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即菩提下一句

现在有些人一讲戒律就害怕,我做不到怎么办?因而不敢受戒,甚至不敢学佛。其实无论你是否受戒,只要造了恶业就要感受恶报,后果是一样的。比如,杀生了就要感受下地狱的恶..

做任何功德,都应该有前行发心殊胜。要发什么样的心呢?要发菩提心。如果没有发菩提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无法成为菩提果的因。菩提心分很多种,有胜义菩提心,也有世俗菩提..

在同修道友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我遇到对境、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不行,自己也很懊恼,很失望。那当然了,你连闻慧都没有,怎么能降伏烦恼,怎么能在对境中如如不动呢?闻慧圆..

什么是恶语?无论所说的是何种话,无论是好听的还是难听的,只要让对方生起烦恼,让对方反感了,就是恶语。所以说话要把握分寸。虽然你说的话没有不悦耳的,但让对方起烦恼..

如果你真有修行,真有智慧的话,所作所为都是修行的方法、修持的过程。人都不听,还说:我的早课还没有做呢,连饭都不吃,就进入佛堂开始念,心里都是妄念,想这想那,嘴里..

对佛法,我们在词句上懂的很多,但是没有拿来对治烦恼、对治习气。我们给别人讲的时候,都是滔滔不绝,出口成章,但是烦恼依旧,习气依旧,甚至贪心、嗔恨心、傲慢心、嫉妒..

我们行持菩萨道的时候,要全力以赴让众生生欢喜心,让众生快乐。但是众生有各种各样的根基和意乐,有时候难免生烦恼,甚至要来伤害我们。伟大的佛陀在世的时候,尽管功德圆..

发了菩提心以后,如果想真正地利益众生,身口意三门必须要保持清净。若是身口意三门不清净,尤其是心里不清净,有贪心、嗔恨心、自私自利,这样很难利益他人。比如说,虽然..

当嗔恨心起时,你可能会气自己怎么回事,为什么老是容易发脾气?的确,人们通常都会这样自以为是:自己的情绪要自己控制,自己怎么可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呢?其实这个想法..

我们经常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生气。曾经有人告诉我,有一次当他正在气头上时,因为忽然想起我说过的两句话: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心中怒火立刻就像被清凉的甘霖浇..

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佛的智慧,清楚辨知烦恼的缘起,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下。我们所处的世界,都是自己所体验的世界,未必别人也有相同的体验。所以,公说公有理,..

有一次我去爬山,遇见有人带著一只狗,狗看到我这个老和尚,也许是陌生吧,就对著我猛吠,一面虚张声势,一面又害怕地往后退,身体不停颤抖,因为它不曾见过身著僧服的出家..

曾经有两位泰国比丘来我们的中华佛学研究所读书,才刚大学毕业,非常年轻,分别出家一年半到两年,讲话的态度很安详、有威仪,予人一种稳重、安定的感觉。他们的威仪是用修..

现代人的寿命比古代人长,一天走的路,看的书、写的文章,一天的任何生产都比过去增加很多,不过还是觉得时间不够分配,不够使用。现代人所用的各式各样工具也都非常便利,..

我们会觉得有烦恼、有苦难,是因为不明状况,不了解原因;倘若了解烦恼和苦难生起的源头,我们就会明白,烦恼是庸人自扰,而再大再多的苦难,都是可以接受的。可是一般人处..

不要以为开悟才是智慧,智慧是头脑冷静,是理智、理性。人的烦恼都是从情绪、情感产生,尤其碰到感情问题一定会有烦恼,必须用理智、理性来处理,烦恼才会减少。曾经有一位..

《法华经》里将娑婆世界比喻为‘三界火宅’,所谓三界,就是指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欲界’的众生,追求的是五欲的享受。所谓‘五欲’,就..

现代人是非常忙碌的,除了街头的流浪汉,以及好逸恶劳的人之外,大家都在忙碌过日子。忙碌的原因是什么?多数人只是为了个人糊口,少数有理想抱负的人。不仅是为目前,也为..

现代房屋的铁窗与围墙愈筑愈高、愈做愈牢;人与人之间的心墙,也跟着愈筑愈高。所谓的心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以致彼此不能坦诚相待,这都是由每个人自己心中的烦恼所..

我们现在每一个念头都与佛相同,所不同的是佛已经开悟无烦恼了,而我们却仍被烦恼所遮盖。念头的本质都是相同的,就是烦恼念头与智慧念头是相同的,我们不要讨厌念头,不要..

人生在世界上烦恼的事情很多,譬如我们身体上有老病死的烦恼,心理上有贪嗔痴的烦恼,我们的烦恼真有如大海的深广、树林的茂密,起惑造业,流转生死,皆由烦恼所致。无穷无..

佛经讲烦恼即菩提,又说不怕念头起,只怕觉照迟;有了烦恼,才会懂得寻求解脱之道,才会增长智慧,所以不要害怕烦恼,重要的是要找出烦恼生起的原因,例如:一、烦恼起于执..

一、生死的过患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生死是修道人最大的魔障,因为有生,我们就必须为了生存,面对人生的诸多诱惑与困难;因为有死,不但中断了修行,在生离死别的时刻,往..

昌臻法师(图片来源:资料图)一切法门,都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有成就,净土法门当然也不例外。要想有成就,必须专修,不能杂修。但是,不少同修对于这个问题都存在..

有位高傲的富婆,在一家非常昂贵的餐厅里,一直抱怨这样不对,那样不好。侍者耐着性子直赔不是。但这位富婆的气焰反而越发嚣张,随而指着一道菜对侍者说,「你说,这叫做食..

一句戏言堕猕猴身佛在世时,有一群婆罗门教徒行于树林、溪边(婆罗门教的修行方法不是拜火就是修水行),这群修水行的外道者,在溪边的树林中看到一群弥猴在水边戏水、在林中..

宿业难消,罗汉遭灾诗曰:离越前因谤圣贤,赔偿加罪八多千;恶心毒口招殃咎,莫在僧中结孽缘。苦报三涂难息灭,来生酬债利增填;如今证果阿罗汉,宿业还冤十二年。从前北印度..

问:‘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请问菩提指的是自性吗?这些花草在无明状况下,沾上恶习气的恶念,造的恶业,请问如何才能去除?净空法师答:花草树木也有灵性,《华严经..

问:请问‘尘沙烦恼’与‘无明烦恼’是什么?净空法师答:‘尘沙’是比喻,比喻数量多。你的烦恼太多了,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你要是用计算机去算,算不出有多少..

问:平时我不喜欢与人接触,有人打扰我做功课,我便生烦恼,请问该怎么办?净空法师答:他打扰你做功课,你要慈悲一点,因为他不懂,你要原谅他,不必生烦恼。我们用方便法..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