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皆苦什么意思


你真的快乐吗?

佛陀四圣谛,苦集灭道。

众生皆苦,因为颠倒梦想。

你说,“扯犊子呢!我很快乐,有吃有喝。”

先不说扯犊子是怎么回事。

先说一下这句:我很快乐,有吃有喝。

这句话的前提是有,有吃有喝,基本的生活欲望得到了满足。

你很快乐,因为现有你的欲望就是吃喝这个状态。

1)如果没有吃,没有喝,你还快乐吗?

不是每个人都有吃有喝的,现在世界上没有解决温饱的人还是很多的,你有吃有喝,也是前人们的功德

2)如果有吃有喝,但是你不能吃喝,你还快乐吗?

看看病房里面的人面对丰盛的食品,不仅不能吃喝,而且吃喝成了负担,你觉得吃喝还是快乐的吗?

快乐是欲望的满足

你快乐是因为你的欲望得到了暂时的满足,你换个角色或者换个身份,可能吃喝就不是件快乐的事。

你快乐是因为你的欲望暂时没有变化的想法,孩提时代吃奶吃糖就是快乐的事,等到成人时代喜欢吃香的喝辣的,孩提可以满足的欲望已经留在了孩提的记忆中。

这个世界在变,你也在变。

你现在满足来自于“有”,来自于“有”的满足。

一旦“有”变成“无”就是痛苦,一旦“有”不能满足欲望就是痛苦。

你的快乐背后隐藏着不快乐的种子,于是担忧开始了你的痛苦历程,担心这种“有”不能长久,又会产生新的恐惧,开始为自己的甚至是子孙后代的“有”担忧,于是开始拼命的去创造可以保持这种“有”的长久的状态。

你可以成为富人、也可以成为大臣、甚至成为王公贵族,可是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你还是会失去“有”。

因为“有”你忘记了“无”,因为“有”你执着不切实际的欲望。可是你还是没有脱离苦海。当你的欲望开始变动,痛苦就开始产生,地狱苦,但还是有人觉得“地狱”里面的管理者主宰着逝去者的审判,还能影响到现世的人生,不但不觉得地狱的差使苦,反而会有“自豪感”,这都是颠倒梦想。

总结

现在应该说清楚一点什么是“众生皆苦”了吧?因为有生就有死,有得到就会有失去。过去的世界成就了我们现在的样子,而我们将成就我们未来的世界,包括我们生命体的未来。

众生皆苦,但是还是有众生,我们也是众生中的一员,包括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也期望能成为众生中的佼佼者。

明白“众生皆苦”其实是一种普渡,不是消极面对人生,而是更要日益精进,我们现在的幸福或者快乐,只不过是前人的辛苦而来,要珍惜这份功德,还有有紧迫感,为后来人传递这份幸福才好,贪图现在的快乐,往往会虚度时光,有时候更会为了欲望的满足而误入歧途,人生是有正道的,要让人生在各个阶段都过的圆满不纠结,就要在各个阶段做好自己。

四摄法是大乘菩萨的法,以四种行门来摄受众生,教化众生。第一是布施。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是菩萨的四摄法,侧重在利他方面。菩萨度众生首先要结缘分,结善缘。一切..

《佛子行》是藏传修心法门中殊胜的窍诀、大乘法门的精要。内容为一大乘佛子所应具有的行为,藏传佛教悉数宗派大师一同赞誉佛子行,称其包括了悉数甚深与广阔的要意。本人在..

编者按:佛教以为,众生皆有佛性,人人能够成佛。《华严经》云:悉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愿望顽固不能证得。但是人世众生为何烦恼如此很多?为何不断轮回六道?如何..

问:弟子目前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也想尽自己所能为佛教奉献一份力量,让更多众生离苦得乐。但作为在家居士,如何定位自己的身分来传法和护持三宝?如何做,才能够在这个断灭..

卯一、不灭有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着五欲,入于憶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

净土法门,阿弥陀佛所启建的这样的一个大愿,施设净土的方法,也就是让我们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圆成大乘的佛果的。包括阿弥陀佛他这个发愿、这个过程,都是符合大乘菩萨..

