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戏言堕猕猴身


一句戏言堕猕猴身

佛在世时,有一群婆罗门教徒行于树林、溪边(婆罗门教的修行方法不是拜火就是修水行),这群修水行的外道者,在溪边的树林中看到一群弥猴在水边戏水、在林中跳跃,他们心中想著:人与畜生究竟造了什么业,而生为人、生为畜生?心念转动,就互相议论研究。

这时候,他们远远地看到佛陀,威仪庄严、形态安详地延著山路向他们走近。这些修水行的外道者立即离开溪边,来到佛陀的面前,起了恭敬心,也生出疑惑之念,他们就提出刚才互相议论的问题来请教佛陀。大家指著弥猴群问佛说:这些猴是因造何业而来?

佛陀很安然地回答说:

过去无量劫以前,有一位得到无漏智慧神通的修行者,他在山中修行,在溪边生活,行动非常轻盈。走路离水离地,过河时如行于陆地一样,轻盈灵巧,走路时像风吹云而过月,无比威仪、无比自在

那时有数百个外道者看到这位修行人,起了嫉妒之心,不但不赞叹他的修行,大家还一起开玩笑,说修行者轻盈敏捷、翻山过岭的行动,好像弥猴登山爬树一样。一群人边说边笑,结果,由于一句戏言,取笑修行者像弥猴,而堕入五百世的畜生弥猴群!

这多么可怕啊!我们存心说一句戏言,或是取笑别人,这个因果就累世不得开脱。佛陀为这群外道修行者说这段过去生的小故事时,那群弥猴看到佛来说法,本来在树上跳跃不止,听了佛陀的说法后便停下来,边听边流泪。这足以证明这群弥猴在无量劫中受了畜生的身形,是多么地痛苦啊!

以无漏智慧常摄口业,远离一切虚妄不实之语。──有时我们说一句话也会影响无漏智的修得,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时时注意,自我警惕,若能得无漏智慧,就能常摄口业。

开口动舌无不是业,欲不造业,则必须以无漏智慧来收摄口业。口业为重,有时候一句戏言、玩笑话语,或是取笑别人,也是会造下不可收拾的因果。

一句话轻易地说出,竟然招致五百世堕入弥猴身,实在是非常可怕啊!所以我们平时说话,必定要慎重其事,绝对不可轻视他人,也不可轻易造口业。学佛,必定要以无漏智慧来收摄口业,若能如此,则可远离一切虚妄不实之语。

我们所说的话句句实话,所说的事,句句负责任,就称做正语;反之则造口业。我们的口有四种恶语,即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我们要好好地、时时地为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不可妄言、不得绮语、不可两舌、更不可恶口,日常生活要记得放弃昨日的杂念,要谨慎于今日的举止行动,行兹在兹,时时刻刻处寂静之境界中,在工作体验中也必须善加用心,若能如此,则可得到正语及智慧。

上一篇:劝告居士同修们
下一篇:化妆的比丘尼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教故事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教故事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教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