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大师灵山一会

智者时时醒觉恭敬不生喜,轻慢无瞋恚,智慧如大海,是名真智者。人若知道自爱,就应该妥善保护自己,在人生的三个阶段里(注1),智者时时醒觉。菩提罗迦王子兴建了一座非常..

什么是智者真正的智者不应该以非法手段追求成功,唯有如此,才是有戒行、智慧、正直的智者。智者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或别人的利益而造作恶业,智者也不会为了求子、财富或谋..

智者不因得失动摇心志人间的智者往往普通而平凡,总是以一种平和的态度来为人处世,一般很难看到他有什么引人注目之处,也决不会故作高深莫测,而只会尽量地将复杂的事情简..

智者不会做后悔的事有一天,几个小偷在空旷野地分赃。分赃之后,他们就离开了,但却疏忽地留下一袋钱。当天早上,佛陀用神通观察世间时,发现在那空旷地附近耕作的一位农夫..

第一个,我们到临终者的面前,第一件事情善巧开导安慰,以生正信。你最好对这个亡者要有所了解,一般来说,你一定要他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尤其是厌离娑婆更难,因为他在娑..

俱天大师的故事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印度的迦毗罗卫国,执政国君是狮子颊国王,其毗邻友邦是无壁城,由善觉国王(即释迦拉萨国王)统管。两国善邻友好,两个国王也是亲密无间..

智者大师在讲这个修习止观的方法,分成了十科,第一科就是具缘,首先说明我们修习止观所必须具足的条件。那么第一个条件就是持戒清净,持戒清净当中,智者大师把它分成两大..

照通常解释起来,人生就是人的一生。人生究竟是什么?我且来解析一下,可先分作两大干:一、理性,理是普遍贯通的,与之相对的就是事相。我们如果把人生解析开来,可以分作..

【原文】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觑破一切世情,若顺若逆,总虚妄不实,过眼便是空花。独一念持戒礼忏笃信三宝之心,生与同生,死与同死。而又专求己过,不责人非,步趋先圣先贤..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竖穷横遍,故广大。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则狭小矣。本自微妙寂绝,故第一。妄贪三界有漏因果,二乘偏真因果,则下劣..

《佛说四十二章经》中说:不说是非难,是说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说长道短,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要想做到不讲是非是很难。身边发生过这样的事:有人对我说,哎,某某怎..

智者操控命运证严上人静思语有言:凡夫被命运操纵,而智者却操纵命运。又言:人要运命,不要命运。亦即告诉我们,命运虽有,但仍操之在我。好命不是靠拜靠求,也不是靠人加..

一般人都指定庵堂庙宇的偶像为菩萨,从事烧香、礼拜、点烛、供养的,是非常的多,尤其杭州地方为最盛。良善风俗,虽为全国冠;独惜许多善男信女虽认真烧香拜菩萨,而对于菩..

东国重于般若,前代虽翻不能周备,众人更请委翻。然般若部大,京师多务,又人命无常恐难得了,乃请就于玉华宫翻译。帝许焉。即以四年冬十月,法师从京发向玉华宫,并翻经大..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此二相须,共成一苦。障于定慧,令不得生。然此睡眠,从三事起:一从食起,二从时节起,三从心起。经中勤修善法,无令失时,是对治从食所起睡..

雪窦寺寺训:俭勤诚公今夜召集诸位职事茶话,特拈四字勉各位身体力行。学校有校训,寺亦有寺训,今以四字作为寺训:第一、俭字,即节俭。去除奢靡的浪费,作为恰当的用度,..

世界上没有比欢喜更宝贵的东西,有时我们用再多的金钱、物资送给别人,别人未必很欢喜。不如给人一个笑容,给人几句赞美的话,用欢喜心结缘,不但不需要付出辛苦代价,而且..

前几年,有个年轻人在跟我谈话时,给我讲了他身上发生的一件事,我一直都记得。他本来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很正常。但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尊敬的数学..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有一种侥幸的心理,总希望有意外的收获,甚至妄想有神通,可以知道过去、现在、未来,能够眼看、耳听十方世界。其实,好在大家没有神通;如果有神通,日..

既发心念佛,必须戒杀吃素,烟酒同断。(复杨炜章居士书)不饮酒者,酒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饮之令人颠倒昏狂,妄作非为,故佛制而断之。凡修行者,皆不许饮。(为在家弟子..

前接汝所寄相片及书,以无暇故,至今方复。世间聪明人,每以男女房事当家常茶饭,致许多皆短命而死。纵令不死,亦成残废。汝之病,岂世间药所能治乎。祈息心常念南无观世音..

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焚化箔锭,亦不宜废,以不能定其即往生也。即定其即往生,亦不妨令未往生者资之以用耳。加恒修居士微信号(hengxiu1)分享您的..

自心清净了无尘,凡则日昏圣日新。若肯严持佛禁戒,云收雾散见天真。真源湛寂,觉海澄清。本无能所之端,岂有凡圣之迹。但由瞥尔情生,偶然失念。遂致识浪陡起,鼓动于真源..

谨按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由罪福因缘,轮回六道。若不力修戒定慧,以期断尽贪瞋痴,及生信发愿,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则无由出离。是则我与水陆飞行,及六..

一切众生,一念心性,与三世诸佛,了无二致。但以迷而未悟,故长劫轮回于六道之中,永无底止。虽则人天善道,较三途恶道,苦乐悬殊。然皆随善恶业力,常相轮转。则善道不足..

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其福田利益,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微浅。倘遇不知者阻诽,遂可被彼所转,而一..

人生世间,贵守本分。凡一切人,发颠发狂,乃至常生悲观,常欲自杀者,皆系不修实行,欲得大幸福,事事如意,财色名位,皆在人上。倘前生修有痴福,得其所欲,则骄奢淫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