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讲“说时似悟,对境生迷”。有时候自己想要这样、想要那样,但是境界一来,就无法自主。所以修行就是要慢慢地增加自己的力量,要能说得到,做得到。修行是人生很重要的..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你的工作环境就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当生活出现了问题,我们总感觉是生活的..

动和静,昏和散,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态。新加坡芽笼这条街,各种宗教场所林立。各个宗教的活动有动有静,有时以动为主,有时以静为主。敲击法器,是以音声来..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根据所观境的不同,大致上可以分成三类的修行:第一个叫作自力的法门。这个自力法门,它的所观境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当下的现前一念心性。在观心的时候..

疏文:今念佛者,以佛大愿摄受,大力匡持。威莫敢干,神不可测。虽有魔事,行将自消。又经云: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烛身,魔不能犯。以阿弥陀佛及十方佛,常护念故。从今..

问:请问师父,如果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也是缘起,那是否也有成住坏空呢?宏海法师答:这就涉及到教理的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极乐世界不属于三界之内,《往生论》里面就明..

问:什么是三摩地?什么是陀罗尼道?什么是得泥洹道?什么是被弘誓铠?大安法师答:这个三摩地,在《楞严经》讲,《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讲,就是定慧等持,定慧双运..

这个宇宙万法,惟独是我们一念心所显现,这个观念很重要。佛教的观念是认为我们的生命有心法跟色法,而外在的色法是你内在的心法创造出来的。我再讲一次,外在的世界是你内..

《法华经》当然最重要就是理观的智慧,就是你的安住点跟一般的点不一样。我们先谈如果你没有学《法华经》,你这个净土宗会怎么修。净土宗的修法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你要会..

禅宗有一句话,我希望大家好好体验一下,你就知道什么叫作中道的思想。它说觅即知君不可见,而不离当处常湛然。你这一念心在活动的时候,你说你的自体在哪里?找不到。它不..

问:弟子一直有个疑惑,就是感应道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因为我想我肯定没有,所以我不知道是什么状态。另外一个就是平时的我们的做功课的修行的时候,我通过什么样的..

此论修德,不论性德。性德则一切微尘法尔具足四种净秽佛土。今约信愿行三,弥陀名号不可思议故,能令凡夫所感同居极乐,最极清净也。此则十方佛土所无,极乐同居独擅,方是..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你的工作环境就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修行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脱离生活跑到..

学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是要慢慢地使烦恼少一点,智慧多一点,觉照多一点;也就是要练习怎么向内看,而不是向外看;如何管好自己,而不是去管他人。修行不..

修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关注你的心,除此别无他事。你的父母,你的伴侣,你的孩子,你的朋友同事,你周围的一切人,都只是帮你修行的“角色”,或是让你看清自己的“镜子”..

问:南无阿弥陀佛!法师慈悲!我们很多的佛子喜欢说随缘,不要执着,在社会上给人的印象是佛系。可是印祖总是在强调做事应该认真踏实,这样不是很执着吗?做事认真与不执着..

关于一念的相应,我们讲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国王叫波斯匿王──就是舍卫国的波斯匿王,他很护持三宝。邻近国家的国王,送给他五百只的白雁来讨好他,因..

你的眼根去接触佛像的时候,产生一个识,一个明了性。根尘一碰撞就会产生一种心识。本来是没有,为什么会有?因为你眼睛去看它,就有了,你眼睛一看就有了。眼睛一看到佛像..

先看第一科,约着迷真。众生因为迷失了清净的本性而生起一念的妄想,那么这个时候在虚妄的妄想当中才产生内分跟外分,是这样子来的。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

佛法大要,总为戒定慧三学;法海浩瀚,无出经、律、论三藏。通而为言,经、律、论各有诠释戒、定、慧三学;别而分之,经解定学,律释戒学,论诠慧学。戒、定、慧称为三无漏..

