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本烦恼


贪,嗔,痴,慢,疑,恶见

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慢是骄慢自大;疑是狐疑猜忌;不正见是不正的见解,包括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贪嗔痴慢疑加上五不正见,成为十根本烦恼,又名十惑,或十使。

列表说明如下:

┌1贪──贪爱五欲───────────────┐

六│2嗔──嗔恚无忍───────────────│

根│3痴──愚痴无明───────────────├─五钝使┐

本─┤4慢──骄慢自大───────────────││

烦│5疑──狐疑猜忌───────────────┘├─十使

恼│┌1身见(萨迦邪见)──执取五蕴根身─┐│

││2边见────执取常断二见─────││

└6不正见─┤3邪见────谤无因果,坏诸善事──├五利使┘

│4见取见───执持成见,非果计果──│

└5戒禁取见──执持不正戒,非因计因─┘

〖原文〗慢其先生。〖释义〗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先生,应该要恭敬地受教,却反而轻慢,真是大大地有失弟子侍奉老师的道理啊!〖说明〗父母生下我们的身体,必须要靠先生的教..

生活中,一个人如果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因为不如自己心意的事生嗔恨烦恼,并做出不当的言行举止,不但会伤人害己,还会令身边的亲人与朋友渐渐远离。佛陀曾在《遗教经..

道,本来没有东、西、南、北,亦没有你、我之分别,直下承当就是的;承当的一句话也是多的,本来无欠无余,现现成成的。可怜我们无量劫前与十方诸佛同一面目;不但同,恐怕..

问:末学瞋恨心很重,每次对境都不能把持自己,伤害他人也伤害了自己。请问我该如何做?大安法师答:吾人瞋恨心的根源,还是来自身见我执。对治法药宜修慈悲观,把一切众生..

六祖坛经原文决疑品第三卷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师..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上面,佛教给发心的菩萨,应当不住相来行布施,但是又担心这些菩萨怀疑三轮体空,而行布施的时候呢修不..

切记切记!疑神疑鬼障碍我们开悟

我们今天学习的,我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其实也都是大乘佛法,最上一乘佛法,但是我们的发心是不是大乘心?如果你发了是为自己的家人平安,为自己的健康,或者是为了名闻利..

东宝·仲巴活佛,西藏宗教的活佛之一。公元1406年明朝永乐皇帝迎请第五世噶玛巴·德新协巴进南京为太后荐福(注:荐福—为死去的人做法事超度积福),五世东宝·仲巴拉旺多..

往昔无数劫时,有一人行大布施,供养外道梵志无数千人。梵志常法,通晓经文多者得为上座。其中有一位梵志(提婆达多)年老多智,通晓经文,为会中第一。当时,儒童菩萨在山..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复次,复是又的意思,次是次第。凡是经中用复次二字,都是和上文有一定的密切的联系,有一定的关系。上文..

俗语“云里日头、洞里风、蝎子尾巴、后娘的心”,这是啥说法?

出家人当然会有一些水平上的问题;有一次,我听了很难过,有居士来,到我的前面,他在某某地方,我们不讲,师父!我可以讲内心的话吗?我说:可以,你讲!他说:我到某某的..

老法师开示:都希望业障消除,可不贪不瞋,我做不到该怎么办?

“人穷不贪赌,人富不恋色”,老祖宗的忠告值得深思!

《慧灯·问道》第五季戒律篇第4期 1.八关斋戒的由来是什么? 2.八关斋戒对修行有什么意义? 3.八关斋戒都有哪些种类? 4.破了居士五戒,还有资格受八关斋戒吗? 5.守八关斋..

净空法师:想往生极乐世界,还有点贪生怕死怎么办?

至尊巴珠·邬金吉美曲吉汪波仁波且,也称札巴格珠古仁波且,竹钦巴珠仁波且。尊者于第四十胜生土龙年(西元1808年)诞生于康区北部牧区札曲(澜沧江的支流)边的嘉洮(..

龙钦巴尊者:七宝藏论Gangtok,SikkimTBRCScaned《如意宝藏论》有颂词与自释,共分二十二品,详细论述一切显密乘。《实相宝藏论》有颂词与自释,共分四品,分别阐述无有、自..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