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到底是否可信?

寻找警觉与放松的契合点心静非如石,定中有光明。反省并观照,警觉且放松。经典中将“正念”归纳为两种含义,第一种就是世俗意义上的善念、善标准,第二种就是出世间层面的..

真正的主人翁欲望渐衰退,放弃执染心。由观诸梦幻,以悟毕竟空。省悟常观照,心遂超红尘。舍弃诸迷乱,从此成主人。有人不明白什么叫出离,她问我,出离心是不是“万念俱灰..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观察诸因缘,无我无常空。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千年之前,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在拜佛陀为师之前,听到有个沙门说到《阿含经》里的一个偈语:“诸法因..

一场游戏一场梦时时提正念,观照并反省。斩除欲之源,滋养正觉心。修炼心灵时,我们要时时提起正念。什么是正念?正念就是用真心即本元心、觉悟心、明空之心、警觉之心,来..

清净三业若复有众生,三业不复生,六尘亦不见,静久功亦深。心性长恒一,寂然世间心,此心大自在,得果阿那含。如果有一种众生,他身不造恶业,口不造恶业,心不造恶业,三..

贪是诸恶之源五为贪欲结,由执而生心。妄心重重障,蜂落蛛网中。人们对贪婪的认识往往比较片面,他们常以为只有贪财,才称得上贪婪,其实贪欲的对象非常多。什么叫贪呢?佛..

出离是解脱的渴望冲破诸缠缚,还我自由身。挣扎复挣扎,摆脱苦恼心。由是出离意,渐断欲望根。软化诸执著,消融于虚空。既然不再迷恋世上所有的东西,就一定要冲出红尘的羁..

信心是修道的资粮出离心产生之后,我们就进入了自由之旅的第二站:集资粮。它是五级证道之首,没有“资粮”这张门卡,你就没法开门进入名为“究竟成就”的这栋大厦,更谈不..

不要让仇恨蒙蔽双眼四为嗔之结,火烧功德林。功德非有为,源自清净心。在繁忙的都市里,你常常会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每个人都非常忙碌,非常急躁,一点小小的摩擦,就能引..

执著与解脱也是一体两面离执而解脱,寡欲且清心。不争亦不执,离苦大乐生。真心与妄心是一体两面,浊世与净土是一体两面,执著与解脱,实际上也是一体两面。所以说,不执著..

对岸的恶犬离一切妄执,坚定于法性。由观诸腐散,畏惧随之生。三界皆会坏,恐惧生自心。由此发警觉,观诸物危境。妄执的本义是妄心和执著,一切违背缘起性空的观点与解读都..

疑心是修道的大敌二为疑虑结,怀疑正法行。根为痴之毒,障碍光明心。有个年轻的朋友告诉我,她是一个极度多疑的人,除了母亲之外,她谁都不相信,包括自己的丈夫。一旦丈夫..

放下觉受的标签信心增上时,法执重感性。偏执到极端,错觉成幻境。正慧斩虚妄,无执亦无惊。时时当警觉,护持身与心。避免陷边径,中道通圣城。当你的信心与日俱增的时候,..

由慧摄定大手印由慧入手,在智慧的观照下再生定。大手印先是明白心性,然后保任这个心性,保任这个心性的过程就是明白了智慧之后再去修定,也就是说在智慧的观照下修定的过..

了解佛教的四个真理正因为明白了一切都是虚幻的,执著也渐渐少了,慢慢地明白了息灭烦恼的办法。这就是苦集灭道“四谛”。“谛”的意思是真实不虚、如来亲证过的真理。佛成..

资粮道的其他方法下面,我们谈谈另外一种修行资粮道的方法:心极法依止,思维暇满时。无常若现前,除法无依止。法极穷依止,沦为乞丐时。亦不舍正法,永无退转时。穷极死依..

发四无量心密咒四无量,有情具乐因。远离诸痛苦,与乐永不分。静住平等舍,等觉爱与憎。荣辱由师尊,死亦不退心。什么叫四无量心?“愿诸众生俱足乐及乐因;愿诸众生远离苦..

散乱修:在乱云飞渡中寻找从容资粮圆满之后,就要修加行,加行被称为“加行道”。修道中间有五个阶段:第一资粮道,第二加行道,第三见道,第四修道,第五无修道。通过这五..

明静:沙尘暴中的一线天光要知道,我们只要能够通过痛苦的散修,就会进入第二个奇妙的阶段:渐渐有明静,倏忽却无踪。时断时续里,不舍菩提心。注意!忽然,我会发现念头突..

登上智慧山顶暖根增满时,顶法为其名。初安四念住,三摩地明增。什么是顶法?《三藏法数》中说:“顶者谓观行转明,在暖之上。如登山顶,观瞩四方,悉皆明了,故名顶加行。..

事物本身没有永恒不变的意义有些人行善带有一种目的,有些人行善只是一种手段。当它仅仅是一种手段时,就有可能被人称为伪善。不过,笔者认为,只要这个善的手段所引起的行..

喜乐的产生下面,我们开始讲加行的第三个部分:喜乐。注意,前面所提到的明静虽然时有时无,但它会让你信心大增,接着往下修,就会产生下面说到的体验:雨去化为雪,雪来仍..

仪轨的修习有人也许要问了:那么我要怎么修,才能尽快完成资粮的积累呢?在传统佛教中,集资粮有多种具体有效的方法。念佛或持咒,皈依并发心。勤行诸善事,生起次第身。念..

发愿: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前面我讲过,集资粮首先从心性入手,那么首先要发愿。《三藏法数》中说:“(发愿)谓发誓愿,要制其心,凡所修行,期证道果。若不要心,或恐退失,..

浅谈菩萨菩萨并不专指某一个人,而是指利众精神,只要具有利众精神的人就是菩萨。菩萨全称“菩提萨埵”,意为觉悟有情(让有情得到一种觉悟或者已经觉悟的有情)。而“觉悟有..

功德是清净行为的反作用力有为求功德,舍本而逐末。信心源于心,何须问他人?白马逐风尘,毛发曳风中。垂首叹大月,撩眼望虚空。真正的功德是一种行为的反作用力。用力打木..

把殊胜的清凉放大或延长那么,在品尝到明静的感觉之后,又该怎么修呢?身随他人去,心伴卿卿行。非我缠黏你,奈何太孤零。就算身体无法从凡尘琐事中解脱出来,你仍在做各种..

说说串习力后来,我才发现,我对诸多上师的那份真心,其实是我串习力的显现。我平时与人交往不多,但我对所有愿意交往的人,都很真诚。那种真诚,一点也不逊于我对上师的真..

悟是铁定的标准我发现,许多人在念佛持咒时,大多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认为只要自己念够多少遍咒子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只不过是在自欺。如果这样,修行就没啥意义了..

谈野心与利众大的发愿也是野心的一种。野心有两种,一种是利己的野心,一种是利众的野心。利己的野心,就是世俗上所称的野心,如金钱、名誉、权力、地位等等;利众的野心被..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