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开示《杂宝藏经》云:若有人能信心清净,以一掬水,施于佛、僧及以父母、困厄病人,以此功德,数千万劫,受福无穷。佛陀在世时,有一户大富人家,一家六口不仅和乐融..

世尊给众比丘开示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戒法为佛教的基本精神,不论是在家居士或是出家众都须严持戒律。舍卫国中,有位名叫师质的婆罗门,虽然拥有万贯家财,却..

佛陀对比丘的开示佛陀与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来到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有一位尊者,拥有无量金银珠宝,万贯家财,虽然富有,却慳吝犹不知足,不仅不供养侍奉父母,连妻子、奴..

【原文】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觑破一切世情,若顺若逆,总虚妄不实,过眼便是空花。独一念持戒礼忏笃信三宝之心,生与同生,死与同死。而又专求己过,不责人非,步趋先圣先贤..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竖穷横遍,故广大。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则狭小矣。本自微妙寂绝,故第一。妄贪三界有漏因果,二乘偏真因果,则下劣..

法卷传法徒具虚文所有到我这来接法的人,我都把这个意思和他讲。古人是以心印心,心心相印来传法。现在搞张小纸,写两个小文字在上面,就那一张纸啊,写那几个字的话,就是..

星云法师序记得还是在去年(民国四十一年)的冬天,煮云法师应《菩提树》主编朱斐居士的稿约,他告诉我拟写关于普陀山的文章,我当时认为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我就劝他不要..

盗,“不告而取,谓之盗。”古来廉洁的人,“一芥不以予人,一芥不以取诸人。”一芥便是一根芥草;一根芥草也不随意送给人的,也不随意去拿人的一根芥草。他为什么这样?便是..

一般人都指定庵堂庙宇的偶像为菩萨,从事烧香、礼拜、点烛、供养的,是非常的多,尤其杭州地方为最盛。良善风俗,虽为全国冠;独惜许多善男信女虽认真烧香拜菩萨,而对于菩..

东国重于般若,前代虽翻不能周备,众人更请委翻。然般若部大,京师多务,又人命无常恐难得了,乃请就于玉华宫翻译。帝许焉。即以四年冬十月,法师从京发向玉华宫,并翻经大..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此二相须,共成一苦。障于定慧,令不得生。然此睡眠,从三事起:一从食起,二从时节起,三从心起。经中勤修善法,无令失时,是对治从食所起睡..

妈妈虽然学佛多年,但依然没弄懂不杀生是什么意思。不是自己杀的就叫不杀生?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等“四害”也属于不杀范围?直到有一天,她恭闻到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

雪窦寺寺训:俭勤诚公今夜召集诸位职事茶话,特拈四字勉各位身体力行。学校有校训,寺亦有寺训,今以四字作为寺训:第一、俭字,即节俭。去除奢靡的浪费,作为恰当的用度,..

世界上没有比欢喜更宝贵的东西,有时我们用再多的金钱、物资送给别人,别人未必很欢喜。不如给人一个笑容,给人几句赞美的话,用欢喜心结缘,不但不需要付出辛苦代价,而且..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有一种侥幸的心理,总希望有意外的收获,甚至妄想有神通,可以知道过去、现在、未来,能够眼看、耳听十方世界。其实,好在大家没有神通;如果有神通,日..

既发心念佛,必须戒杀吃素,烟酒同断。(复杨炜章居士书)不饮酒者,酒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饮之令人颠倒昏狂,妄作非为,故佛制而断之。凡修行者,皆不许饮。(为在家弟子..

前接汝所寄相片及书,以无暇故,至今方复。世间聪明人,每以男女房事当家常茶饭,致许多皆短命而死。纵令不死,亦成残废。汝之病,岂世间药所能治乎。祈息心常念南无观世音..

‘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试听屠门夜半声。’自古以来许多人都牺牲他人,而利益自己,甘愿杀他人生命而补助自己的生命。这碗肉羹的冤恨深似海,..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弥勒!复有四缘,令诸男子,其心常生女人爱欲。乐他于己,行丈夫事。何等为四?一者,或嫌、或戏,谤毁于人。二者,乐作女人衣服、庄饰。三者,于亲..

《优婆塞戒经》业品第二十四佛经原文:……若于非时非处非女处女他妇。若属自身是名邪淫。唯三天下有邪淫罪。郁单曰无。若畜生若破坏。若属僧若系狱。若亡逃若师妇。若出家..

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焚化箔锭,亦不宜废,以不能定其即往生也。即定其即往生,亦不妨令未往生者资之以用耳。加恒修居士微信号(hengxiu1)分享您的..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