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虚舟禅宗概论5005 规则与描述(二)



5005  规则与描述(二)


比方说一个作家,他的妻子原来是一个音乐家,跟他结婚之后呢,他的妻子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职业。忽然间到一个年龄,这个作家很快过世了。这时候妻子一方面承受了丈夫过世的痛苦,另外一方面,在这个年龄她也很难,基本不可能回到她原来的职业。这时候她还得处理各种善后的事宜,她就非常的焦虑痛苦。她觉得这一切痛苦都是来自于她失去丈夫,把生活都搞乱了。


这时候,她突然她收到一个电话,是她在大学的闺蜜,有很多情感的经历。那么这时候她又一次离婚了。闺蜜想起来,她能不能找这个音乐家的朋友,找她的闺蜜一起相处一段,让自己走出情感分割的痛苦。那么她两在一起待了一周的时间,这个闺蜜就不停的在抱怨,抱怨她的前夫,各种各样的愤恨,不满,都发泄出来。然后这个作家的妻子呢,头一天两天去听,一周下来之后,她发现她身体的这种感受和情绪,和这个闺蜜如此之同构,如此之雷同。


她瞬间意识到,她这时候痛苦和焦虑,不是对丈夫的怀念,她发现内心的情绪,原来是对过世丈夫的一种愤恨。她最终意识到,因为她丈夫突然的过世,把这个烂摊子扔给她。她的事业也毁了,她的生活也毁了。然后她还不得不承受这一切。那发现她内心的愤恨,原来和她的女友是一样的。这是一个故事,这故事是来讨论心理学的问题。


就是在表象上,她和她的女友如此之不同。但是后来她发现,她内心的痛苦和状态,原来是和她这个女友是一样的。带来的问题就是我们能不能通过外在行为,来推理内心是怎么样的。或者反之能不能通过内心,来推导外在行为。


所以心理是和机械运动不一样的,我们在经历各种情绪,各种无助,各种焦虑和郁闷的时候。你是不是真得清楚你的内心,发生了什么?你真正的情绪所在是基于什么?是基于你小时候的自卑;是基于你初恋的一种创伤;还是基于优越感;还是从小家长给与的你必须优秀。


所以第二个故事我们来体会。其实知道自己的情绪,到底基于什么?或者自己面对困境的所在,到底在哪?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



而我们的表层的认识,其实往往来自于描述。会对别人说你丈夫过世了,你要节哀啊。或者你失恋了,还是你失去工作了,那么别人会对你描述。别人会对你的外在身份和形式去描述。


比如你是一个明星,这种描述当中,无形的规则了你。你必须按这个来,这个女星是不是胖了,她的皮肤怎么样,她的腰是怎么样,那么这样的一种描述本身,带来了对这个明星的规则。可能让这个明星不堪重负,但是它也无力去对抗这个。


我们说网络暴力,这些描述者本身成了这种规则的力量。他们掌握了权力,而这个权力可能并不掌握在某个权威。它来自于媒体的一种权力,或者来自于你认识的家人、朋友,乃至所有甚至是关心你的人。这是第二个故事。


我们再讲第三个故事,罗翔老师他讲了一段话,特别有意思,他就讲:“你去过南极洲吗?你真的相信有南极洲吗?你凭什么相信?你没去过,是别人说的,那别人说,难道没有骗你吗?你说有秦朝吗?你去过吗?你见过吗?你说司马迁写过史记,司马迁他是不是在骗你呢?或者他也被骗了呢?”


其实我们是被骗了。历史上很多,例如考古发现,知道它写的东西跟史实是不吻合的,因为他也是听来的,就是这个意思。甚至我考古挖出来了,这个难道就对吗?这里面会不会还有问题呢?可以一直问下去。他提出来的就是怀疑,这是一种怀疑主义。你凭什么怀疑呢?你是不是应该对的怀疑进行怀疑呢?好,这进入哲学问题了。


那我是不是我应该对我的怀疑进行怀疑,一直问下去,是问不到头的。笛卡尔就是说:那我这个怀疑,始终有一个怀疑者。那么这个怀疑者的存在,是没有办法怀疑的,他是确定的。我的怀疑的基点是这个怀疑者,所以我思故我在。


基于这个怀疑,他通过这种论证,通过科学,通过这样理性的推理,来去延伸这个,基点是我思故我在。那么这形成了后面很多科学的根基。



但是这个根基之后呢,我们不能每个人都这么来吧,都这么问个头儿吧。那你从哪来?你到哪去?你要找谁?这个每天被问会疯掉的。最后形成了,他来自于理性,有专家进行过理性论证,有论文发表。那么它后面有权威,那么我们这个怀疑,是权威这么说了。一层层的,有学术共同体他们来背书这件事儿。那么就形成了我们社会的基本系统。


第一它就怀疑,就是现在科学的根基。然后理性,第三通过实证,来去验证。这个形成了科学的系统,之后形成了一种社会。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停的怀疑,那个成本非常高,是承受不起的。最后大家通过教育,共同接受这样的一个方式,形成了社会的共同认知。然后进而形成更大的市场,或者更大的协作。


这个罗翔老师,在他的段子里面就会讲到了。那如果你要一直这么怀疑的话,那你怎么办呢?所以你要相信权威,对你来讲成本是最低的。这个从现实主义,功利主义来讲,它操作确实是这样。


那么我们就延伸开来,这个社会,我的怀疑的基础上,我要听从一种描述,通过这个描述,我们形成社会共同体。然后不断的去修改规则。在不断的规则当中,获得可预期。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你叫外卖,你相信它来。或者你用微信,你用所有的东西,你可以验证它符合预期。那么我们这个逻辑线路就变成短的了。我的预期,那我的相信和预期的关系,不断的循环,实际上最后是“我们相信”。

“月映虚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中国佛教网

中国佛教网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中国佛教网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中国佛教网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中国佛教网。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