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华禅师金刚经出版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

当你超重时,身体每个部分都承受着额外负担。膝盖会因为承受过多重量而疼痛,关节发炎,变得肿胀和僵硬。心脏负担过重,血压升高,有害物质附着积聚在血管壁上,心脏病和脑..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平常心是道昨天讲了禅宗的五家宗派,并且把它们的宗风作了大概的介绍。今天给各位讲讲我们本寺的赵州和尚和赵州禅。赵州禅的内容非常丰富,就像古人所说,讲到赵州禅,就没..

我当时要出家的时候,我冷静了一星期,我就拿起笔写着:出家的好处、出家的坏处,第一、出家的好处,第二、出家的坏处,第三、在家的好处,第四、在家的坏处。然后就开始思..

要读经,我建议不要去看注解。而是去体验他。每部经中,每句话,都有甚深的密意。那你要去体验它,体验到了,就是一种开悟,是小的开悟。悟了,你就能心开,这就是一种法喜..

一个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他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

一行禅师以呼吸照顾愤怒当愤怒、嫉妒与绝望的能量生起时,我们应懂得如何处理它,否则就会被这些情绪淹没,而受到极大的痛苦,念念分明地呼吸,就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照顾情..

1、各有所好或许是因为人类有逃避孤独的本能吧,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喜欢上一些什么,有的人喜欢运动,有的人喜欢旅游,有的喜欢逛街,有的喜欢听音乐……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神赞禅师参百丈禅师开悟了,就回去报师恩,度他的师父。有一天,师父冲凉叫他擦背,他就往背上打了一掌说:“唉!好一座佛堂,可惜有佛不圣,只有一个色壳子,没有灵性!”..

朝鲜的“天下第一商”林尚沃15岁时,父亲林凤库为了培养他的性情,磨炼他的意志,特地把他送到金刚山的秋月寺做了一年的行者。秋月寺里有一位名叫石崇的高僧。一天,林尚沃..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

四祖道信与牛头法融(图片来源:资料图片)牛头法融禅师,俗家姓韦,是润州延陵人(今江苏镇江市)。法融禅师十九岁时,就已学通经史,不久开始阅读《大般若经》,对般若真..

《五灯会元》载:佛后二十七祖般若多罗曾告诉菩提达磨:“却后二百二十年,林下见一人,当得道果。听吾谶曰:‘震旦虽阔无别路,要假儿孙脚下行。金鸡解御一粒粟,供养什邡..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在雪窦寺上面有一妙高台,据说当初妙高禅师,就在那里修行,精进用功,昼夜不息。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日子久了,难免打瞌睡。妙高禅师,看到自己的生死未了,天天打磕睡..

9月29日,一部长度超过百米盖有《金刚经》篆刻印章千余枚的《金刚经》在兰州亮相。图为被世界纪录协会评为的“世界最长的篆刻《金刚经》真丝长卷”。冯志军摄9月29日,一部..

近代禅宗泰斗虚云大师(图片来源:资料图片)《虚云和尚方便开示》:“妄想人人有,连念佛也是妄想。除妄想则要做到魔来魔斩、佛来佛斩,这才脚踏实地。‘不怕念起,只怕觉..

五戒和尚转世投胎,成为一代文豪。(图片来源:资料图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现在很多人只知道他是北宋大文豪和书画家,曾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却不知道他的..

面上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心上无嗔无价宝,无挂无碍是真常。1、为人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事三宝中来。2、为人大富,从布施中来。3、为人长寿,从持戒中来。4、为人..

2014年9月8日,恭逢八月十五,月光遍照菩萨圣诞。是日早,鸡鸣寺常住及信众300多人云集佛学讲堂。鸡鸣寺住持莲华法师拈香主法,依仪讽诵“大悲神咒”,严净坛场,回向护法..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论述佛教般若思想的重要经典,也是禅宗的重要典籍之一。在现代比较流行的佛教经典中,《金刚经》以通俗易懂,涵义深刻受到人们的普..

义音法师拈香义音法师挥毫题字《金刚经》近景义音法师所题宋伯平(右一)在法会现场盂兰盆会迎请法师义音法师庄严主法盂兰盆供法会如法如仪和谐圆满2014年8月10日(农历七..

在唐朝时,有个居士李源,他父亲因为安史之乱,被杀了。他就不为官,把房子贡献出来当寺院,和当时的圆泽禅师关系很好,每日品茶论道。后来两人约好了去峨眉山。其中李源说..

编者按:上回小编发过一篇佛经故事,说一位二百岁老人,出家获得解脱。有评论认为是无稽之谈,也有网友留言痛骂宗教,认为一切宗教纯属骗人,其实小编早已料到会有此等评论..

为了修习正命,你必须找到一个谋生的方法,而这个方法不会违背你慈悲的理想。你用来谋生的方法可能是你心灵最深处之自我的一种表现,或者它也可能成为你和别人痛苦的根源。..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

(一)净化人心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化,推展到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净化,始能落实、普遍、持久。所谓「心灵环保」,是一个现代的名词。其实,佛教很早就主..

(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不在乎」,不在乎自我的利害得失;「生其心」,就是以无私无我的智慧,处理一切事物。(二)「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