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用功办道的人,首先要明了佛法的道理,尤其是参禅的人,应该清楚明白参禅用功的路头,换言之,知见一定要正确,如果知见不正,就算修得有一点工夫到后来也会出现种种偏..

“禅”在印度语里叫禅那,在中国语叫静虑。“静虑”的静就是冷静下来的意思,就像水一样不动,波浪不起,这是静的境界,也就是止;“虑”是什么呢?正确的观察,正确的思维..

参禅人,最关重要是细行。缺细行,难入那伽。全细行,动行即定。我人由一念不觉,才有无明,无明只行细行,未入名色。今既复本细行,是知心源不远。初学行人,不知细行为何..

生活中要有一点禅意,才会幽默,才会开朗。禅,不是佛教所专有,禅,是我们人人本具的真心自性,它不是出生后才有,而是“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但是一般人却忽略..

文钞原文:天下事,皆有因缘。其事之成与否,皆其因缘所使。虽有令成令坏之人,其实际之权力,乃在我之前因,而不在彼之现缘也。明乎此,则乐天知命,不怨不尤。若知前后因..

参禅人,最要放得下,才有禅参,有心可用。世间事放得下,任我在俗存款,被人骗去;任我田被人占去:屋被人拆去:妻子跟别人去一儿女帮人家去:思之,尽去尽好!此不关我事..

在人的一生中,屈指算来,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并不多,大多只是萍水相逢,我们很难去解释在人生中人的遇合现象,为何我们总会去遇见某些人,而不会去遇见某些人,我们只能..

祖师讲: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你们自己该知道用功,不管吃饭、吃菜、吃稀饭、饮开水,都是修行办道。惠明禅师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吃饭喝..

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所谓福分,就是能和有缘人共享人生的悲欢。缘分浅的人,有幸相识却又擦肩而过;缘分深的人,相见恨晚从此不离不弃。有的缘分是可遇而不可..

问:参禅与念佛有何区别?绍云老和尚答:现在有些学佛之人,说参禅是顿超法门,乃上根利智的人才能修学,不是中下根的人所能行的,甚至互相毁谤,把禅净两法说成截然对立,..

学佛真的要看机会,机会就是缘分

从此以后,佛陀就叫迦留陀夷服侍自己,一步也不准他离开。有一天,他体味到参禅静坐的奇妙,对佛陀说:“我今天好像从梦中醒来一样。我在佛陀座旁参禅,到今天才体会到佛陀..

禅,称为教外别传之法。昔日,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这样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诸摩诃迦叶。此后..

要想从这个话头入手,以念佛是谁入手,那没有别的巧妙,你只要生死心切,时时刻刻不管行住坐卧、吃饭穿衣要抓住这个念头。早上一起,一睁眼马上把念佛是谁提起。参禅也要有..

恩师密参上人,讳觉励,字密参,河北省安新县人氏。生于一九一六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日,俗姓赵,名章印(小华)。少年时代,因家境贫寒,师父多数住在姑姑家里,等到姐姐出嫁..

广西灵阳寺2009农历七月念佛七法会(初四下午)缘分、忏悔与感恩今天早上,我们谈到道德持家和佛教的智慧、慈悲、觉悟持家。特别是佛教谈到的智慧,这个方面就比较广泛。比如..

问:师父,您刚才告诉我们当下一念,我们也知道当下一念是修行法门。我们有点执着,因为如少水鱼,当生开悟不是很容易,也想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可我们入的是禅宗的门,周围..

化州南山寺2009年9月念佛七法会(5日下午)因果与缘分本来这次我想把老祖宗的经验全面地讲,但是因为是念佛七法会,来到法会的都是痛苦人,都是为了要离苦得乐,所以我们要讲..

禅的变迁——参禅悟道话古今陈士强开有宋以来众多的禅宗语录、灯录、拈古、颂古、评唱,映入眼帘的是禅师在接引学人时展开的种种机锋语句。参禅者问:如何是佛祖西来意?如..

虚云和尚的禅法思想——读《参禅要旨》刘元春近现代中国禅宗泰斗虚云和尚(1840—1959)兼嗣五家宗风,复兴六大祖庭,主法十五道场,真修实证,人天师表,至今仍然对中国佛教..

禅宗一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绕圈子,不走弯路。人生所面对的,有许多问题,许多个为什么。我记得有一套儿童丛书,叫《十万个为什么》。小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没有几天时..

我们今天人不是讲感情,要谈恋爱吗?我们佛教讲,菩萨行有六度。对吧!我原来也给他们讲过爱情六度,两个人谈恋爱啊,温度要适中,不能过热,也不能过冷,反正也讲了六个度..

四、参禅方法前面宗杲禅师讲过,“心意识之障道,甚于毒蛇猛虎”。为了帮助学人摆脱心意识的缠扰,古来祖师大德采用了种种方便善巧,或擎拳,或棒喝,或踩踏,或逼拶,或扬..

第十章附录●神会大师反对神秀的十六字禅法:“凝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神会禅师之思想:一、顿悟,即立地顿超、顿除妄念;悟是悟无所得。二、定慧平等..

第九章真假开悟辨别宗镜录告诉我们,什么叫作悟了。书中提出十个问题,悟了的人没有不通经教的,一切佛经教理一望而知,如看小说一样,一看就懂,不须研究。永明寿禅师宗镜..

第六章密参禅师对真空、来果、虚云三位善知识不同方法的修学体会密参云:参禅这个法门,历代祖师说得很多,这件事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又称为是本份事,宗门下称为生死门..

第七章虚老论参禅(一)参禅的先决条件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著,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

密参禅师事略序一恩师密参上人,讳觉励,号密参,河北省安新县人氏。生于一九一六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日,俗姓赵,名章印(小华)。师父自幼因父亲双目失明,家境贫困,没钱读书..

序大乘了义,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宗门参禅无门为门。其中妙意自世尊拈花、蝉带联辉。达摩西来,单传直指,毫无罗嗦。为后学之人,不得已而有方便之路。若途中境界,则不得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