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圆寂悼词

编者按:佛教以为,众生皆有佛性,人人能够成佛。《华严经》云:悉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愿望顽固不能证得。但是人世众生为何烦恼如此很多?为何不断轮回六道?如何..

最惧因地不真,道眼昏暗,或为世味所牵,或为邪师伪法所误,袈裟下失却人身。此予所以俯仰时流,而寤寐永叹也。蕅益大师说,我们修行最怕两件事,还不怕你修行的行力不够,..

我们佛教在止观当中的修学,因为修行人因地发心的不同,大致上我们有二种的差别:一种是以出离心为根本的小乘止观,第二种是以菩提心为根本的大乘止观。小乘的止观,因为它..

当我们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要把握两个很重要的原则:第一个就是它修学的方法,第二个就是它修学的目标。那么,首楞严王的修学方法是什么呢?两句话:第一句话是称性..

这个「遍计执」是怎么安立的呢?「遍计执」它也是有一种差别的因缘。什么样的因缘呢?我们前面讲到「遍计执」,有能遍计的第六意识的分别心,还有所遍计的这一切因缘果报的..

编者按:不少人每天都在念佛,不可谓不精进,却看不到多少作用。烦恼一来,佛号就再也提不起。为何这颗心依然被烦恼所转?为何这声佛号不能对治妄想?为何往生极乐的希望仍..

菩萨父者,《华严》十一经:威光童子睹如来相,获十种益,首云得念佛三昧,名无边海藏门。《疏》谓以念佛三昧,菩萨之父,故首明之。良由菩萨以方便为父,念佛即真涉事,是..

而妄从真起,波逐水生。即念即空,居然本体。非于念外别得菩提,故云万法虚伪,唯是一心。了悟自心,触目菩提矣。喻如病体瘳时,便名健体。乱民定后,即是良民。去念而求心..

蕅益大师指导我们从这念迷惑的妄想转成真心:试思平日,起惑造业,毕竟是谁。今书经忏悔,又毕竟是谁。先提出一个疑情:我们过去颠倒的时候,起惑造业,那个是谁呢,造业者..

十二因缘的推动,它的核心在于我爱执。就是我们在业力当中,我们却要去主宰我们的业力,这才可怕,那种想要主宰业力的思想才可怕。所以佛陀安立了一个空性的智慧出来。诸位..

问:临命终时被业力牵引而流转六道,这个业力是今生还是多生的?临终昏迷者第六意识不起作用,自己做不了主,阿赖耶识所有业识种子起现行乱窜,此时念佛助念还起作用吗?宏..

世间唯有苦人多,自造新殃可奈何?满地蓬蒿春不到,一身枷锁夜难过。称怨莫更呼天地,叫痛应须念佛陀。三界从来是牢狱,劝君及早出娑婆。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这是劝苦人..

现在有很多人提倡器官捐赠,器官捐赠在佛教界有多次地辩论,很多的佛教徒也提倡。事实上应该这样讲:菩萨有二种:一者悲增上;一者智增上。(一)大悲心重的菩萨,他当然不..

何谓“四大皆空”圣辉法师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abnuta)的意译,也叫“四界”,具体指的是地、水、火、风。印度古代认为这四种是构成一切物..

如何照见五蕴皆空一九九〇年四月二十日讲于台北市实践堂主讲:显明老法师录音:蔡绪馥整理:王传扬陈秉荣显明这一次跟着美国佛教会弘法访问团回国,跟各位结结法缘,我们希..

断食,就是我们平常一天吃两餐或三餐,你身体经常为了消化饮食输送饮食而忙碌,本来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有治病的功能,都有免疫系统,那么现在为什么病毒侵进来,免疫系统..

问:请师父慈悲开示,怎样才算具足了信愿?宏海法师答:信就是你真地相信有净土,相信有个极乐世界就在西方;相信阿弥陀佛活灵活现、充满智慧地就在那里说法;相信四十八愿..

当然我们没有生长在正法时代,我们生长在末法时代,就有困难了。末法时代,这个住持圣法的善知识,大部分都是凡夫,虽然他也曾经努力的修行过,内心当中也会有一些无漏的宝..

《佛说十善业道经》云: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敬。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

又见龙神,阿修罗等,数如恒沙,恭敬合掌,自见其身,而为说法。接着你又梦到,有这个天龙八部,就是护法尊神,数量很多,像恒河沙这么多,他对你恭敬合掌,然后你为他们说..

一者疑自:而作是念,我诸根暗钝,罪垢深重,非其人乎!自作此疑,定法终不得发。若欲修定,勿当自轻,以宿世善根难测故。我们在修习止跟观的时候,疑自,怀疑自己的能力。..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意谓:我成佛的时候,我刹土天人都能得到天耳智通,最低限度也能够闻到百千亿亿诸佛所..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意谓:我成佛时,我国中天人都能得到天眼智通,最低限度也能见到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的情景。若此愿..

如何修智慧?依据大小乘经论所介绍的智与慧,有所不同。「智」有世间智与出世间智,世间的知识以及世间的聪明才智,都以「我」为中心,不论是个体的小我或全体的大我,都未..

三、诃香欲者:所谓男女身香,世间饮食馨香,及一切薰香等,愚人不了香相,闻即爱著,开结使门。如一比丘,在莲花池边,闻华香气,心生爱乐,池神即大诃责,何故偷我香气?..

有人质疑,念阿弥陀佛名号恐怕会著魔。对于这个问题,宗门教下靠自力修行,著魔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念佛是不是也会著魔呢?省庵大师曾经有一篇文稿说,参禅、念佛,论其难..

你为什么不敢受戒呢?受戒并不表示成佛。我们可能刚开始做得不够好,但是我们内心当中只要不放弃努力,我们不断地调整自己,我们就会不断地把它走好。如果我们不愿意跨出第..

临终一关,最为要紧。印光大师先标出整个重点,就是临终一关在我们生命当中是最为重要的。那么这个地方,我们要做一个定义,什么叫临命终?这个地方要说明一下。在《瑜伽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