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处。前面的十种的法是远离攀缘,收摄身心,这以下就正式修禅定了。就是,前面的准备做好以后,你应该怎么样呢?在于闲..

天台宗创立于陈、隋之交,兴盛于唐、宋之际,是汉传佛教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佛教宗派,掀开了中国佛教的新纪元。本宗与后起的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净土宗、禅宗、律..

为什么破妄永远是走在第一步?就是说,诸位!理论上我们是清净,但是因缘上我们已经不清净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经历过太多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给我们留下很多的影像。留下..

这个精魅是怎么回事呢?它的本来面目是一个动物,但是一般的动物明了性都是很暗钝的,这个动物很特别,它过去做人的时候也是个修行人,或者是一个大福报的人,一定有它的善..

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如来眷属,欲供养他方无量诸佛,或欲教化无量众生,此没彼出,先南后北,不能以一念一时放光普照..

不犯威仪,这种持戒的意识,不仅对那些重戒要去受持,威仪就是那些小戒、小小戒、微细戒,也不去犯。受持那些微细戒都好像受持重戒那样的,杀盗淫妄的重戒一样的去受持。为..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意谓:我成佛时,我住持的刹土没有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如果这一愿不能兑现,我就不成佛。法藏菩萨于四十八愿中,首先以大..

在《六祖坛经》忏悔品中,六祖首先开示: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此事是指生死解脱大事,或是指明心见性这件大事。换句话说,要明心见性必须从净心开始。如何净心呢?当..

佛教认为人过世之后,是依四种原则决定他的去处。一是【随重往生】,随他生前所做善恶诸业中最重大的,先去受报;二是【随习往生】,随他平日最难革除的习气,而到同类相引..

在这里展开一点,有人问:师父,枣我不敢供。错了,要我嘛!枣,我要好好的供。不行啊!不是说糟了,糟了吗?我说那是糟了,这是枣,早成佛,早成佛就指着它了。实际上我这..

玄沙师备禅师与韦监军吃果子。韦监军问:如何是日用而不知?玄沙拈起果子说:吃。韦监军吃了果子,再问同一个问题。玄沙说:这就是日用而不知。这则公案呈现了一个事实:人..

师父,向您请教一个问题:我在学校工作,前几天请病假去卧佛寺受的皈依。今天上班,学校书记找我谈话,说看我平时在单位不吃肉、不吃鱼,看我电脑里有佛像,有人说我信佛,..

有一个禅师,他去参访雪峰禅师。雪峰禅师当时在福州。这个禅师是从山下一路地爬山爬到上面去,背着包包,很辛苦。到了以后,他见雪峰禅师,雪峰禅师问他一句话,你从什么地..

问:弟子目前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也想尽自己所能为佛教奉献一份力量,让更多众生离苦得乐。但作为在家居士,如何定位自己的身分来传法和护持三宝?如何做,才能够在这个断灭..

问:请问,净土宗,只需要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解脱吗?世人选择不同的宗教是因为各自因缘感召吗?面对不同的宗教,我作为初了解佛教的小白,感觉有点混乱,不知该如..

唯识学认为一切法都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那么到底我们的心有几种差别相,先做一个分类,有一个问答,问:【夫言正唯识义,约有几种识?】那么在唯识的这个正确的义理当中..

在《大智度论》讲一个故事,龙树菩萨说有一个车夫,这个车夫他就是为大富长者驾车,大富长者要出去,他就帮大富长者驾车带他去办事情,然后再把他带回来。这个车夫他也是皈..

正在机场候机室里看书时,一位白发斑斑的长者,坐到隔壁的位置来,他很客气向我打声招呼,并说:是否方便向你讨教一些事情?见其甚有诚意,我也乐于与他交谈。他先表明他对..

过去有一部电影叫做《卧虎藏龙》,可能有些人看过,是李安导演的。它讲到有一个武林高手叫做李慕白。李慕白长时间在武林当中打转,觉得这个是非太多了,就宣告退出武林。为..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从理上相信,这就是要相信三种力量。《般舟三昧经》跋陀惒一一这是贤护长者,他修般舟三味,定中是见到阿弥陀佛的。定中见阿弥陀佛,他还在悲愍没有得念佛般舟三味的众生,..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在唯识学上说,所有的业会得果报,它必须是增长业。你看临终造的业为什么力量特大?因为增长业叫作辗转增胜,它是有气势的。你看在齐国不是有个战争很有名么?齐桓公派了将..

卯一、不灭有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着五欲,入于憶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

在这条漫长、艰辛的修学路上,有时候往往虽经别人提醒,仍然无法调整自己习气、烦恼,这是自觉、自省能力不够的缘故。一个人如果能时时反省内心深处,就会知道自己问题所在..

问:弟子在工作生活中常自卑,不够自信,在大庭广众说话、发言,会格外紧张,说话声音都会颤抖。请开示,如何能自信、不紧张?大安法师答:这跟一个人的性格有关系,也跟人..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