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慧法师:为什么古代高僧能够不畏艰险西行求法?


求法 (资料图)

公元399年,是玄奘大师西行前两百余年,法显大师就以65岁高龄,历时15年,穿过雪山,越过沙漠,渡过惊涛骇浪的大海……

其实在东晋时代,参加西行求法的人虽然很多,但是绝大多数人或死干途中,或中途折返,或留居异国。真正求法有成就而又回到中国的人是不多的,法显大师是这些少数人中一位杰出的代表。

法显大师的西行求法,已年逾花甲。他以如此高龄而不畏艰险,实在令人敬佩。

也许有人会问:是什么力量使他不畏艰险?也许就是佛教的安忍度的修行了吧。在法显大师的求经和朝圣途中,他不畏惧任何艰险,正是因为他本着自身的信仰和信念,对一切外在的怨害都能够安忍。

六度的安忍是非常重要的,他不仅可以知道一位大修行人圆满修行,更是成就佛道的重要助力。

安忍的主要是对三种事能够安然忍受,它们分别是:他有情的怨害、自身所生的种种痛苦、大空性等甚深法藏。能够安忍他有情的损恼,需要的是慈悲对治嗔恚;能够安受自身所生的众苦,则需要兼具对治怯弱的勇气;而真正能够善安住大空性等甚深法,就需要对胜法胜解的拣择智慧。所以,忍辱度真正的圆满唯有依靠调伏自心、息灭忿等烦恼方能达成,而不观待一切有情悉离暴恶。

根据对于安忍的定义,分成三种:

耐怨害忍:怨对能受,名耐怨害忍;

安受苦忍:贫病寒热种种苦至,忍而修道不退屈,名安忍苦忍;

谛察法忍:于甚深法能谛思维审观义理,名谛察法忍

忍辱度最不共的地方就是其深含的智慧元素。忍辱不同于压制式地忍耐,其丰富、圆润,且富有弹性。正因为忍辱以智慧为体,所以忍辱能化解所有负面情绪对心的影响而不让其驻留。显然,要获得法显大师这般的毅力,不仅仅是忍受外界的苦难,更重要的是以智慧来理解对境。

法显大师的西行,最初他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和慧嵬从长安出发,开始了他西行求法的艰难历程。他西度流沙,“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望人骨以标行路耳”。其艰苦的历程,可想而知。不久,过葱岭,山路更加危险。凿石通路,七百余处。过小雪山,同伴慧景被冻死。从此,法显孤身一人进入北印度境。最后,法显大师独自一人经瞻波国,到达东印度的印多摩利帝国,而后,泛海前往狮子国(今斯里兰卡)。

可见,安忍不仅仅是对众生的慈悲,更是对自己生活环境的静住,只有具备了安忍度,才能够树立远大的志向,成就佛法的圣道。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赞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南方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宝雨宝云无数种为祥为瑞遍庄严天人问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萨至三世如来同赞..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说一些众生不喜欢施舍,劝他施舍,舍了能得种种的福田。我们这道友在这,每天我们这道友,你怎么样行布施,你怎么样施舍?我想每天大家都读经吧,都在学律,都在听课,你把..

每天起来,建议大家都能诵一部《普门品》,比较短。十分钟左右。很多人怕没空。其实中国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诵经这个时间不会耽误你一天的工作量,甚至会让你工作更..

1、读了佛经没用上,依然还放在心上,把一切法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当凡夫,不放在心上你就是菩萨,菩萨跟凡夫差别在此地。佛怎么样?佛根本没有起心动念,这就太高明了。..

经常听到某某师兄谈论,自己的多么多么不听话,忤逆父母,着实让人头痛~!当前社会如此,不孝父母的、不养父母的,甚至于长大之后父母仅有的财产完全夺去,把父母赶走,有!这些..

若是会用,烦恼就是菩提。若是不会用,菩提就变成烦恼。心平百难散,意定万事吉。这是至理名言,万物由心生,由心导。心平气和,没有暴戾之气,灾难自然就会远离;意念坚定..

“娑婆诃”:这是很要紧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个“娑婆诃”,每一个娑婆诃,都有六种意思;所以你记得,无论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诃,就有这六种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成就..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