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请益法师。如何护法才如理如法,才能有无量的功德?宏海法师答:护持三宝,要从信仰的建立开始。首先,你要认定佛法僧在世间确实就是宝。你要知道,佛他是无所不知、无..

杜牧《江南春》中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陶弘景正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他出生于宋孝武孝建三年(456年),卒于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跨越了南朝..

印光法师(1861~1940),即释印光,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大师俗姓赵,名丹桂,字..

越是穷贫的人,往往大多是生活能力较差,身体也不是很好。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谁人都想身体健康,自立能力强。但,由于过去生业力深重,不能如是。有一位好心的女士,在办..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须以三量楷定。三量者,现量、比量、圣言量也。现量者,谓亲证其理也。如罗什大师,七岁随母入佛寺,见佛钵,喜而顶戴之,俄而..

佛法传到中国来,唐、宋大兴的时期,多少文人、伟人在宗门下这个法门上得到了大的利益。到明朝时期就出现了一千七百公案。宗门下这一法是直接了透、最上乘的法。如果你过去..

诵大悲神咒功德不可思议。那天有人问师父一个问题,说看见有的师父修行挺好,就是出家几十年还是特别的年青,年龄挺大了,但看着容光焕发,还是像年轻的时候。他就问,怎么..

【原文】破系心外无法者。就中有二:一、破计情。二、问答解释。问曰:或有人言,所观净境,约就内心净土融通,心净即是。心外无法,何须西入?答曰:但法性净土,理处虚融..

苏州曹鲁川的女儿,嫁与文氏。有一条蛇在追逐鸽子,被家人看见了,随即把蛇打死。数日后,蛇的神魂附在鲁川的女儿身上,借用人的语言说道:“我以前为荆州太守,值侯景造反..

净土宗的人要往生,一定要把人生好好地收尾。我绝对不相信,你平常这么攀缘,临命终突然间正念分明,我不相信!不可能!你要有一个过程。我们看到很多老菩萨,念佛念了一辈..

我们一般净土宗的人,因为平常把佛号念得很多感应,就得少为足,所以一直活在平时的念佛,这叫作离苦得乐的念想。净土宗很多人的失败都是,你的念想就是追求离苦得乐,你本..

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就是你有志于要出离三界,杀生跟淫欲这两个是最严重的,这当中又以淫欲最为根本。从生死轮回来说,淫欲最为根本,..

【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

观世音,梵语阿那婆娄吉低输,现在西方极乐世界,为补处菩萨。按悲华经,往昔劫中,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观世音菩萨为王第一太子,名曰不眴。尔时宝藏如来为轮王授记已。不..

我佛慈悲大愿王。劝人念佛往西方。娑婆界内轮回苦。极乐国中寿命长。七日持名心不乱。六根清净性昭彰。如来直指菩提路。句句明文在典章。净邦国土妙无穷。七宝妆成极乐宫。..

从前有个小和尚和师傅在外面出行诵经,在途中的路上看到了一只翅膀有伤的小鸟,小和尚很快就把这个小鸟捧了起来带回了自己的屋内,在自己的精心照料和培养下,一个月的时间..

示优婆塞结念佛社惟吾佛出世,说法利生,四众人等,各皆得度,随机教化,各有方便,普令获益,是故法有千差,源无二致。然以佛性而观众生,则无一生而不可度,以自心而观佛..

时下流行随喜一词,很多学佛人嘴上有事没事总喜欢挂著「随喜二字。别人供养三宝、放生,他随喜;别人加薪升职,他随喜;别人出门捡钱,他也随喜。以至于随喜成了口头禅,就..

在观音大悲加持法会上,我受到了很大的加持,至今感恩不已。法会开始后,我看见了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看见南无观世音菩萨很庄严很年轻很慈祥,面带笑容,身着白色漂亮..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目犍连尊者经常去地狱、饿鬼、畜生、人间、天界等五道中观察众生所受的苦难,例如:地狱中寒、热、烧、杀的苦痛;饿鬼的饥渴、燃烧的悲苦;畜生中的互..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鹫峰山,在大众前,为诸天魔王、梵王、沙门、婆罗门、天、人、阿苏罗等演说妙法。佛告诉舍利子:舍利子!为何菩萨摩诃萨能深信如来具足不可思、不可议的..

摄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对治昏散之法,数息最要。凡欲坐时,先想己身在圆光中,默观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默念阿弥陀佛一声,方便调息,不缓不急,心息相依,随其出入,..

北宋会稽人钟离瑾,字公瑜,早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任氏,持节抚孤,勤耕苦织,积攒锱珠,送公瑜读书。公瑜人虽年少,很谙时事,听从母教,仿古先贤,偷光夜读,终于成才..

【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前一些时候新加坡受烟雾的灾害,听说马来西亚、印尼,到处都放火烧山。必须要知道,所有一切造作罪业,烧山的罪业是最重。你想想看,那..

自后蕅益,截流,省庵,梦东等,诸大祖师,莫不皆然。盖以因时制宜,法须逗机。若不如是,则众生不能得度矣。《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从此之后,像蕅益大师,这是净土宗第..

凡有阐扬净土者,平心和气读之。使扬禅抑净之心,无丝毫芥蒂。《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对于阐扬净土的经论,要平心静气地去阅读,去思惟。这里面是提出了一个修习净土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