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五、公案 — 求法空智 3.贼入空室


(一)公案本文

僧问潭州龙芽山居遁证空禅师曰:「古人得个什麽便休去?」

(识起迷情於石霜师七去法中之「休去」一法,古人得个什麽便让一切有为法法寂,他到底悟入何境界?)

师曰:「如贼入空室!」

(悟入本体空相时,所有一切窃取功德之贼,夫复何得?经云:以无所得故,菩提萨 !)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修法空智果者,定要对我空智的修证有所体悟,迨分别我执破灭,则俱生我执将灭矣。同时亦得对分别法执进行围剿,始能得初步的解脱。所谓分别我执、法执者,是今生所熏习者,自妈妈肚中出生起,吾人均是在学习、认识事间的一切事物,每个家庭业力福报不同,孩童所受教育不同,及长未能修佛法解脱道,继续造业无量,这些都是今生熏习入八识心田中者。

修行要断此等分别我、法二执习气较容易,只要从禅修中,悟得真心,入有觉有观之境界,不认贼为父,即能慢慢转自己个性习气。但对於俱生而来的我、法二执,要待行者悟入心的深深处,见到阿赖耶识本来面目後,始能好好用功连根拔起,去掉无始劫来所熏习成的潜在习气。

修证法空要有次第,一者要用绝对空的知见来修,抱着经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来破解一切真假诸相,始能超越一切业的纠缠。待悟知法的真实後,次而再以相对的空来面对一切生灭业缘。因已证得初步解脱知见,得知法的真实,且已练得一身武功、定力,智慧也已成熟,此时当得悟知体空、不黏的道理。如此法起是因贼入室而有,但因自心已不黏,当得自在无碍。贼入室来,当无所得,亦无功德可坏。

2.释题

本公案名为「贼入空室」,贼者五根门头与前六识者,照道理讲,眼、耳、鼻、舌、身识等五,是仅能认知相对的尘境,依次为色、声、香、味、触等法尘境,似不会造业,但因第六意识不净故,连带也使前五识所知境带有为之染法、不净法,是故也会与第六、七识同流合污。到第六、七意识被调伏後,前五识始转为清净,而不再具有染业之累。

吾人造业均透过五根门头,待根、尘、识和合成触,产生觉受,起忧喜、苦乐想,起七情六欲情见,故依此染法造无量无边之业因。古僧大德云,贼入室窃取无量功德。行者何来功德,盖因行者修六度布施持戒,修忍辱法,积有无量功德。但因不知修心道理或修德不力,随贪、嗔、痴、慢、疑等五盖再造业。造业者系透过五根门头,使六识妄执为业,造业後窃取原有功德。

若行者修到一个层次,能入无为的修证,得无有所谓功德不功德。因依无为法修故,先空得我身,再空心,再空性,再空法,如此证得诸法空相,无一丝一毫微尘,贼纵入室,亦将无所得。

3.语体文解

有僧问潭州龙芽山居遁证空禅师说:「古人得个什麽便休去?」古代修行者在修行中,得个什麽境界或悟知什麽道理即休去。

此处当先要了解,此僧何以用「休去」这名词,又「休去」是什麽意思?按语说:识起迷情於石霜师之七去法中之「休去」一法,古人得个什麽便让一切有为法寂,他到底悟入何境界?

首先当看唐代石霜庆诸禅师,他开示学人时,常说七句话语来勘验学人,因他认为学生应具备有此七句所述的功夫,因此七句中,每一句均有一「去」字,故称为「七去」。所谓七去法者:(1)「休去」,可说放下一切行为、修法,得自在无碍智。(2)「歇去」,可说泯绝身与心,能与所两者对一切的对待法无分别相。(3)「冷湫湫地去」,可谓去除一切迷悟凡圣之热恼,而入清凉之地。(4)「一念万年去」,可谓能入甚深禅定中,不起心动念,此定中起一念时,即已过一万年矣。(5)「寒灰枯木去」,可谓心大死一番,有如寒灰、枯木,了无生气。(6)「古庙香炉去」,可谓色身依旧,法尘散尽,去除一切执着。(7)「一条白练去」,可谓证得清净法身,可有能力化作一条白色光芒如练,射入虚空去。

石霜禅师说:「如贼入空室!」禅师说,行者要修到空、无相,有如贼入室将无所得偷。当然行者要修到此境界,先得用舍识用根,对诸外境能如如无碍。再求破色身、黑漆桶後,悟得八识法尘,再修入心的深深处,即能证得我、法二空理,到此境界,行者即可休去。

按语说:悟入本体空相时,所有一切窃取功德之贼,夫复何得?经云:以无所得故,菩提萨 !证得空者只是回复原有的佛性,并无所得,故能证得空、无相,有所得者是世间禅的境界。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见地,即知见、认识,见地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内在心灵及外在世界。在佛法修学中,见地是一切言行的指导。“见地”一词,较早见于《大智度论》卷七八。其中说声闻、缘觉、..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修的是一颗心,修的是一颗不污不垢、淡看浮华的平淡、平和、宁静之心。学会平淡,便会淡看荣辱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清淡的日子活出精彩;学..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