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极乐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即助缘。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皆不可生净土。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

弥勒菩萨长居兜率陀天内院(图片来源:资料图)天亲菩萨兄弟三个人,大哥是无着菩萨,老二是师子觉,天亲菩萨是老三,三个人都修弥勒净土。老二先往生,兄弟三个人约定好的..

【经文】贤者舍利弗。承佛威神心念是语。以意净故得佛国净。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国不净若此。佛知其意即报言。云何舍利弗。我日月净不见色者。岂日月过耶。对..

经文: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此段经..

我们正式来说明信愿行三种资粮修行的内容。今初,首先我们看第一个信门。信门也是有一段《灵峰宗论》的论文,我们先把它念一遍,大家请合掌。戊一、信门念佛工夫,祇贵真实..

这一段是说明以愿导行方名正行,就是在念佛的操作当中,这个观是很重要的,由这个观行来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由这个观行的支持,这个时候佛号的力量就能够对治爱取。那怎么..

八功德者:一、澄清,异此方浑浊;二、清冷,异寒热;三、甘美,异咸淡劣味;四、轻软,异沉重;五、润泽,异[氵+宿]腐褪色;六、安和,异急暴;七、除饥渴,异生冷;八..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号,他平常的佛号都是绕着世俗的因缘在转。那么你平常从来没有创造一个往生的佛号,你怎么能往..

净土宗的人有一个盲点,以为修福报就会到净土去,很多人是这种概念。他就通过布施持戒去修福,他就想要对这种有漏的善业去庄严净土,你这两个跑道是不一样的,这两个是不同..

这桩事情同时是显示极乐世界这样的一种微妙无碍的功德,反衬我们在娑婆世界怎么样呢?我们不自在,我们没有这种神通妙用。那么这些神通妙用是一切众生本具的,那么到西方净..

我姐姐的姓名叫刘素青,那个青没有三点水的那个青。后来我剖析完我自个的姓名,我给我姐也剖析剖析,那个素我俩是相同的,没说的,那我想我姐这个青怎样说,那我就想,青出..

18日刘素青大姐打电话叫我到她家,我看到她体能比二周前虚弱了很多。我问她:姐你要往生了吗?她说:是。下午一点,她的家园黑龙江省双城的助念团来30多人。大姐坐起来,脸..

方才咱们一位同修建议我,让我讲讲对于送往生的那种殊胜的状况,说这个对咱们是一个鼓舞。我这次给咱们举一个比如,这个比如即是我在第一张光盘里从前说到的宋居士(小宋)..

我等念佛行人,应当考实今时净土法门,与古时净土法门,究竟是异耶,同耶。若言是异,我等历岁经年,从朝至暮,所称佛号,皆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而与古时佛名,丝毫无别。..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在以下的经文当中,佛陀都是用问答的方式,等于是自问自答。因为这个净土妙门不可思议,说实在的,是没有人能够问,所以佛陀只好自己提出问,也..

才劝往生言著相尽思贪恋却迷蒙在中国自古以来的佛教修行当中,主要是两个大流派:一个是禅宗,一个是净土宗。这两个宗派的门庭施设各有善巧方便。禅宗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编者按:剃度出家在年岁上有何需求?一般说来,我国其时对于出家为僧在年岁上有所束缚,小于七岁或大于六十岁,不宜出家为僧。但事实上,佛陀住世之时就有百岁老人苦求出家..

我常说:开悟很困难,往生很容易。修行人要大彻大悟,见到平等的空性。禅宗云:圣人见体,凡夫见相。圣人看到毕竟空、究竟平等的心性。毕竟空的平等心性是圣人所见到的境界..

我是上一年腊月初步诵地藏经的,当时小妹患了癌症,面临出人意料的冲击,的确挺苦楚,但是又束手无策,邻居小朱,也是我学佛诵经的指路人吧,当时她说:急忙给你小妹诵地藏..

德森。自号苦恼比丘,江西兴国县人。年幼时读儒家的书籍,文名流传于乡城之间。年三十一岁,感悟人命无常,偶然之间听到佛法,心中顿时生起出离世间之心,毅然前往江西雩都..

富楼那将来成佛,他的佛国不知是如何的情形,假若有也许,缘由时遇,富楼那成佛后,我们也可以发愿到他的佛国中修行。大悲的佛陀,理解世人的心意,不厌求详的通知大众道:..

【原文】或问:某甲向修净土,有禅者曰:但悟自佛即已,何必外求他佛而愿往生?此意何如?予谓此实最上开示,但执之亦能有误。请以喻明:假使有人,颖悟同于颜子①,而百里..

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言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

示施圣藏居士我佛教化众生。虽法门无量。要而言之。先进三皈。次受五戒。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慧能断烦恼。烦恼为生死因。生死为烦恼果。从因结果。果又生因。..

娑婆苦乐杂,其实,苦是苦苦,逼身心故;乐是坏苦,不久住故;非苦非乐是行苦,性迁流故。这里就把西方极乐世界的这种但受诸乐,跟娑婆世界作一个对比。他要时时扣紧两土的..

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何可..

元魏大孚年间,五台山有座灵鹫寺,寺内住着三个小沙弥,传闻山中常有圣灵显迹,所以相约带了口粮,动身前往深林沟壑,一路访求着,幽谷险道,无不遍至。走过了很多密林,口..

智慧法语:生前勤修善法生后既可往生极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善能修治身口意业,舍命之时,虽有亲族取其尸骸,或以火烧,或投大水,或弃冢间,狐狼禽兽竞共食啖,然心意识即..

一时,尊者大迦旃延住在阿槃提国。当时国中有一位长者,具有很多财宝,但为人悭贪暴劣,没有慈悲心。他有一个女仆,不分早晚地被指派,几乎得不到休憩,略微有一点过失便遭..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