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与和谐韩廷杰佛教为了推行其和平理念,开示了一个理想君王形相—转轮圣王。在转轮圣王的统治下,人民和睦相处,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转轮圣王处理国际事务的..

早期禅宗的楞伽禅要点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宋立道佛教传人中国后,禅法或禅修一直在民间流传。最初,禅法的理论所依据的是东汉至南北朝时译出的禅经。菩提达摩于六朝齐梁间..

禅宗四祖道信的禅学宋立道一、道信禅学与之前的楞伽师们的关系我们今天讨论道信禅师,实际上是寻求并肯定早期楞伽师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上的意义。准确地讲,也就是总结“南天..

广东南山寺2009年10月念佛七法会开示录(3日上午)心灵与身体的关系心灵的感受是广阔无边的,身体的感受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往往人的身体和心灵会互相矛盾。比如心想做的事,..

觉明上人念佛法门法语一居士问:念佛法门和禅宗、密宗持咒有什么不同之处?答:法法圆通。一法通法法通,一经通诸经通。人的知见有所不同,根机也有不同,信仰也有不同。不..

禅与禅宗华方田“禅”是梵语“禅那”的简称,鸠摩罗什将其意译为“思维修”,指运用思维活动的修持;唐玄奘将其意译为“静虑”,意思是“宁静安详的深思”。“禅那”只是多..

净空法师:极乐世界跟我們关系密切

努力再现禅思想的真实历程——评葛兆光《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9世纪》韩焕忠禅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历史曾经产生过非常深刻的影响,因此..

经典的凝重与禅思的飞扬——读吴言生博士《禅宗思想渊源》韩焕忠2008年10月1日禅宗与佛教经典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禅宗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禅宗研究中必须予以关注的问..

我们先看第一个,总标五乘的要义,先作一个总标。我们把它分成三道,先讲安乐道,人乘跟天乘。一、人乘谓以三皈、五戒为乘,能运载众生,越出三涂,生于人道,是名人乘。二..

朋友之间关系再好,也不要说这样的话,容易让人瞧不起

赵朴初佛教“三自”思想论析陈坚解放后,中国基督教为摆脱对国外教会的依附,开展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运动,自力更生办教,并于1954年正式成立了中国基督教“三自”..

天台智者的生佛关系论韩焕忠智者站在“十界互具”、“一念三千”的圆教境界论立场上,是主张“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的。但这种平等一如只是从本性上来说的,就现实而言..

评潘桂明先生的《中国佛教思想史稿》韩焕忠着名佛学研究专家潘桂明先生的《中国佛教思想史稿》最近终于问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共三卷六册。以下行文简称《史..

也谈禅宗的“活”陈坚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颜元(1635—1740)是一位力主排佛的思想家,曾写过许多辟佛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叫《辟念佛堂记》,内中有曰:“自汉明帝乃西迎以死教天..

晚明“四大高僧"禅教关系论比较陈坚内容提要:本文扼要地比较了晚明‘‘四大高僧’’在禅教关系问题上的看法,云栖袜宏主张禅教相资;紫柏真可主张禅教同一;憨山德清主张..

云门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属青原行思一系。此宗以创始者云门文偃禅师(864-949)为宗祖。后唐长兴元年(930)以后,文偃在韶州云门山(今广东乳源县北)光泰禅院(今名大..

生活中的佛教单提向上举扬净土——中峰大师之禅净合一思想提要本文在介绍中峰国师行略后,着重于中峰对力救时弊、扫除禅病、融会诸宗、单提向上、举扬净土等方面的叙述,以..

智咏刚进入同喜班的时候,对于共修的方式我是反感的。不知道大家都在婆婆妈妈的聊什么,既不深刻,又太局限与某个人的私人生活,跟我关心的没半点关系。所以,前几次课我要..

临济宗是继沩仰宗之后而成立的一个宗派,由于此宗的开创者义玄禅师,在河北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临济院,举扬一家宗风,后世称为临济宗。临济义玄禅师是曹州(今山东荷泽..

生活中的佛教利乐有情是往生净土的重要资粮——谈人间佛教与净宗修持的关系净土宗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足“欣”、“厌”二心。一般认为只要认识娑婆之苦,厌离娑婆,..

生活中的佛教净士思想并非消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号召,这不但是我国开放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而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

本周我们学习了《佛教的环保思想》,导师深入浅出地道出当今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始终不得逆转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的三毒——贪、嗔、痴。人类只有克服贪婪,建立正确的生活..

中国禅宗人类宗教的最高形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魏德东主任编者按:2012年5月19日至20日,第二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在河北邢台召开,此次论坛围绕“辽金元时期的华..

唯识思想与佛教修学魏德东提要:我主要和大家讨论四个问题。首先是唯识的基本义理,我希望能用三个命题予以概括,这就是万法唯识、八识理论和转识成智,最后讲一下唯识思想..

法衣与《坛经》——从传宗形式的演变看禅宗的中国化历程魏德东黄德远在中国禅宗史上,传宗制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佛法以心传心,这是禅宗的根本特点。但作为正宗传替的..

达摩禅法与中国禅宗刘元春所谓达摩禅法,实际就是达摩的禅学思想。它主要反映在昙琳所记的《菩提达摩大师大乘入道四行观》中。⑴本文基此作一浅略解释,并循着它的思想脉络..

虚云和尚的禅法思想——读《参禅要旨》刘元春近现代中国禅宗泰斗虚云和尚(1840—1959)兼嗣五家宗风,复兴六大祖庭,主法十五道场,真修实证,人天师表,至今仍然对中国佛教..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