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就是禁止身口意三业的过非的;定,就是禅定,来终止散乱的心;慧,就像利剑可以断烦恼、破无明。这是戒定慧三无漏学。由这个戒定慧的因行就能够得到解脱之果,这解脱之..

在这个世间的荣华富贵的当下,跟修清净出世法的佛果,它是不可能兼容的。一定要舍这个世间的荣华富贵,才能得到出世间的清净的佛果。所以居士虽然在家学佛,也得内心有点舍..

「国之荒乱,由乏贤人,其源由家无善教而始。而家庭之教,母教更为要紧,故教女比教子关系更大也。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人少有贤母,长有贤妻,欲不为贤人,不可得也,..

「须知有因必定有果,己若种孝敬慈爱之因,自得孝敬慈爱之果。为人即是为己,害人甚于害己。固宜尽我之职分,以期佛天共鉴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一函遍复....

「汝既杀食他,他将来必定也要杀食你。人一生不知吃了多少生灵,可说大话,说我无罪过,妄受天罚乎。是以常人总不见自己有过,圣人总不见自己有德。不见有过,故其过山积。..

回到过去,找不到“我”;前往未来,找不到“我”;就算当下也找不到“我”,但如梦中的“我”,就是它。

「同事」,是随缘共事。譬如与军人相处,同他说军中有关的事;与学者相处,同他谈学术相关的问题;和商人在一起,谈商场、经济的话题……谈共同的话,如母亲喂食幼儿时,总..

「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汝学佛而不知息心念佛,于儒教尚未..

观世音菩萨也在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候补佛,所以念观世音菩萨的最终的归宿也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临命终时观世音菩萨来接引,不会接到其他的地方去,也是接到西方极..

修净土法门,最忌讳的是夹杂。那什么是夹杂呢?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就谈到何谓夹杂:一下子要诵其他的经典,又要持其他的咒语,又要做种种的法会,又要喜欢说那..

「残经无可修补,烧则无过。如可看可补者,则不宜烧。有不知变通,一向不敢烧。此经毕竟不能看,兼不能如好经收藏,反成亵渎。兼以亵渎之过,贻于后人也。岂可不知权变乎哉..

未经观察的人间快乐,如果你得到了它,会发现:每一个快乐带着一个痛苦。

「弥陀光明广无边,普照群生度有缘;但有倾心能念佛,当来决定离人天。凡夫若得到西方,旷劫尘沙罪消亡;具六神通得自在,永除老病离无常。」《五会念佛赞》【唐】·法照大..

现在的邪知邪见太多了,如果我们没有对大乘经典的熏习了解,碰到一些见解,你是辨别不出它的邪正是非的。所以,我们除了对净土五经了解之外,还应当要读诵一些诸如像《楞严..

人生若能积极前进,固然很好,因为前面有无限寛广的世界;如果不能前进时,懂得回头更重要,因为回头的世界,跟前面的世界一样宽广。....

定善是韦提希夫人所请的,佛随他意而宣说的;散善不是韦提希夫人所请的,是佛自己开显,无问自说的。从这意义上来说,净土法门的真实义也就是无问自说。....

《般舟三昧经》是要通过或七日、或九十日的长行,不坐不卧的修行,达到现前见佛的目标。“般舟”意思就是一切佛在前立。然后就能够得大神通、得大智慧等等这些。那么这部经..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我今大归依。忏悔三业罪。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见闻皆精进。同..

「西方极乐七宝池,八功德水不思议;底有星沙岸香树,莲华涌出化生儿。西方净土更无过,阎浮极苦罪人多;欲得今生出三界,唯须至意念弥陀。」《五会念佛赞》【唐】·法照大..

我人常在闲聊时得意忘形,或一时不留意而得罪了人。如能利用闲谈的时间,多念佛号、多观圣容,不但可以免造口业,还可以增进道业,何乐而不为呢?....

吃素是佛教的优良传统,对自己的身体,对世界的和平,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资源的节约,都具有莫大的好处。佛弟子应该要推动戒杀、素食、放生这样的行为,这就是我们在和谐..

发菩提心我们天天谈,那怎么下手去发呢?善导大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下手的方便,就从厌苦开始,厌离这个世间的痛苦。那厌苦,首先从厌离自己的苦开始。我们这个世间的苦事苦..

「饭一吃多,心昏身疲,行消不动,必至放屁。放屁一事,最为下作,最为罪过。佛殿僧堂,均须恭敬。若烧香,不过表心,究无甚香。若吃多了放的屁,极其臭秽,以此臭气,熏及..

「念佛一法,约有四种。所谓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摄机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印光法师文钞》·复吴希真居士书一....

对一个极度痛苦的人来说,不管他是什么身份,心理都会很脆弱。我们如果看到了,一定要尽量帮助他。哪怕给他一点安慰,也可能改变他当下的心态,甚至影响他的一生。....

「菩萨妙行虽无量,当知念佛最为先;乘此因缘生净土,须臾即至世尊前。众生随佛到西方,微尘故业自消亡;如来愿力亲加被,闻法悟道证真常。」《五会念佛赞》【唐】·法照大..

我们业力凡夫就是一个病人,阿弥陀佛就是大医王,六字洪名就是给我们这个病人开出的阿伽陀药,那这些菩萨、声闻僧就像护士,来料理我们吃这个药,看我们的效果,避免一些禁..

外部的环境是由我们众生业识的心变现出来的,所以环境跟我们的心念有关系,但一旦变出来之后,这个环境又反作用于我们的心理状态。由于这个环境使然,凡夫众生都是被环境所..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