【原文】《十轮经》云:若有钝根众生,为欲发起善根因缘。懈怠少智,忘失正念,贪着住处、衣服、饮食四事供养,远离一切诸善知识。如此众生,教令劝化,料理僧事,及以佛、..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看弥陀是怎么发的愿。设我得佛,就是假设我得佛以后。当然阿弥陀佛发愿那个当下,..

问:诸方必有净土,何偏赞西方?答:此亦非善问。假使赞阿閦佛国,汝又疑偏东方,展转戏论。问:何不遍缘法界?答:有三义:令初机易标心故,阿弥本愿胜故,佛与此土众生偏..

以前,我常常是受一点委屈,就受不了,认为比窦娥都冤枉了。还有的时候,得理不饶人。马老师说,这根本不叫修行人。我不服气,:“修行是做好事,不做坏事,修理个人累劫的..

佛陀建立僧团的目的,也就是续佛慧命,领众修行,传承佛法,令正法久住。所以,僧团应该要自觉地承担这份应尽的本分。面对众生精神上的需求,我们站在僧团的慈悲利益众生的..

昔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一日,佛告诸比丘:世间有四种良马。第一种良马,驾驭它来拉乘时,它只要看到鞭影,便能善观形势,该快或慢、是左或右,随顺驾御者的心。比丘..

了生死怎么了?哪部经都要了生死、说放下,放下就自在了,他就是放不下,烦恼。我们好多道友给我写信说烦恼,我也不能跟他直接谈话烦恼在哪呢,你拿出来给人看一看?你拿不..

佛陀度化众生的方法有两个:(一)机缘未至,默然待时:假如众生善根尚未成熟,若为他说法,他根本得不到利益,这时佛陀默然,等待未来的因缘。(二)机缘既熟,应病与药:..

有人问:既然般若系经典讲诸法的空性,毕竟空、无所有,十八空、什么都空,那为什么还要去度众生?还有必要去发愿度众生吗?诸法的空性是真理,性空即是如来,但就是由于苦..

略而计之,大悲有三:一者,佛在世时,怜此五浊,说难信法,是为第一重大悲悯念众生。二者,佛灭度后,福慧日浅,罪障益深,故说此经,咸令未来虽不见佛,佛灭法存,但有信..

戒忍法师——戒忍大和尚(1959年-)戒忍禅师师承河北正定县临济寺方丈有明禅师,得法临济宗四十六代,为虚云老和尚再传法嗣浙。浙江金华人氏,大师自幼厌荤茹素,乐善好施..

编者按:你是否质疑过佛陀普度众生的宏愿?你是否想过佛陀什么时候才来度我呀?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其实并不是佛陀忘记了你,反倒是你没有下定决心跟随佛陀..

过去有个老和尚,带着小和尚外出化缘,走到一条河边,看到一个年轻女子想过河,却试试探探不敢过。老和尚就主动上前,在小和尚的目瞪口呆中背着女子过了河,一到对岸放下女..

障就是障碍我们修行的东西。这个障有外面的障碍,有里面的障碍。外面的障碍有两种。一种是生存的压力,一天不干活,就一天没有饭吃。一辈子就为了一点基本的生存去奔波,空..

这一大科叫作约因标名。这个因指的是众生的五阴,叫作因。因为众生的内心,他的这个五阴身心世界能够造作种种的业力,所以它是因。就着五阴身心来标出这个依报国土的假名假..

问曰:大乘经论中,处处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云何天亲菩萨言愿生耶?答曰:说众生无生如虚空,有二种:一者,如凡夫所谓实众生,如凡夫所见实生死,此所见事,毕竟无所有..

由因世界罔象轮回,影颠倒故,和合忆成八万四千潜结乱想,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转国土,神鬼精灵,其类充塞。有想,就是说这一类众生心中充满了种种的幻想,但是他没有身体的..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想,如是故有无想羯南流转国土,精神化为土木金石,其类充塞。这个无想跟前面的有想刚好相反。就是说他有色身的色质,..

疏文:心、佛、众生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盖心即是佛,佛即是生,诸佛心内众生,念众生心中诸佛也,故云一体。中流两岸者,娑婆喻此,极乐喻彼,始焉厌苦欣乐..

这是一个佛陀的故事,讲了感恩的道理。这个故事很简单,但这个道理很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感恩,感恩会带来什么样的果报。在佛陀的时代,佛陀曾经以一根拐杖让七个..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