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意念身口。曾无一善。不信诸佛经法。不信生死善恶。欲害真人。斗乱僧众。愚痴蒙昧。自为智慧。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不仁不顺。希望长生。这段经文紧接着上面的一..

管仲说“以德分人,谓之圣人”,能够以道德感化人的是圣人。“以财分人,谓之贤人”,能够拿经济钱财帮忙别人,这个已经够得上称贤人。“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这个“..

复有业初乐后苦。若有众生。为人所劝。欢喜行施。施心不坚。后还追悔。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先虽富乐。后还贫苦。是名先乐后苦。复有业初苦后乐。若有众生。为人劝导。挽仰..

一个人他的福报的大小、智慧的浅深,就看他的胸怀。胸怀越大,福报越大,智慧越大。你念念都是自私自利,他的智慧就会浅,福报也会小。佛法修行为什么谈布施,布施就是打开..

出家人天天讲修道,如何谓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理,理是人人的本心。这心是怎样的呢?圣言所表,心如虚空,说一个空字有点笼统。空有顽真之分,我们眼所见的虚空,就是..

阿难问佛陀:“为什么都是信佛、学佛,结果却富贵和衰败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得呢?”佛对阿难说:“有的人信佛、学佛拜求真正明佛理、得了悟的善知识,跟从明师受戒律、闻..

所谓安居,《资持记》说:形心摄静曰安,要期在住曰居,随时策励曰策,三业运善曰修。它是僧团生活中的定期潜修,是精进道业的需要,也是防护物命、杜世讥谤的必要。所以结..

有一首禅诗:「风来疏竹,风过而不留声;雁过寒潭,雁逝而潭不留影。」不管是修行人还是一般的世间人,经常会为了生活上琐事而感觉烦扰不已,也希望把心中的烦恼淨除。对修..

古代有个国王,名字叫“察微”。他既聪明又有学问,常常打扮成像普通老百姓一样出门巡视。有一次他遇到一个修鞋的人,就问他:“您说全国上下谁最幸福?谁最快乐?谁的日子过..

若我们造恶业、犯重罪而堕入地狱,在遭受痛苦的同时又会造新业。如果在恶趣感受果报,待业力穷尽的那一天,能不能从恶趣里出来啊?比如说,若我们下地狱,肯定有下地狱的因..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成佛作祖,非信难成;变牛变马,非信莫入。信为众善之门,信为众恶之门。世人信心者,误会不少..

有信、有愿念这句佛号就是“一乘真因”今天活在这个世间,无论地位多高,无论拥有多少财富,过的什么日子?苦,就这一个字。我们是过去生中累积的善根福德,在这一生遇到佛..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

选自印光大师文钞与周福渊女士书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皆是前生所作之业之所感召。若有大功德,则会过于前生所培。若有大罪过,则便不及前生所培。是以要..

第一句话:不要盘算太多,要顺其自然。“机关算尽,反算了卿卿性命”。一个人如果盘算太多,想得太多,心越急,就越得不到回报,到头来一场空。有一种活法叫“顺其自然”。..

我相信很多在家学佛的师兄,和我的情形是差不多的,平时念佛、诵经、参加法会等等,看似很精进,一切好象风平浪静,做事也很顺利,但如果没有遇到什么事情,可以检验我们学..

闻佛名号,如得种子,信愿持名,即是具足因缘。《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因缘是其中一个,信愿持名,你的因缘具足了,善根是不迷,福德是真干..

文/昭慧法师在与学友分享如上点滴生活体验时,我特别引了性广法师的一句名言,与学众互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是当下你对面的这一位!”人生总在聚散匆匆之中度过,聚也..

为什么要学习地藏经?因为这是生活,这是事相,当明白之后我们才可以在生活当中产生妙用与智慧。昨天晚上他们在演节目,说的我都流下了眼泪,我就问他们:“这个东西是谁写..

诸佛菩萨教化众生,对中下根性众生教因果。十善业道就是属于因果,佛在经中说能够断十恶、修十善,能得种种殊胜的果报。如果不肯修善,还造十恶业,就得种种的恶报、不善报..

应当地人们的邀请,阿姜曼尊者生前曾从曼谷前往寇拉特。他住在沙拉万寺——一座森林寺院,那里有许多寻求答案的询问者来亲近他,并向他提问。问:请阿姜曼尊者能够仁慈地告..

问日:天亲菩萨回向章中,言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此指共何等众生耶?答曰:案王舍城所说《无量寿经》:佛告阿难:十方恒河沙诸佛如来,皆共称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

以前我看到别人做错事,就苦口婆心地想规劝他们,但效果不大,因为能接受的人很少。于是,我一直在思惟为什么?后来,直到我看见佛经有一句话,如是说:‘悟者,觉悟本性;..

李斯是秦朝的丞相,辅佐秦始皇统一并管理中国,立下汗马功劳.可少有人知,李斯年轻时只是一名小小的粮仓管理员,他的立志发愤,竟然是因为一次上厕所的经历。那时的李斯只..

妙江法师,1952年生于山西省阳高县的一个佛化家庭,1968年礼大同云冈藏通法师剃度出家,1980年前往五台山,一年后受具足戒。1982年前往南京栖霞寺学习,受到茗山老法师和园..

《印光法师文钞》:聪明人最易犯者唯色欲,当常怀敬畏,切勿稍有邪妄之萌。若或偶起此念,即想吾人一举一动,六合鬼神诸佛菩萨无不悉知悉见。人前尚不敢为非,况于佛天森严..

每个人生命中都有包袱,轻重不同而已。重的包袱自然是重的,有时,轻的包袱也会感到重愈泰山。这与一个人的心里承重才干有关。韩国的镜虚禅师,带着出家不久的弟子满空出外..

收成大,再艰苦的作业也会变得惬意。收成可以使人忘却不快的往事,对前景充满信心。从失利的履历中吸取教训,因此取得最贵重的履历,这亦是作业即劳作带来的一种收成。没有..

问:已然佛教招认命运,那和法师一同出生的人今天在哪里讲经呢?济群法师答:这个疑问,看来要查询一番才华答复。不过,佛教虽然招认命运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并不认为生辰抉..

不要妄图纠正身边所有人的缺点和过失,使所有事都如自个自愿,就如咱们不能移除全世界的石头和荆棘,使行进的路程平坦垂直。想要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就得穿一双适合的鞋子..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