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妙法师比丘尼

云何由念如实观察入息出息。入息就是吸气,出息就是呼气,一呼一吸,这叫正观察。出入息要数数,数故,随故,止故,观故,转故,净故,叫数。就是数息观。观数字,数随止,..

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这个是讲到佛在世的时候一个佛弟子现身..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西晋惠帝永康年中,长安青门、敦煌菩萨竺法护者,初翻此经,名正法华。东晋安帝、隆安年中,..

序文七、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者,末世修行,多诸障难,一亏正见,即陷群邪,彼佛愿力威神加被行人,大光明中,不遭魔事,能为护念,直至道场。故知泽图辟怪,宝镜遁妖,正..

法华经者,诸佛之秘藏,众经之实体也。以华为名者,照其本也;称芬陀利者,美其盛也。所兴既玄,其旨甚婉;自非达识传之,罕有得其门者。夫百卉药木之英,物实之本也;八万..

佛陀的五百位释迦族弟子中,有两位比丘同名为须菩提:一位是大长者之子,另一位则是出身于皇族、在佛弟子中誉为着好衣第一的天须菩提比丘。由于天须菩提比丘在过去五百世中..

没接触过佛法之前自己做了许多错事,现在想念经来消除自己业障的,《妙法莲华经》可以消除业障,积累福报。《妙法莲华经》是佛教经典。简称《法华经》。法华经、楞严经与华..

(1)从前,有一位巨富长者没有儿女,就聘娶了一个贫寒人家的女子做小妾。长者宠爱小妾,不久怀孕,为长者生下一个男孩。长者的大夫人心生嫉妒,乘小妾不在时,用一铁针刺..

“诸法因缘生,如来说是因;诸法因缘灭,是大沙门说。”现在让我尝试来讲解一小段经典给大家听,这只是一般普通的佛法;相信各位也曾经听说过,但却是本题的另一要点,而且..

什么是比丘?佛教指出家受具足戒的出家人。出家沙门又称比丘,比丘是梵语,一般意译为“乞士”,俗称“比丘师父”。佛家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比丘有什么..

比丘十八物,又称头陀十八物,即是指古代大乘比丘日常生活中所使用常随身携带的十八种物品,又称为道具。这十八种物品通常有:一、杨枝;二、澡豆;三’、三衣;四、瓶;五..

比丘是什么意思?比丘,是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佛家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比丘是梵语(bhiksu)的音译,华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出家..

一个比丘的轮回三宝弟子:寂空写于四川中江一九九五年十月十七日各位同修,这篇纪实,是我在本师释迦牟尼佛面前,经过请示,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本尊观世音菩萨,逐字逐..

《法华经》是经中之王,能摄其他经为眷属,所以抄写、读诵《法华经》不可思议。一、殊胜功德《法华经》是经中之王,能摄其他经为眷属,所以抄写、读诵《法华经》不可思议。..

汝但谛思,自知取舍。至于不能出家,即欲舍命,此念虽烈,此心实痴。今之尼僧,谁堪为师。住持庵庙,强暴实多。汝既是女,上士则难为御侮,为避嫌故。下愚则竭力夤缘,欲造..

我们在家庭里,夫妻之间、儿女之间、父母之间要互谦互利,要以爱语便是喜欢听的言语给他讲,即使犯错误也不要怒气冲冲,那就不行。人与人之间要用爱语来摄受他,令他入正路..

佛佗在郁卢吠罗村尼连禅那河畔的菩提树下开悟,成为一个大彻大悟的智者。一日,有一比丘僧前来问禅。比丘:生与死孰苦孰乐?佛说有生命就会有去世,夸姣的事物也会变坏,改..

什么是般若波罗蜜?释大寂(比丘尼)著目录什么是般若波罗蜜?1.净土菩萨学法的重点在六度2.般若波罗蜜的意义是什么?(1)般若的基本释义(2)如何修证般若波罗蜜?甲、三种般若..

三、诃香欲者:所谓男女身香,世间饮食馨香,及一切薰香等,愚人不了香相,闻即爱著,开结使门。如一比丘,在莲花池边,闻华香气,心生爱乐,池神即大诃责,何故偷我香气?..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比丘和一位年老的比丘到毗舍佉的家托钵。得到供养的食物后,年老的比丘就独自到其他地方去,留下年轻的比丘在毗舍佉的家。这时候,毗舍佉的孙女正要过滤..

往昔,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佛陀告诉比丘们:“当天子在天上的寿命即将结束时,会有五种衰相现前。是哪五种现象呢?第一、头冠上的花开始凋萎;第二、天衣出现..

由于北周武帝宇文邕下诏禁佛、道二教,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禅宗二祖慧可来到江淮之地。这里奇绝的高山为他的藏身提供了最好的场所,于是,慧可往来于司空..

《往生论注》:“或有值佛而不免三途。善星,提婆达多,居迦离等是也。《大智度论》:“有人生值佛世,在佛法中,或堕地狱者,如提婆达、俱迦利、诃多释子等。三不善法覆心..

傍晚,佛陀像往常一样,在树林中徐徐经行。当他走到那条小河边时,忽然听到了一阵争论声。原来,有几个年轻比丘围坐在沙滩上的一株大树下,热烈讨论着什么。他们太专心了,..

君达那比丘与女子幻象不要对别人恶口,因为对方会恶言相向,恶毒的言语是造成苦的原因,会引发别人的报复。(偈133)-摘自《法句经》如果保持内心祥和平静,一如已经损毁的..

智者自己先奉行正法,然后才教导他人,如此,才能免于犯错。(偈158)-摘自《法句经》优波难陀尊者是雄辩滔滔的弘法法师。他总是告诫别人不可贪婪,欲望要少,同时,他经常..

人应该言行合一,克己的人才能调伏别人,事实上,克己甚难。(偈159)-摘自《法句经》帕达卡提舍尊者从佛陀得到禅修的业处后,与一大群比丘到一处森林去禅修。他忠告这些比..

从前,有位年轻的少妇征得丈夫的同意后,出家为比丘尼。她加入的比丘尼僧团的导师是提婆达多。她出家时,不知道自己已经身怀六甲,后来,她怀孕的情形愈来愈明显,其他比丘..

如果伤害与人无害、清淨无染的人,将会自作自受,如同在逆风的地方洒灰尘。(偈125)可拉是个猎人,一天早上,他和一群猎狗去打猎。路上,他遇见一位比丘正在托钵。他认为..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