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念《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好像同自己没有关系,总是不断地求佛:“你帮帮我吧……”,而自己就是不想去改变自己。佛陀真正帮助我们的,恰恰..

断除四烦恼慧律法师讲述一、四烦恼二、建立正确心态三、结语一、四烦恼1、我见学佛之前,先学修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对的,然后执著自己所看到的,排斥..

有同修说,师父,没什么事,干吗要那么开心?说得很有理。那奇怪了,没什么事儿,我们平常干吗那么愁眉苦脸呢?平常为什么会那么烦恼呢?你看,习惯。诸佛菩萨习惯性地法喜..

问:师父在《楞严经》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识,是一个往内归就是不生灭,往外就是攀缘,那这个原理在哪个地方?可不可以简单提一下?因为往内的话,往内那不是跟唯识一样,..

我们人在这世界上的时间,转瞬之间,就消逝了。可是人人放不下,执东著西,觉得世界的一切是真谛,所以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在名利上徘徊,为名利尽做些违背良心的颠倒事。..

修苦行是从苦中修,越修越不觉得苦,而且渐渐觉得快乐轻松,并没有感到是在工作,这就是业障渐渐在消,若是越做越觉痛苦烦躁,那就是业障在翻绞。不要以为佛菩萨有多苦,佛..

人不一定要在人多的地方才能快乐,也不是只有一个人呆着才会快乐,而是不被烦恼所转才有真正的快乐。我们内心那些错误的观念和执著,都要慢慢从心里清掉,多装一些友爱和善..

禅宗有一句话,我希望大家好好体验一下,你就知道什么叫作中道的思想。它说觅即知君不可见,而不离当处常湛然。你这一念心在活动的时候,你说你的自体在哪里?找不到。它不..

烦恼如同一个不速之客,时常造访我们,给我们平静的生活涂抹一点儿什么。有时因为这点儿涂抹,我们生活的脚步,不得不做短暂的停歇,有时甚至不得不调整人生的航线,这种调..

人人都有烦恼,大人有大人的烦恼,小朋友有小朋友的烦恼,人人都想无忧无虑的过一生,修行戒、定、慧、便可去除烦恼。什么是烦恼呢?浅言之,人类固有烦恼,就是一切众生,..

每一种烦恼都是智慧的基础,倘若我们深陷烦恼之中,或者试图压抑这些烦恼,最后就会作茧自缚,为自己制造更多问题。如果能够反过来看着这些烦恼,那么,那些我们深恐会伤害..

《金刚经》被公认为是佛教的根本大法,其中所讲的道理深奥广博,直指人心,只当下一刻便能化解人心中的无数烦恼。若是能够把《金刚经》中所讲的道理落实在生活之中(一切佛..

我告诉大家我学楞严到了现在,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心想事成。“无复怨怼斗争之声”,在我们的人生当中再也没有怨怼了,再也没有斗争了,即使有怨怼,但是我们的心态已经改..

绿度母,是二十一尊度母之一,全身绿色一面二臂,面容慈悲。再仔细观察绿度母相,头戴佛宝,身配珠宝,坐于莲花月轮上,手持乌巴拉花。庄严而美丽,这是善舍我看到绿度母相..

问:自身定力不够时,如何与烦恼很重的人相处?慧律法师答:这个很难。你定力不够,对方烦恼又很重,现在就是用观照的,你转换过来想:我很幸运,烦恼没有他那么重。然后宽..

想要根除烦恼,就得先知道烦恼是从哪里来,烦恼如果不生,就不用去灭,所以能让烦恼不发生才是真正的灭除的办法;而不是追随眼前的所谓烦恼纠缠不清。《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

我们经常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生气。曾经有人告诉我,有一次当他正在气头上时,因为忽然想起我说过的两句话:「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心中怒火立刻就像被清凉的甘..

“烦恼”即迷惑,人类因迷惑而造诸恶业,受种种的痛苦。这痛苦的来源,乃是由六根本烦恼而起的。现略说明于下:一、贪是贪爱、贪恋、贪著。对于五欲过分追求,或不义的窃取..

【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佛陀说:阿难!你观世间上『解结』之人,一个善于打开绳结的人啊,他要知道这个结头在哪里,你才能够解开啊!你一个绳..

礼敬法语!今天晚上一个如何修行的开示。一般我们凡夫要有正念不是那么容易的,都是邪的念头。修行不是那么重要,如何修行是很重要的,所以首先必须要了解如何修行。要譬如..

佛家妙语之一: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此语虽人人皆知,但要真正领悟,又非易事。试看古今中外之人,或为名所惑,或为利所动,或为官而奔波,或为爱情而苦恼。把名、利、禄..

顶礼宗喀巴大师!顶礼文殊师利菩萨!为了度化一切如母有情众生发无上的菩提心!为了度化一切如母有情众生,今生要发誓、发大愿认真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通达要义圆满无碍!..

文:圣空法师我们一定要切记,切记什么呢?法不是无缘无故而生起的。法不孤起,遇缘方生。无缘无故的没事找事那不行,所以我们现在问题出在哪里?我们现在是问题还没发生,..

我和我们身外的一切都是实在的吗(图片来源:资料图)在浴佛法会的时候,我们要诵一个偈子,“我今灌沐诸如来”:我们通过外在地去浴佛,“净智庄严功德海”:来改变我们内..

人,活的即是一种心态。即使人生如戏,无有排演,看似难以捕捉,但戏中导演,却是咱们自个。不管剧情或悲或喜,正本无不取决于咱们自心。心若向阳,必生温暖;心若痛苦,必..

编者按: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高眼,接连沩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虚云禅师终身极具传奇色彩,阅历很多苦难,自云:阅..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获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脱节,你的心里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相同,自己在家待得无聊,..

烦恼每天有,不捡天然无。怀善意,做善事,终身无愧。怀平常心,做平常事,日夜安靖。不忘人恩,不念人过,不思人非,不计人怨。心宽一分烟消云散,让人一步晴空万里。有缘..

以幻化的法门对治幻化的烦恼既然依他起的自性是毕竟空,为什么「菩萨」内心依止「无颠倒」的菩提心,还来成「办」种种「利乐」的「事」情?来三界「受生」?也就是说,从因..

“我执”为根,生诸烦恼我们常说:我的房子、我的车子、我的地盘、我的尊严、我的权位、我的利益、我的时间、我的健康、我的爸妈、我的老婆、我的所有……什么东西上面都要..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