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


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 梵语,意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最高的智慧觉悟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语,意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最高的智慧觉悟。

阿耨多罗是“无上”之意(阿为无,耨多罗为上),三藐是“上而正”之意,三菩提是“普遍的智慧和觉悟”。

通俗的讲就是:对待事物、人 ,不以自我为出发点,完全、彻底、客观及宏观地去认知,产生正确的理解,从而处理问题,得出的圆满结果所显现出的智慧。

破除个体观念,从我、人、大家、整体,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也叫换位觉知,圆满去解决问题。所谓的换位觉知及整体概念就有不同的级别,有罗汉,菩萨,佛(终极觉悟者)。所谓的整体概念就比如国家,地球,宇宙,终极是包容宇宙的虚空

佛教认为智慧不是思考出来的,和西方哲学不同。西方认为我思故我在,佛教所追求达到的宏观是要消除这个“我”的定义和概念后产生整体。甚至最终觉悟每个个体之间的衔接比如一滴水融入大海,海和一滴水的概念都没有, 但觉悟者明白他们自性相同没有差别。

禅心菩提,心若净,自然美

消弭颠倒见播撒菩提种2009、11、21——传喜法师法会开示三皈体之难得一晃又到冬天了,我们还记得春天的美景,夏日的清凉,那炎炎的太阳,现在一转眼又是冬季了,中国大陆区..

因大悲而证菩提2009、11、18——传喜法师于新加坡竹林寺开示大家一进来就看到这么庄严的观音菩萨,刚才听到的声音是不是观音菩萨的声音啊?我们现在心里都暖暖的,都那么慈..

止观禅修之三十七菩提分法2实质内容:《俱舍论》卷25(大正29,132b8~23):此有几种,名义云何?颂曰:此实事唯十,谓慧勤定信,念喜舍轻安,及戒寻为体。论曰。此觉分名虽..

三十七菩提分法释名:三十七种菩提分法又名三十七道品,道者能通义,品者品类也。道亦名为菩提分法,菩提者觉也,圣智与境行果相应无违;分者因义,顺此故名分,三十七法顺..

止观禅修之三十七菩提分法3根据南传《大念住经》及巴利英译长部第22经,《中阿含》增上心经。:(一)身身观念处:A、观呼吸(出入息):「念入息即知念入息,念出息即知念出息..

兜率净土是速证菩提之净土常照法师前段说过,吾人居住世界,经中称谓“娑婆世界”,或称“南瞻部洲”。世界自生至灭为一劫,名为“贤劫”,一劫分为四中劫,即成、住、坏、..

你没有发菩提心,悟不了,为什么?你连这个娑婆世界的事厌离心还没有,你能离开娑婆世界吗?我们经常念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我们大陆上的历代祖师有省庵大师《发菩提心文》..

发菩提心开示发菩提心就是让我们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发一个一起成佛的心。也就是我们天天做晚课所念的: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

体慧长老华藏寺4月10日开示八关斋戒就是出家人的戒律,也是出家人的清净梵行,也是佛的清净戒律清净梵行。过去的佛也是如此的持清净戒律,修清净梵行而成佛,现在的佛也是..

超四相以修善法,是名佛菩提昭慧法师开示,释净慧记录■97年岁末共修97年12月14日上午,本院举行每月例行的共修法会,大众诵念《金刚经》、《普门品》与佛前大供。昭慧法师..

体慧长老龙庄讲寺3月14日开示台湾宝岛慈光寺体慧长老开示学佛就是学习佛陀的行为,在家人为什么要来学习出家人的戒律,唯有出家人的清净戒律才有办法了脱生死,走向成佛之..

体老昭明寺2月24日早开示八关斋戒是出家人的清净戒律,也是出家人的清净梵行。在家人没有办法修佛陀的清净戒律,佛陀的清净梵行,所以佛陀权巧方便,就像有一句话说,先以..

在这个修行波罗蜜的过程当中,常恒地不忘失菩提心。就是这个菩提心不能有忘失,更不能完全没有。你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都为魔业,更何况你没有发菩提心,那修行就更没有什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