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案本文僧问镇州宝寿沼禅师曰:「万境来侵时如何?」(缘起於现象界,行者面对业缘来时,将何以自处?心意识习气未除,始有万境起奔腾之时。)师曰:「莫管他们!」(不..

(一)公案本文沩山灵佑禅师问仰山慧寂曰:「涅槃经四十卷,多少是佛说,多少是魔说?」(缘起於现象界,世尊说法四十九年,终究无一法可说,有所说法均是对初基佛子权宜设巧..

(一)公案本文五峰常观禅师问一僧曰:「汝还见牛麽?」(缘起现象界,师欲了知该僧对见性之见地。)僧曰:「见!」(是牛当然见过,奈师所指者为见性事,以牛来喻本性。)师曰:..

(一)公案本文僧问洪州凤栖山同安丕禅师曰:「迷头认影时如何?」(识起迷情於光怪陆离事,若患着时,应如何止住?)师曰:「告阿谁?」(凡所有相皆是虚化,幻化之事要告诉谁..

(一)公案本文僧问:「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未审如何是向上一路?」(缘起本体兼带现象界。证得无所有相,学习依空起用,非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未能得之。)文准禅师曰:「行..

(一)公案本文福州雪峰义存禅师问僧:「今夏在什麽处?」(缘起於现象界,禅师又启引言,寻机锋开示学人矣!)僧曰:「涌泉!」(是地名?是心境名?若是地名,则该地定有泉涌..

(一)公案本文潭州沩山灵佑禅师问仰山曰:「涅槃经四十卷,多少是佛说,多少是魔说?」(缘起现象界,世尊说法四十九年,终究未曾说一字,所有言说均对初中机者权宜设巧方便..

一、前言今天发了新的讲义,因为有人建议法空智很重要,法空智公案没讲,所以现在开始讲「求法空智」。我们知道凡夫有两种执着:我的执着、法的执着。我的执着又分为:分别..

(一)公案本文僧问澧州龙潭崇信禅师曰:「髻中珠谁人得?」(缘起现象界与本体界,佛性之获得,真心佛性,何种人可得之?)崇信禅师曰:「不赏翫者得!」(修有为法者,均迷惑..

(一)公案本文佛日谒洪州云居山道膺和尚,作礼而问曰:「二龙争珠,谁是得者?」(识起迷情於凡、圣情见,妄识人、体性牛,人牛两分离,未能和融相处,本是旅途道次。)道膺禅..

(一)公案本文沩山灵佑禅师摘茶次,欲示仰山证入体性之法门。(缘起於现象兼带本体界,禅师见仰山终日性用,未得空理,欲与他参究理事体用道理。)禅师谓仰山曰:「终日摘茶,..

(一)公案本文僧问筠州洞山良禅师曰:「如何是玄之又玄?」(识起迷情於悟空最高的境界,体验空缘起之道,悟知心用本是幻有,何必言说?)师曰:「如死人舌!」(玄中又玄者,..

(一)公案本文僧问潭州龙芽山居遁证空禅师曰:「古人得个什麽便休去?」(识起迷情於石霜师七去法中之「休去」一法,古人得个什麽便让一切有为法法寂,他到底悟入何境界?)师..

(一)公案本文袁州仰山慧寂禅师曰:「汝来作甚麽?」(缘起现象界,见参者来先发机锋始给予教言。)光涌曰:「礼觐和尚。」(礼当向禅师请安。)禅师曰:「还见和尚麽?」(见色..

何谓心外求法?求神通、炫感应、迷名师、好名利、崇拜权威、比寺庙大小、乃至不真心追求佛法真理,或只在名相上打转、在网络上与别人逞口舌而不真正力行(皈依、受戒、拜佛..

——记我的同修息禅师兄他,六年来,每周穿行两个城市往返数次,只为修学和义工;他,承担着各种义工、社工工作,很少有休息的时间,却从不言倦;他,政法大学毕业,执业律..

大愿力行无胆怯 “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 这是《佛国记》(又称《法显传》、《历游天竺记》等)开篇的第一句话,也是法显大师当年西行求法的目的。 公元4世纪,..

名利二字(图源:网络)清朝的乾隆皇帝下江南,到了镇江的金山禅寺,由住持法磬禅师作陪,站在山头上欣赏长江的风光。乾隆看见江上熙来攘往的船只,问法磬禅师:“长江一日有..

能海上师(资料图)上师功德,首重三学。宗大师中兴西藏佛法,首在复兴戒幢。师观内地佛法略似西藏当初,故决意提倡戒律,重振僧纲,以身作则,严净毗尼。尝谓弟子曰:“某大..

求法(资料图)公元399年,是玄奘大师西行前两百余年,法显大师就以65岁高龄,历时15年,穿过雪山,越过沙漠,渡过惊涛骇浪的大海……其实在东晋时代,参加西行求法的人虽然..

能海上师德相(资料图)“调伏弟子,断然有勇,不稍姑息。”上师完整而系统地将显密大法弘传于世,如法建立僧团,实为正法久住,人天普度之大事。上师初建道场于成都南郊石羊..

定中一二次见佛,乃修行人常事,不足以此骄人世间资具,必不能圆满,若希冀圆满,即魔业。善行心不趣入者,谓于善行,亦勉强能作,但存苟且偷安之心,以能逃避不作为幸。“..

能海上师德相(资料图)凡遇障缘,皆是福薄,以福薄则作事难成故。写经读经消灭者,是藉法力。如后藏女人,常三五成群,念过街经,在人家门外坐下,主人或有所祈求,布施以两..

僧团应该共同遵守的六条原则(资料图)和合,就是团结的意思。我们能将散沙般的佛徒,共同团结起来,组织成一个有典次有精神的僧团,共同卫护三宝,使三宝久住于世,无论出家..

何为亲近之德?(资料图)所亲近之德。所亲近指善知识言,所亲近之德,即善知识所具之德。此择师法为弥勒菩萨所说,见《庄严经论》。善知识所具之德大约有十种。一、调伏:与..

法显(334年—420年),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地区)人,一说是并州上党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

能海上师(资料图)海公上师这里特别强调,所谓有堪能性的有两个:一个是“耐烦”,耐烦什么?就是说你能够忍得下去;一个要“勇猛”,勇猛就是说看到困难的时候不要退,要冲上..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