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这里点明,要证得无上菩提,必须具足持净戒,可见戒律的重要性。而古往今来有一些念佛行..

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不念世间家业儿女,决定可以蒙佛慈力,接引往生。无论修持久近,乃至临终始得善友开示,一心念佛,或止念上十声即命终,亦得往生。以阿弥陀佛四十..

法身的相貌,他是常住的,他没有生灭变化,那是恒常存在,没有消失跟断灭的情况,叫做常住。【谓真如清净相故,本愿所引故,所应作事无竟期故。】为什么佛菩萨的法身会常住..

第十五是大义门功德,大义门就是大乘门。极乐世界是大乘菩萨的法界,在那里不会闻到二乘的名字、女人的名字和六根不具的名字。那会有人问:极乐世界不是有很多的二乘的行人..

我要告诉诸位,蕅益大师在讲菩萨戒时,他讲一句很重要的话,他说菩萨戒只有一个人持清净而已。那个人是谁,你们知道吗?佛陀!这句话对我很大的鼓励啊!这是出自蕅益大师的..

【原文】按高僧传三集,法照大师传云。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现圣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大历五年,到五台县,遥..

南无观音菩萨,今天观音佛七正式起七了。这次观音七因缘很殊胜,今天来了将近四十人,人数不少啊。我们要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来打观音佛七,打观音佛七的目的是什么,在座的每..

念佛一法,有事念、理念。何谓事念?以能念之心,念所念之佛,能所分明,念念无间,行住坐卧,惟此一念,更无二念,不为内惑、外境之所动乱,名得事一心。何谓理念?了知能..

唯念佛法门,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若具真信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名号,求生西方者,无论根之利钝,惑之厚薄,皆可于现生临命终时,蒙佛慈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既往生..

问:印光法师十念法,是十口气念佛还是念十声?临终十念是十声念佛吗?宏海法师答:首先我们跟大家讲,如果约临终十念,那是在经典里面讲到的。后来的也有大德们发挥的是,..

不得包藏瑕疵:瑕疵是指一时的缺陷,譬喻我们起心动念中都有一些贪、瞋、痴、高慢的烦恼。修行人的身业、口业可能有一些过失,或讲错话,或身体行为不正当,这时自己会知道..

诸佛菩萨,他一方面想办法调伏自己内心的烦恼,一方面在广大的人事当中积功累德,这个积功累德当然不会白费,成就他的身心世界有十种自在,他这个「六波罗蜜多」,刚好是配..

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与徐福贤女士书》在念这句佛号的时候,一定要全佛是心,全心是佛。能念的是什么?是当下这一念心。所念的是什么?是这..

菩萨道在心中要产生三种力量──誓愿力、观照力跟行动力,其中这个誓愿力跟观照力,即菩提心跟空正见是菩萨的根本,六波罗蜜是枝末。你说一棵树,这一棵树树叶少一点,这棵..

问:弟子按照印光大师说的耳听心念的方法来念佛,但是我不太清楚真为生死是一种什么心态?真信切愿需要达到什么程度?弟子已经把往生西方作为目标,只是现世生活安逸,总是..

佛又呼一声地藏菩萨,说南阎浮提众生他没有自性、不定的,今生是比丘、比丘尼,再一转世就变了。现在好像是三宝弟子,一转世就忘了。现在恶习者多,发善心者少,能够延长一..

【若人曾有出世善基摄心猛利者。我于尔时随所应度而为现身放大慈光。令彼安隐离诸疑怖。或示神通种种变化。或复令彼自忆宿命所径之事所作善恶。或复随其所乐为说种种深要之..

尊贵的上师嘎玛仁波切这次来北京,非常非常忙碌,不仅要到各个共修道场加持、传法,为新弟子授皈依,传戒,开示,还要抽时间接待各界重要人士或知名人士的到访,光娱乐界知..

在宋代有一则民间流传的故事:一位秀才的母亲到地藏菩萨前许愿,没想到竟然心想事成,儿子高中了状元。但是这位状元郎却并不信佛,而且鬼心眼特别多,他得知母亲要带他来九..

一心念佛的神奇僧人无名僧,居住在湖广黄州,专门持念阿弥陀佛,昼夜从不停止。无论见到什么,都念阿弥陀佛。明思宗崇祯十六年(西元一六四三年),黄州总兵黄鼎,守护黄州..

龙树菩萨(梵文:Nāgārjunabodhisattva),又译龙猛、龙胜,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代释迦”,龙树菩萨是大乘佛学的创始人,中观派的奠基人,生于约公元二至三世纪,..

我叫莫文通(化名),去年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让我对戒除邪淫产生了巨大的信心。有一天晚上在单位忙到很晚开车往家走(最近公司竞选副总,我为此做了很多努力)。经过公园一..

民国的时候,浙江慈溪有一个贫穷的老妇人,家里很贫穷,而且儿子很忤逆,不孝顺。一天,她被儿子骂了,心里很难受,就到邻近的寺庙找出家人诉苦。出家人说:“你已经知道苦..

约二千一百年前,古印度有一位著名外道论师,他拥有超凡智慧,辩才无量,知识广博,堪称当代大智者。他曾经与其他外道进行很多激烈辩论,每一次他都得到胜利。最后没有任何..

来果禅师,法名妙树,号净如,俗姓刘,湖北黄冈人。来果禅师幼时即不食荤腥,不好他乐,惟喜欢捏泥土为佛像,供于田岸土洞之中,日间前往礼拜数次。来果禅师的记忆力极好,..

编者按:九华山什么时候开始被视为地藏菩萨的道场的?你听过金乔觉的故事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金乔觉以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践行了地藏菩萨的宏愿,成就了..

编者按:在佛教众多菩萨中,你信仰哪位菩萨?四大菩萨中,你最熟悉哪位菩萨?观音信仰在中国流传很广,观音菩萨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菩萨,观音菩萨的传说有很多,马郎妇观音(..

我南京的寓庐,在蓝家庄兰园十六号,周围竹篱,前后二门。民国二十四年七月间,一天上午,前后门未启,忽一老僧,飘然而来。头戴毗庐帽,身穿海青衣;佛珠十数串,自胸前挂..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