊狂丧命报。
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
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挞现受报。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喑哑报。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
若遇破用常住者,说亿劫轮回地狱报。若遇污梵诬僧者,说永在畜生报。
若遇汤火斩斫伤生者,说轮回递偿报。若遇破戒犯斋者,说禽兽饥饿报。
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
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

佛家语言礼仪走进寺院,会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样和他们打招呼?与他们交谈有哪些礼节?这可能使许多人不知道而且想了解的。佛家在称呼上有一些特殊的名词,有特定的规矩。比..

欲望,通常指驱使人想望、追求某种东西的内在动力。以佛法的观点来看,欲望的性质可分为三种:即善、不善、无记(非善非恶)。善的欲望需要发扬;恶的欲望需要压抑;除此而..

问:对于破戒僧只能做到表面恭敬,做不到由衷地恭敬,怎样对治?皈依僧的僧是指初地以上的菩萨还是一切出家人?有教证作依据吗?宏海法师答:首先说破戒僧,前提是他有戒,..

1.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禅道强调悟,全部成佛的法门都是开悟,无论是“顿悟”还是“渐悟”。但“法”是不能明说的,由于“万法空相”,只要不执着于清晰的“相”才干“开悟..

俗话说“有其心,必有其行”,内心存着什么样的心,表面天然就会显现出怎么样的言行来。同样的,一个对阿弥陀佛有百分之百的诚挚诚心,愿生神仙国际的人,天然也会对娑婆国..

般若(bōrě),即梵语prajna的音译,既然是音译,那就可以有很多译法,比方班若、钹若、波若、般罗若、般赖若等;意思便是才智、终极才智,或许专指认知全部事物和万物本..

佛家的禅法理论和道理佛教的禅法理论,中国佛教的重要学说。禅,全称“禅那”,源于梵文,意译“静虑、“思维修”等,谓静中思虑,心绪专心一境,深化思虑释教义理。“禅那..

人生路上,我有许多难解的困惑。安静的夜晚,翻开《禅悟人生》一书,我读得津津乐道,终于知道了自己许多来自心灵的困惑其实是由于对自我的过于关注。协助他人,哪怕嘴里不..

在学佛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许多的迷茫与不解,当我们做善事的时候却不小心帮到恶人怎么办?我们要怎么正确看待修行路上的善人与恶人呢?我有一天,路上遇到母子二人,母..

佛说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佛说佛说人生经典语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佛说人生经典语录第一回】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佛..

夫妻确实是缘分,这个缘分当然有到头的时候,尤其是世间人。古德有句诗讲得挺贴切,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确实也是这样。大限是什么?生命终止,各奔东西..

有关于认知梦境的问题,在西方社会在很早的时候就广泛地引起各层人士的关注,有许多学者、科学家正在深入地探讨研究,他们也曾经采用了这些类似的认知梦境的方法,例如,在..

一定要明瞭,世出世间一切法全是假的,我们的身体也是假的。所谓「借假修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真的,除此之外都是假的,我们要认识清楚。现今灾难频繁,我们要赶快修,..

佛家十大经典禅语:1、一切皆为虚幻。2、不可说。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

我们的物质财富是身外之财,属于“五家共有”。佛说:“身外之财属于水、火、盗贼、恶政、不肖子五家共有。”以上五种因缘随时随地会使自己的财富化为乌有。因此,身外之财..

现在物质极大丰富,中国圣贤文化却失传多年,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使得一些人丧失了正知正见,对中华美德丧失信心,不相信“因果报应”这一自然界法定的规律,从而步入欲望..

修行有时候很有意思,像手里拿一把沙子,抓得太紧不行,太松也不行。我现在有一个观察点、一个切入点——修行有三个方面的事情,一是我们的知见,知见当中包括理想与情怀;..

古德有这么讲说,一门深入,是有这样讲,但那个一门深入并没有排他啦!并没有排斥其他,因为如果没有其他门就没有一门呐!因为我们不是天生说就把所有的佛法都瞭解的,所以..

佛家妙语之一: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此语虽人人皆知,但要真正领悟,又非易事。试看古今中外之人,或为名所惑,或为利所动,或为官而奔波,或为爱情而苦恼。把名、利、禄..

修行要明白因果,因果看起来容易,其实真正体会起来,却不简单。凡夫就是迷,没有神通。像现在各种人事冲突,都是有过去因果。但你看不到。地藏经讲,你求地藏菩萨来告诉你..

1、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是该委屈成全,还是奋起反搏?佛曰:放下。2、失去的东西,有必要去追讨吗?佛曰: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不必惋惜,更不必追讨。3、..

有两个饥肠辘辘的人得到一根鱼竿和一篓鱼,于是甲要鱼,乙要鱼竿,然后分道扬镳。甲生火煮鱼,狼吞虎咽,连鱼带汤吃了个精光,再后来就饿死在空鱼篓旁。乙忍饥挨饿,提着鱼..

《永觉元贤禅师广录》:甚矣!孝之为义大也!身非孝弗修,人非孝弗治,六合非孝弗格,鬼神非孝弗通,即无上至真等正觉非孝亦无由致。是知世出人世之福田,实无有逾于孝者!..

你得不到,所以痛苦;得到了,却不过如此,也会觉得痛苦;轻易地扔掉了,后来却发现,正本它在你生射中是那么主要,所以觉得痛苦。已然,得不到、得到了、扔掉时都会痛苦,..

信赖咱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你有没有想过,假设兔子没有偷闲睡觉,乌龟怎样办?会不会只能持久认输?换言之,假设你身边比你聪明百倍的人,还在比你百倍地极力,你怎样..

三个中阴期间都蕴藏着脱节机缘,只需修行有素的人才干认出。(图像来历:材料图像)问:全部人都需求面对逝世,包含亲友的逝世和咱们自个的逝世。关于世俗的人来讲,逝世是..

佛教经典故事(1):输与赢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一休了解假如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

佛家修行之人的人生感悟:人生就是过客,不用太过执着其实做人只需踏踏实实,心中有着善良,对于也是真挚,对己也是心安理得便能够了。其实人生便是过客,没有必要去执着些什..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这终身不总是一往无前的,总会遇到坎崎岖坷。“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佛是主张因果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报应,丝毫不差。因果通..

有一次乘搭地铁,隔邻坐了一位大婶,在用整节车厢都能听到的音量在聊电话。不知不觉,脑海中随着她的声音,开始勾勒一幅画面。她的职业应该是厨房帮工,因为不满同事的态度..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