我们修行有三个步骤:第一个一定要先进入寂静的观念,寂静就是你一定要先摆脱这些不必要的外缘,使你的内在里面充满着每一分每一秒的安祥,先进入寂,使你的心先静下来,你..

有人经常问我这个问题,我布施了之后有这么多倒霉的事情,师父你看怎么办?我就问他:你觉得除了你以外,谁应该倒霉比较好?他一想,倒也是啊!这个代众生受苦啊,严格地讲..

修行,修的就是这颗心,心调柔了,一切就完美了,心清净了,周围无一不是菩萨。一念苦,一念乐,一念得,一念失,胡思乱想,心乱如麻,欲望太多,是我们烦恼痛苦的根源,一..

弟子跟着师父进城化缘。进城后车水马龙好不繁荣,弟子说:“师父,今天我们肯定能化到不少东西。”师父不语。弟子刚说完,有人狠狠地从店内扔出一个玻璃酒瓶,碎了一地。师..

空中,落叶飘零;眼前,秋风凝霜。一位秀才问禅师:“此情此景,人生当作何感悟?”禅师淡淡说道:“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诚然,花开花落自有规律不受人左右。而人无法..

我家族从祖辈开始,男众有一种共业寿命都短。我没有见过爷爷,据奶奶说,爷爷生前从事传统手工印刷、刻版工作,为寺庙印一些佛教经典、善书等。他五十多岁时,患肺病咳血,..

经论中有法门名为四护:一、命护二、力护三、心护四、正方便护。何谓命护?对于我们的果报:这个身体,应该好好保护它。实在来说,虫蚁尚且偷生,谁不知道保护自己的身体呢..

佛陀把高慢心的人,他内心的相貌讲出一个譬喻说:如人口舌自相绵味,因而水发。说:这个人他的舌头是往上顶,(高慢的人是高举),舌头往上顶住自己的上颚,所以就把这个口..

问:顶礼法师!元朝之前佛法兴盛,距今千年,当时的佛经用当时的字体,与时俱进,难免同一字字形不同,导致传承的障碍。近现代以来,人的根器更加不堪,修编出来的佛经是否..

当我们的心灵不断的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德、忆念我们未来净土的功德,会有什么好处呢?这个地方有两个:第一个讲到现世的安乐,第二个讲到究竟的解脱。先看现世的安乐,看经文..

相关文章

  • 修行点窍:越修越修不出功夫,都怪你没有做到“真正放松”!
  • 最厉害的修行方法,一点就破,你可以瞬间获得“天道能量”的加持!
  • 修行人唯一的依靠:传承的加持力!
  • 爱自己,是一生的觉悟和修行
  • 要想得到善报胜事,必须精进努力地用功修行
  • 自己是不是修行人,可以用这个来衡量……
  • 修行界最“奇葩”的一幕:明明自己一身习气未改,却好以“修行人”的身份去教训别人!
  • 真正用功夫、会修行的人是怎样的?
  • 慈诚罗珠堪布:修行人真正的目标,是为了所有生命的解脱!
  • 梦参法师:不着魔障的修行方法(视频)
  • 关德财老师主讲 | 素食与修行(你会吃素吗?)
  • 素食、睡眠、修行(彭鑫中医博士)
  • 修行者的素食,其中还有鸡蛋,是荤是素?
  • 一场关于素食的修行
  • 《西游记》再读-素食者的修行之旅 万里迢迢地从中土前往西天取经 一路上除了打斗精彩、景致斑斓 还有叫人印象深刻的素食大宴…#doki星耀榜生日加油站#
  • 一家人为帮胖女孩减肥,全部改吃素食,怎料小伙:带发修行啊
  • 顶级的素食烹饪修行者,千万人为他的素食疯狂,无悔削发为僧
  • 她17岁出家,是顶级的素食烹饪修行者,千万人为她的素食着迷!
  • 十七岁出家,顶级的素食主义修行者,千万人为之素食疯狂!
  • 舌尖上的中国:素食对于修行者来说,即便是进餐,也是修行功课
  •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