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人如何发菩提心

烦恼与菩提是一体两面烦恼与菩提,二者亦无别。放下不执著,住此本元心。有朋友问我什么叫“成就”,我用《西夏咒》里的一句话回答了他:“何为成就?大贪大嗔大痴也。欲由..

出家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能够把别人放不下的东西放下了,为了担当学佛和弘法的责任与使命,所以别人才会尊重他,而他自己一直告诉佛教徒的应该是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

佛教音乐《大悲咒》(念诵版)听者有福,为家人祈福平安

佛教歌曲【问莲】勤修菩提结善缘纯净的歌声带你感受内心的宁静

出家也是有苦有乐。苦什么?比如得长期吃素,有的人吃肉吃习惯了,他来吃素就觉得很苦,因为没肉吃。有的人喜欢唱歌、跳舞,到了寺院又不能唱,也不能跳,最多唱唱佛赞,他..

以我善乐诸因果,他苦因果尽无余,如风去来行取舍,由此发心求加持。那么我希望把我的善业跟我的快乐,种种的因,善业是因,快乐是果,把我这种可爱的因果使令一切众生的痛..

菩提心的十种譬喻。分成因跟果。先看第一个。【譬如大地】譬如大地是总说。【能生长万物;菩提心亦如是,于一切佛法能生长摄持故。】大地有两种功德:第一个从自利的角度,..

不识佛教圣物菩提子,还以为是石头,三十一个,豪爽的美女一买几十个。

佛教音乐《菩萨座前》获得诚心的祝愿、美好的祝福!家人平安

古往今来多少出家的人,他们对父母的那种孝,那是刻骨铭心哪。唐代有一个子邻法师,由于他出家三年,他的母亲去世了,他回到家之后,就在自己的母亲的坟墓上痛哭啊,都出血..

随喜今天参加菩提沙龙的朋友,看到今天的你们,我就想到一年前的自己。当时的我满怀对佛法的渴求而来,同时又对自己能否进一步修学,家人是否会阻挠而顾虑重重。记得在开班..

第四十三节道力业力烦恼菩提大慧曰:『有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盖无始时来,熟处太熟,生处太生,虽..

问:请问师父,我家里人都不信佛,也很反对我学佛,很多时候想参加师父讲座听课或法会都必须跟家里人撒谎说是单位有事,不然就肯定遭到反对和责难。可是,这样一直说谎对学..

一个人要学佛,很重要的就是把片段的人生观,转成完整的人生观。现在一般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把今生看得太重要。他不管过去的,也不管未来。你跟他讲:你今生好好修行,拜一..

试论菩提达摩的禅法精神伍先林提要:菩提达摩的禅法将证入最高真理的方法分为理入和行入两种,而根据达摩的禅法精神,理体和事行、理入和行入其实本来是不可分的,分而为二..

如何发菩提心华严经云:“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犹如良田,能生众生自净法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世间故。犹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垢故。犹如大风,普于世..

略说修学菩提心编辑:赵越尘来源:闽南佛学佛法之中心在于破幻体真,自觉觉它,直至自他一切有情究竟解脱。此即菩提心,亦即不生不灭心,谓真实体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而应缘..

修学菩提心札记六则编辑:赵奉心来源:闽南佛学一、圆教的发心方法“初发心时即成正觉”,乃《华严经》之极说,绝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汉传佛教将大乘教法判为四教——始教..

发菩提心的深远意义宋道发对于有志于大乘的一切佛弟子而言,发菩提心是极为重要的,故大乘诸经一再强调,尤其是《大般若经》,所说最为详尽。首先,诸菩萨唯有为求一切智智..

刚才所讲的引导力,这个是从圣道的角度来讲的。我们再从净土的角度看,净土宗是不是也应该要发愿呢?看第二段。(二)《无量寿经》三辈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

【原文】阿逸多①!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广大佛法异门。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逸多!佛出世难;离八难②身,亦为难得。诸佛如来无上..

一首佛教音乐《菩提本无树》清除心中杂念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