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戒律250条 白话

菩萨戒律仪论:益西彭措菩萨戒律仪论为一切众生受持清净菩萨戒,获得究竟解脱而发无上菩提心!在诸佛菩萨浩如烟海的经论中,诸圣者以谛实语同声开示:菩提心是成佛的正因,..

弘一大师说,学戒律要有三种心:第一、厌离有为。第二、悲愍众生,即慈悲众生。第三、求证菩提。厌离有为,譬如说想吃干烹鸡、吃炸牛排,或是吃活虾,作学生不赚钱、打工吧..

老婆婆卖身筹钱,供养比丘感动国人。(图片来源:资料图片)佛陀时代,有一位气质很好但衣着褴褛的老妇人来到一座城里,她疲倦又饥饿地走到一户富有人家门口,便再也没有体..

佛教中的戒律,不了解的人觉得是一种教条、是一种束缚,但了解的人就会知道,它为每个趋往解脱的人提供了很大帮助。就像马路上的绿灯、红灯,它虽然让每个开车者不太自在,..

世俗所说:“受戒容易持戒难!”确是有理,但亦在我们的善根有浅深,信心有无的关系?若果佛弟子戒律严净,谁不敬仰?诸佛菩萨,尚为护念,何况天龙鬼神及人?真如炉中栴檀..

当我们提起戒律这个名词,对现代讲究自由,很不喜欢受约束的人,最初听起来,很可能会觉得是老古板的一种束缚,或者以为戒律是很呆板的法律条文。教我们什么不能做,不能做..

戒律,是多数佛子耳熟能详的一个词,相信也有不少出家人对戒律的重要性表示认同。但另一方面,大家似乎又觉得戒律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只是一些束之高阁的故纸,只是一些让..

印光大师原文:甚矣,世人习为残忍,事事以杀生为礼,而不知其非也。夫一切众生,与我同生于天地之间,同赋血肉之身,同禀知觉之性,同知趋吉避凶,贪生怕死。而况佛经常言..

以往,学人往往把戒律孤立起来修学,甚至将戒律当做一切,只见戒律而不见佛法,使持戒成为一种形式、片面而孤立的行为。事实上,戒律只是佛法修学体系的一个基础,必须将其..

学习戒律,首先要了解这一名称的内涵。为什么叫戒律?戒与律有什么不同?戒律有哪些种类?出家人学戒、持戒,究竟为了什么?一、戒的名称戒为三学、六度之首,也是佛法修学..

真正迈向解脱,必须通过戒、定、慧的修行。佛陀制定的戒律,就是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和解脱相应的生活方式。我们没有学佛受戒之前,所有行为都是贪嗔痴不良串习的延续。而这种..

问:对在家居士来说,需要受持哪些戒律?济群法师答:作为居士来说,五戒是最基本的戒律。此外还有八戒,是在家居士体验出家生活的戒律。关于五戒、八戒的内容,圣严法师在..

戒律根本只有一个,就是不自私,人要是有自私心,就会犯戒;若没有自私心,就不会犯戒。同理,人有自私心,就会犯法;没有自私心,就不会犯法。有些人在法律上受到委曲,未..

现在是末法时代,但是佛教徒应该打起精神,立金刚不坏的志愿,将末法转为正法,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如果大家都往真的去做,就可以将末法转为正法;如果佛教徒不认真,不脚..

戒律是一切功德的基础。你可以没有其他功德,但是不能没有清净的戒律。居士有居士戒,出家众有出家戒,大家依各自的缘分受戒,然后尽量守护戒体。万一犯戒了,要立即忏悔,..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

很多朋友问我,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这确实是很多人感兴趣的问题,一个人剃掉头发,卸下一切妖娆装扮,甘愿守持世间人看起来几乎不尽人情的戒律,吃着毫无肉腥的草,..

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园精舍时,一位比丘出外托钵乞食,遇见了他出家前的妻子。前妻一直思念已出家的丈夫,很自然的,当她碰到前夫比丘后,便想令其还俗,继续以前的夫妻生活..

化妆的比丘尼佛陀时代,一位沙门在山中修苦行,一天,忽然看见山间到处散布着金银财宝,他心中暗自思惟:‘我在这山里苦修了七年,每天餐风露宿、衣不蔽寒,但是到现..

问:可以把经文编做白话吗?印光法师答:若完全把经文编做白话,万万不可。何以故,以久则不得其要,而失本源故。(三编卷一复胡宅梵居士书三)..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