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按高僧传三集,法照大师传云。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现圣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大历五年,到五台县,遥..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这四句是第八种,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这偈颂的意思就是观察阿弥陀佛因地发的大愿,以及果上成..

【原文】念佛之人,但能依佛所说之净土三经,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固用不着又复展转求人开示也。古人立言,各有所为。对机不同,故所说亦不同。当自量自己是甚么资格,则方..

【原文】倘肯至诚念佛,决定冥冥之中,蒙佛加被,令不受危险也。凡有疾病,或遇凶祸,或求儿女,均宜至诚念佛,决定可以如愿。汝之功课,随汝之工夫,我亦不能另有所示。但..

唯念佛法门,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若具真信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名号,求生西方者,无论根之利钝,惑之厚薄,皆可于现生临命终时,蒙佛慈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既往生..

生佛不二,平等共有者,唯此现前离念灵知耳。诸佛以随悟净因缘,悟之又悟,净之又净,悟净之极,故其灵知横遍竖穷,广大无外也。众生以随迷染因缘,迷之又迷,染之又染,故..

不得包藏瑕疵:瑕疵是指一时的缺陷,譬喻我们起心动念中都有一些贪、瞋、痴、高慢的烦恼。修行人的身业、口业可能有一些过失,或讲错话,或身体行为不正当,这时自己会知道..

佛制亡僧焚化,原本是为了令其离开分段生死的虚假形体,从而证得真常法身。所以自佛陀立制以来,僧众奉为常规。怎奈法道衰颓,时久弊生。如今的出家人,大都焚化了事,不依..

底下就是佛所说的偈子,是前头长行文的重颂。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我若跟你讲,讲到恒河沙劫那么长时间也讲不完。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乃至见到地..

【原文】楞严征心,谓心不在内者,指真心也。若妄想心,则亦可云在内。此意微妙,未易与不知者道。世书曰:心藏神。神即妄想别名,其所称心,则肉团之谓耳。有义学①辈闻予..

佛又呼一声地藏菩萨,说南阎浮提众生他没有自性、不定的,今生是比丘、比丘尼,再一转世就变了。现在好像是三宝弟子,一转世就忘了。现在恶习者多,发善心者少,能够延长一..

【若人曾有出世善基摄心猛利者。我于尔时随所应度而为现身放大慈光。令彼安隐离诸疑怖。或示神通种种变化。或复令彼自忆宿命所径之事所作善恶。或复随其所乐为说种种深要之..

顾竹轩,名如茂,生于1886年,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乡人习惯称他为“顾四”。原籍江苏省阜宁县,1901年到上海谋生,在闸北天保里附近做马路工,后来在德国人开设的飞星车行拉..

有这么一个富二代:从小家财万贯;年少时风流不羁,和名妓上演一出爱恋戏码;中年时当演员、搞音乐,轻断食;晚年却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前半生浪迹燕市,厮磨金粉;后半生..

相隔“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人民,素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千百年来,两国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促进彼此之间的传统友谊。一千二百三十九年前,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以特殊使..

倓虚大师,在夏历癸卯年六月二十二日(即阳历一九六三年八月十一日星期日)香港夏令时间(比平时拨快一小时)下午六点十五分,圆寂于香港新界荃湾弘法精舍,享年八十九。翌..

印光法师(1861~1940),即释印光,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大师俗姓赵,名丹桂,字..

有这么一个富二代:从小家财万贯;年少时风流不羁,和名妓上演一出爱恋戏码;中年时当演员、搞音乐,轻断食;晚年却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前半生浪迹燕市,厮磨金粉;后半生..

编者按:九华山什么时候开始被视为地藏菩萨的道场的?你听过金乔觉的故事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金乔觉以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践行了地藏菩萨的宏愿,成就了..

我南京的寓庐,在蓝家庄兰园十六号,周围竹篱,前后二门。民国二十四年七月间,一天上午,前后门未启,忽一老僧,飘然而来。头戴毗庐帽,身穿海青衣;佛珠十数串,自胸前挂..

清朝时候,顺治皇帝的国师——玉琳国师,他就很赞叹药师法门。他作了一个《药师经》题语,题在《药师经》的前面,就赞叹《药师经》:「大凡修持,须量己量法,直心直行。」..

唐朝时,弥勒信仰盛行。玄奘大师晚年临终时,发愿往生兜率内院弥勒菩萨处,而且也成功了,这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有记载。“玄奘此毒身深可厌患,所做事毕,无宜久..

一个年轻人千里迢迢找到燃灯寺的释济大师说:“我只是读书耕作,从来不传不闻流言蜚语,不招惹是非,但不知为什么,总是有人用恶言诽谤我,用蜚语诋毁我。如今,我实在经受..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须以三量楷定。三量者,现量、比量、圣言量也。现量者,谓亲证其理也。如罗什大师,七岁随母入佛寺,见佛钵,喜而顶戴之,俄而..

【原文】余母舅金赤城守赣州,因入觐归家,夏感疟证,隐几假寐,梦公署役人环列其左,出家缁流环列其右,复一老人语曰,若本从出家中来,今能回头仍向此道乎。能则尚可送汝..

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这世界当中,六道众生无论哪一道,如果说人道在临命终的时候,听到地藏菩萨名字,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不..

在第十二品《见闻利益品》,不只地藏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亦如是。所以观世音菩萨请求佛说地藏菩萨功德,佛就先赞扬观世音菩萨:你在娑婆世界因缘很殊胜,无论哪一类众生,..

【若人虽学如是信解。而善根业薄。未能进趣。诸恶烦恼不得渐伏。其心疑怯。畏堕三恶道。生八难处。畏不常值佛菩萨等。不得供养听受正法。畏菩提行难可成就。有如此疑怖及种..

人的寿命是无常的。人有病,病是死的因,有病不一定是死,不要把它错解了,但是死一定要有病。谁能知道我这个病死不死?没有把握。有的医生判断说,这个病要不了你的命,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