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索达吉堪布的评价

如今正是佛教趋于隐没之时,人们十分缺乏正法甘露,犹如遭受干渴逼迫一般。确实,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就像西山的太阳一样正趋于隐没,现在修行人越来越不守持戒律,高僧大德也..

大家都知道,从世间角度讲,以前我们的偶像是文人、宗教人士、哲学家,在古代的时候都是这样的。但现在,我们的偶像是什么呢?大家也应该清楚,是长得漂亮的人、有钱的人,..

问:对世间大多数人而言,福报大小体现在财富、名声、地位和健康等方面的不同,修行人对于福报多寡应如何衡量?索达吉堪布:佛经中讲,人的福报是有差别的,有福报的人不管..

问:人天乘修持五戒十善,并不能解脱,为什么也属于佛教?这是否说明为了后世人天福报而积累善根是合理的?索达吉堪布:今世舍弃贪爱欲乐的恶行,而努力修善积福,以求后世得..

问:有些人拥有很多财富,但最终却成为危害自己的因。如何将暂时拥有的财富转化为永恒的利乐?索达吉堪布:有些人因往昔些许善业成熟的果报,今生富如多闻天子,但因他不具..

爱是无常(资料图)有个别年轻人总觉得:“离开了他,我就活不下去。”其实,佛陀在《无量寿经》中早就讲过:“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这是一个深刻的教..

菩提心能令人迅速解脱恶趣如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若有速令解脱者,畏罪之人何不依。如同有人虽犯下了极重的罪行,然而他投靠勇士,得以解除被人追捕的恐惧。菩提..

世间这么美好,佛教为什么要厌世?这是一种消极吗?并非如此。厌世不是要抹杀一切美好,而是认清了“美好”的真相。人们把如梦如幻的东西当真,为此付出许多代价,为此而疲惫..

问:有些佛教徒认为,既然现在开始学佛行善了,为什么还会遭受不幸呢,由此对三宝产生怀疑。该如何理解因果报应?索达吉堪布:在做善事时,发生种种不愉快的事情,虽然做功..

不要说是佛教界,包括现代物理学的研究成果,都在空性的问题上往前迈了一大步,已经比经典物理学的观念更接近于空性。爱因斯坦就首先提出了质能转换原理:所有的物质,如瓶..

问:有些人能干出一番事业,帮助很多人,而有些人连自己的事情也安排不好。是什么因素决定了这种不同?索达吉堪布:曾有一位法师说:“愿大,力就大。”我特别喜欢这句话。..

“依止何者尽除诸劣意,救度三有众罪之黑暗,指示稀有殊胜善道者,无等诸上师前敬顶礼。”这是作者顶礼自己的诸多传承上师。意思是说,只要能如理依止具有法相与功德的上师..

今若入定于此中,定显现许亦有何?有何有复有何无?承许是非悉何有?无境有境之法性,离诸取舍离戏论,本来性中无智慧,坦然安住成大士。在入定于最甚深的般若空性之前,先要..

按照世间习俗,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人们通过扫墓等传统方式来追思和抚慰亡灵。但是,如果希望真正利益亡者之灵,为其念经、念咒、放生、供僧等行持任何一种善法,..

第三节课在传讲正文之前,先给大家交代一两个问题:第一个,昨天已经讲了,每次听受佛法时,大家都要如理如法,假如行为不如法,就不可能得到听法的功德。佛法的教育与世间..

对世间人来说,如果找不到中意的对象,祈祷作明佛母也会有帮助。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将作明佛母称为“爱情本尊”。现在单身人士非常多,有的是女嫁不出,有的是男娶不到,许..

一、何为财富财富,是一个人们历来热衷的话题。简单讲,所谓财富,可分为外财富和内财富:外财富是指房屋、轿车、金钱等物质财富;内财富是指智慧、信仰、爱心等精神财富。..

说起吃素,不由得想起不久前的一段经历:那是一个酷暑难耐的日子,我与同伴搭乘国航班机飞往蓉城。与我邻座的,是一位着装前卫、打扮怪异的艺术家模样的男子。午餐时间到了..

善根日日增上之结行回向殊胜:所谓回向,回者回转、向者趣向,即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于所期。《大乘义章》云:“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也就是说,依靠发愿使..

喜惑严重散乱时,未修无常轮回过,恶业利刃轮自己,今当极度厌生死。在修行过程中,有些人特别喜欢做一些增长贪嗔痴烦恼的事,比如:不愿意看经书,喜欢看暴力、色情等特别..

世间对爱情颇多溢美之辞,如“只羡鸳鸯不羡仙”。意思是,只羡慕像鸳鸯一样,与爱人携手同老,相伴终身。除此,就算是天上的神仙,超越三界的佛陀,给我,我也不羡慕。欲界..

急于求成不勤修,行事繁多悉不竟,践踏祸根妄念头,刺中我敌凶手心。当今有很多人急于求成,在修行和世间事业上,妄想很短时间获得巨大成果,或得到极大成就,但自己却不专..

佛陀告诉我们:人的一切快乐,都是从利益他人中产生的;一切痛苦,都是由只为自己而引起的。你若能明白这一点,并试着去慢慢改变,其实得到幸福很快,并且很长久。当今这个..

前辈大德们最初是如何做到彻底放下名利、潜心修行的如来芽尊者不止一次说过:“我无论看见世间如何高贵、如何权威、如何富裕、如何俊美之人,也不会生起刹那羡慕之心,而唯..

生活当中的评判和修行当中的评判是不一样的。当我们的心去接触境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感受,第二个念头就是评判。我们感受到了就一定会评判,而评判最终结果会落在两个方..

刚开始我跟随师父时,感觉师父不会讲法,也很少露面,所以总觉的师父很一般。刚开始时,讲起法来,也是简单,像教授愚夫愚妇一样,就是观音菩萨很感应。之类的简单事情。那..

佛曾提醒阿难,不要轻信你的念头,念头根本不可信;不要迷恋美色,否则祸患无穷。如云:“慎勿信汝意,意终不可信;慎勿与色会,与色会即祸生。”遗憾的是,许多人不知道这..

问:现在很多人难以对苦难众生生起悲心,该怎么办?索达吉堪布:大多数人很年轻,又生活在和平年代,所以没有过陷于苦难而渴求救援的经历,对苦难众生很不容易生起来悲心。..

学习净土法门时,发愿、信心和闻思同等重要,下面对此稍作分析。一、常发大愿。前面讲到,法处比丘来到世间自在王如来面前,偏袒右肩,向佛合掌,以偈赞佛。在他的赞文中,一方面..

学习净土法门时,发愿、信心和闻思同等重要,下面对此稍作分析。一、常发大愿。前面讲到,法处比丘来到世间自在王如来面前,偏袒右肩,向佛合掌,以偈赞佛。在他的赞文中,一方面..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