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净土宗,你要做两件事情。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不能让你的业太重。我们讲过,临终的感应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你把罪业弄得这么重,可能连提起正念的机会都没有了。..

有一位在家居士去拜访广钦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说:“你有没有在修行啊?”居士回答:“有啊!我每天早上拜佛一个钟头,晚上也拜一个钟头,每天要拜佛好几百拜,念佛好几百声..

人生之苦,苦在执着;人生之难,难在放下;人心之烦,烦在计较;生活中,你在意什么,什么就会折磨你;你计较什么,什么就会困扰你。纵使天大的事,当你用顺其自然的心态去..

一切都是为了“我”,不是为了爱。恋人间的关系十分微妙,若只看今生,不了解前世,很多现象都难以解释。按佛教的观点,你对某人一见倾心、情有独钟,这绝非是一种偶然,而..

问:南无阿弥陀佛!法师慈悲!我们很多的佛子喜欢说随缘,不要执着,在社会上给人的印象是佛系。可是印祖总是在强调做事应该认真踏实,这样不是很执着吗?做事认真与不执着..

用功时,地、水、火、风,都可以入定,可以入空定,又可以入非非想定。在定中不要执着境界,不要生起无明烦恼,否则,障碍开悟的良机。现在我讲个公案,来作为借镜。从前有..

我们的颠倒是怎么产生的呢?「自心取自心」,第一个「自心」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明了心去取自心;第二个「自心」是第八识,第八识把我们的五阴身心变现出来,然后第六意..

午后的禅堂,首座和尚正在打坐,一个小和尚却躺在禅凳上睡觉,还发出呼呼的鼾声。这时,老方丈推门走入禅堂。小和尚听见声响,微微睁眼瞟了一下,翻个身继续睡。首座和尚则..

这四弘誓愿当中,其实菩萨是有两种:(一)悲增上菩萨:他在缘境的时候,他缘的大部分是众生的相。众生的苦恼相而发心,这种人是悲增上菩萨。就是启动他修行的动力,来自于..

人有得意日,必有失意时。人生最大的苦痛也许并不在于一生都一无所有,而在于得到之后的失去、拥有之后的孤寂。若是一直冷清,一直孤寂,一直潦倒,倒也不会觉得怎样痛苦,..

念佛法门是属于有相的。《观无量寿经》的出现,就是因为释迦世尊时代的恶王阿阇世,篡夺王位,幽禁他的父王频婆娑罗及母后韦提希。韦提希在被幽禁处,祈祷释迦世尊前来慰问..

佛陀的大智慧高明在哪里呢?他没有要你马上处理妄想。如果说佛陀要我们马上跟妄想挑战,那每一个人必败无疑,全部牺牲掉。佛陀高明,告诉我们,你先不要跟妄想挑战,你先把..

问曰:心若他缘,摄之令还,可知念之多少。但知多少,复非无间。若凝心注想,复依何可得记念之多少?答曰:经言十念者,明业事成办耳,不必须知头数也。如言蟪蛄不识春秋,..

仁焕法师念“佛七法会”开示:念佛关于念六字和念四字的问题,我也不是随便说的。2003年闭关的时候我是念四字,不是念六字,七天七夜没有停过。到2004年重新闭关的时候,梦..

问:真信切愿一心念佛是不是执着?大安法师答:我们是凡夫,凡夫一定是有执著的,一定会有取舍的,证到了无生法忍才不会有执著。但是,原来我们的执著是执著不好的东西,执..

摘自净宗经教(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修学体会2016年3月11日学佛走在悬崖边,把所学的常识当成铁环,谁来套谁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顶礼师父上人感恩共修系统..

2013年圣空法师带领僧团徒步托钵朝礼普陀山途中解答问题问:平时弟子通过身口意的觉知来练习明觉,当清楚明觉活在当下,了知自己一切动作和心念的觉知。已经练习两年,日后..

假观的智慧,第一个就是相状。因为如是相,你才能够产生习性的造作,最后产生自体,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所以诸位!尤其是净土宗,净土宗要小心,我们的确..

假如有人向你说,跟我一同做菩萨吧?你会怎么回答?你或许会摇头,说你仅仅一个普通人,做不了菩萨。在你的印象中,菩萨是不是那些站在云端发挥神通、降妖伏魔、施贫救苦的..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获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脱节,你的心里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相同,自己在家待得无聊,..

现前有许多禅修的人说,他往常在修行傍边有许多觉受,其中有好的觉受,也有坏的觉受。当感触自个的禅修十分酣畅的时分,心里就会十分高兴;但有时禅修又会有令人不悦意的觉..

一者疑自:而作是念,我诸根暗钝,罪垢深重,非其人乎!自作此疑,定法终不得发。若欲修定,勿当自轻,以宿世善根难测故。我们在修习止跟观的时候,疑自,怀疑自己的能力。..

为什么破妄永远是走在第一步?就是说,诸位!理论上我们是清净,但是因缘上我们已经不清净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经历过太多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给我们留下很多的影像。留下..

佛家修行之人的人生感悟:人生就是过客,不用太过执着其实做人只需踏踏实实,心中有着善良,对于也是真挚,对己也是心安理得便能够了。其实人生便是过客,没有必要去执着些什..

你看一个人,他完全不修无常观无我观,他在佛教界里面整天修福报,他会有一个特点,他的内心世界特别的刚强傲慢,尤其是福报越大的人那个我特别大,因为平常他走的道路都走..

佛陀带着弟子通过阛阓时,看见一位卖鱼的老人,一边斗量卖鱼,一边悲叹地说:“老天爷!究竟我犯了什么错,你让我的儿子这么早死?假如他还活着,可以帮我卖鱼,我哪会这样..

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经过市集时,看见一位卖鱼的老人,一边斗量卖鱼,一边哀叹地说:“老天爷!到底我犯了什么错,你让我的儿子这么早死?如果他还活着,可以帮我卖鱼,我..

从前的陈俊可以说是打着学佛的幌子,既没有做到信,也没有做到行。以前一遇到任何障碍或阻力就去外交,而且“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自己不知反躬自省,却向外求驰,真是惭愧..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