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修持楞严咒

《楞严大义》修道之十五上午给大家讲过,见道以后的人,就是随缘自在。随所缘的境界,无论是善恶、好坏、是非、修行人还是不修行的人,对你来说都是佛性在显现。一切功能、..

《楞严大义》修道之四第二是众生相续。外在的世界是由我们大家共业的这个心而构造起来的。那么内在的、我们有生生死死、有一个我执、感觉有个“我”的这个有情众生的生灭,..

《楞严大义》修道之七第二节见道后的修道方法我们的行为是恶的,才构成了这五种结果。那么这五种结果,真正感受的人是谁呢?就是我们六根。我们六根接触到六尘,眼根跟色尘..

《楞严大义》修道之三2、三种相续如何感召了这个世界?佛在《楞严经》里面有详细地说“三种相续”。第一是世界相续,这是佛教的世界观。这个世界是怎么形成的,这是一个很..

《楞严大义》修道之九《楞严经》里面的修道分开两路,第一路就是二十五圆通。你喜欢哪一个尘,你喜欢哪一个法,你就在这个法上修圆通。你喜欢画画,就在画上修圆通,你见到..

《楞严大义》修道之一第二章修道第一节见道前的修道很重要昨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了《楞严经》见道的部分。见道是修学佛法当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如果没有见到道,那我们..

《楞严大义》修道之十没见道怎么办呢?《楞严经》里面又有第二个方法——耳根圆通。“二十五圆通”按照顺序是六根、六尘、六识、七大,但是唯独“耳根圆通”跟大势至菩萨的..

《楞严大义》修道之八有没有哪个地方会障碍修行的?诸位看看,有哪一种情形会障碍修行呢?六根、六尘、六识、七大,这二十五有就是著名的《楞严经》的“二十五圆通”。每一..

《楞严大义》修道之二第二节世界是如何感召而来1、万法本真昨天给大家讲过七处征心、十番显见。从十个角度来告诉我们,能够见道的这个“见”,即是我们的真心。“见”,有..

《楞严大义》修道之六第三是业果相续。刚才讲了,由于六根跟六尘对立起来了,心和物对立了。心和物一旦对立,那么有情众生和无情的山河大地也就对立起来。在对立的过程中,..

《楞严大义》修道之五实际上,我们所有的心和物分离的原因,就是你把心和物的这种差别相生起来了。意识啊,专门是搞差别相的。专门去搞差别,就是心和物对立的时候。我们有..

《楞严大义》修道之十一耳根跟闻性是有区别的。闻性圆通,那就是能看所看、能听所听,能所双亡。听到了就知道,我所听的声音,声音那里在起用,我有一个能听的性能,在听的..

本尊法修持药师山紫云居士前言本尊法又叫本尊相应法,是假观(三摩揭第)的一种修行方式,这是菩萨道渡生时不可或缺的一种方便法,将来可以以本尊入空,修空观再入中观的修行..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心要概述(胎藏漫荼罗修持法)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药师山紫云居士批注◎缘起大日经是南无大毘卢佛所开示的内证心法,内容是由金..

十番显见——《楞严经》的核心我们应该知道,楞严大定是性定,是如来禅的根本。这个自性之定的修行有两种途径。一是据因望果,二是依果行因,区别在于见不见性。因此,七处..

楞严修证玄谈反闻也好,反见也好,做的都是回光反照的功夫。既能如此,还要加强反观。直到疑虑断,生死灭,心安寂,自他浑然一体。此时才能于一切法毕竟坚固生决定信心,称..

6、论修持方法的统一性1、修法总说众生和佛为什么有苦乐的不同,关键只在于觉与不觉,因此学佛的方法,就是转念觉照的方法。我们要时时凛觉,练得此心,能如悬崖勒马,说止..

慧平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

十八、《楞严八十分义》序《首楞严经》是修证的宝藏,成道的要典,以戒定慧三学贯彻全经的始终,以戒慧助大定,成就首楞严王三昧。克实言之,彻法底源之如来藏性,非由造作..

首楞严经《18》微笑人生的视频原声

【阿难当知。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随侍。】所以佛对阿难说,这个咒,阿难当知,是咒,这个《楞严神咒..

昔时,佛在海龙王宫,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及众多大菩萨随佛在一起。此时,娑竭罗龙王离座而起,来到佛面前,顶礼佛足后说道:世尊!是否有受持少法就能获得很多福德的修持..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发脾气是地球升温的元凶。

修持重在行——与知识分子谈禅法修持刘先和我国佛学、佛教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得到恢复和发展。当前不仅寺院香火兴旺,信众增多,更令人欣喜的是在佛学教育上也有..

禅宗源流与修持法月溪法师绪论什么叫做禅“禅的定义”禅字是“禅那”两字的简称,“禅那”是印度语,旧译“思惟修”,是思惟修习的意思,印度禅法成立很早,在释迦以前,泥..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