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五浊是哪五浊


wǔ zhuó 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五浊即是大乘佛教在佛经中提出的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五浊即是大乘佛教在佛经中提出的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五浊】 (梵pan~ca kas!a^ya^h!,藏sn~igs-ma-ln%a) 末法时期之五种浊的众生生存状态。在佛教的大—世—界观中的五浊。即劫浊(kalpa-kas/a^ya)、见浊(dr!st!h!I-k.)、烦恼浊(kles/a-k.)、众生浊(sattva-k.,又名有情浊)、命浊(ayuh!-k.,或名寿浊)。具有这五种众生生存状态的时空,谓之为“五浊恶世”。

详解

(非僧众开示

五浊是哪五浊呢?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五浊到底在讲什么呢?我解释给大家听

(一)劫浊(梵kalpa -kas!a^ya ),减劫中,人寿减至三十岁时饥馑灾起,减至二十岁时疾疫灾起,减至十岁时刀兵灾起,世界众生无不被害。

(二)见浊(梵dr!s!t!i -kas!a^ya ),正法已灭,像法渐起,邪法转生,邪见增盛,使人不修善道。

(三)烦恼浊(梵kles/a -kas!a^ya ),众生多诸爱欲,悭贪斗诤,谄曲虚诳,摄受邪法而恼乱心神。

(四)众生浊(梵sattva -kas!a^ya ),又作有情浊。众生多诸弊恶,不孝敬父母尊长,不畏恶业果报,不作功德,不修慧施、斋法,不持禁戒等。

(五)命浊(梵a^yu -kas!a^ya ),又作寿浊。往古之世,人寿八万岁,今时以恶业增加,人寿转减,故寿命短促,百岁者稀。

这样一解释大家就知道,五浊就是我们的社会现象,我们都遇到了这五浊,那要怎么做以避免这五浊呢?当我们真的了解它的时候,你就晓得要怎么改变这五浊、化掉这五浊;不然的话,连五浊是什么都搞不清楚,怎么可能避开这五浊,又如何化掉这五浊?

譬如劫浊,我们知道劫浊就是时代不好、时代混乱,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知道时代不好是一种共业,那我们就要转共业,大家齐心都朝好的方向去想,朝清净的方向去做,依照《华严经》<净行品>所指示的那些方法,凡事都朝光明面、朝正向去思考,如果大家都这样想,这个世界就会变成清净的世界,那么就会把劫浊消除,时代也就跟著改变了。

时代就是这样改变的,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改变法,就是我们能够请到菩萨来住世,请菩萨投身到我们这个世界,那我们这个世界也会转,<净行品>里就是这样讲的。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我们这边的人,有人能够发菩提心,那我们这个世界也会转变。所以这个世界会不会转变,只要看众生的心有没有转变就知道了,转向善就会变善,转向恶就会变恶。劫浊要怎么转变呢?只要大家都把心清净了,凡事都朝好的方向去想,就好像《华严经》<净行品>里面所举的例子:比丘在中午以前去托钵化缘,但是化了半天钵还是空的,这下怎么办呢?如果生气骂人那就完了;看到空的钵,比丘心里就朝向体会空性的方向去想,这个钵是空的,就是代表我们的烦恼都空掉了。大家遇到不好的事情都朝好的方向去想,这个不好的时代就会变成一个清净的时代,所以说劫浊是可以化的。

见浊怎么化?遇到见浊就是要有正知正见来化它,你要能够建立自己的正知正见,不要有邪见,乱想一通、颠三倒四,要把错误的见解拿掉,有了正知正见,见浊也就化掉了。

再来就是烦恼浊,要好好整理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思想有条有理,清清楚楚,你要求真,这样你就会有智慧,只要你有智慧,烦恼浊就不见了,所以说烦恼浊也是可以改、可以化的。

那众生浊呢?众生浊就是行为混乱,所以大家要守理法,遵守礼节,行为要循规蹈矩,这样众生浊也就不见了。

命浊怎么办?很简单,你要永续经营,想事情都要考虑长远,不只是想这一辈子,还要想到下一辈子,都把它规划好,做事情就不会炒短线,就不会急功近利,有了长远的心,命浊就消失了。

这五个浊都是可以化掉的,但是在化掉它之前,先要了解何谓五浊,如果五浊是什么都搞不清楚的话,那怎么去化掉呢?我以前搞不清楚,所以一直都不会讲这个东西,最近想清楚了,才讲出来给大家参考。

正经出处

法华经

《法华经》〈方便品〉云(大正9·7b)︰‘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五浊之说也散见于大小乘诸经论中,其顺序亦各各不同,而五浊之说明也并不一致。兹略述各说如次︰

俱舍论

《俱舍论》卷十二云(大正29·64a)︰‘言五浊者,(一)寿浊、(二)劫浊、(三)烦恼浊、(四)见浊、(五)有情浊。劫减将末,寿等鄙下如滓秽故,说名为浊。由前二浊,如其次第,寿命资具极被衰损。由次二浊,善品衰损,以耽欲乐,自苦行故,或损在家出家善故。由后一浊,衰损自身,谓坏自身身量、色力、念智、勤勇,及无病故。’

依《俱舍论光记》卷十二之解释,寿浊即寿命。劫浊即时;时无别体,约法以明,即以五蕴为体。烦恼浊以五钝惑(贪、嗔、痴、慢、疑)为体。见浊以五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禁取)为体。有情浊亦无别体,以五蕴为体。如此五浊,即寿浊起时寿命极短促,乃至唯有十岁。劫浊起时衣食等资具衰损。烦恼浊、见浊起则善品衰损。有情浊起则衰损自身,即身量变短小,色白者成黑,力强者变弱,正念正知者亦成邪念邪知,勤勇者成懈怠,无病者变成有病。以此五皆衰损故,鄙之如滓秽,故名为浊。

《法华玄赞》

依窥基《法华玄赞》卷四等所述,命浊者以本识名言种子由业所引的命根为体,善业力弱则命根渐短,此为杀生业之所招感。有情浊,以第八识及五蕴为性,虽多名第八识为有情,然今以五蕴假者作恶无善,名有情浊,故合第八识及五蕴为体。烦恼浊者,以五见外一切烦恼、随烦恼为体。见浊者,以五见为体。劫浊者,以色蕴四尘为体,或统以五蕴为体。盖烦恼增多,恶业尤重便招恶果,遂生三灾。又谓以上五者之所以名浊者,乃劫增时,三灾渐轻,烦恼转薄,众生向好,恶见渐微,命根转长,渐渐向胜,以上好可欣故名为清。然劫减时,小灾渐起,烦恼转厚,众生向恶,染见渐盛,命根转短,渐渐向劣,以下恶可厌故名为浊。

《法华文句》

依智顗《法华文句》卷四(下)载,劫浊无有别体,劫是长时,刹那是短时,但约四浊立此假名,文云劫浊乱时即是此义也。众生浊亦无别体,揽见慢之果报上立此假名,文云众生垢重即是此义。烦恼浊以五钝使为体,见浊以五利使为体,命浊指连持之色心为体。而五浊之次第,以烦恼及见为根本,由此二浊而成众生,由众生而有连持之命,此四经时名为劫浊。此乃承袭吉藏之说。

《法华玄论》

吉藏《法华玄论》卷五载,五浊中烦恼及见,正名为浊,此二所成之众生名众生浊,即此众生连持之命,名为命浊,此四种之时名为劫浊,若无前二,则后三不名为浊。此五,若以因果分别,则烦恼及见为因,余三为果。若以人法分,则众生为人浊,余四为法浊。若依时法分,则劫为时浊,余四为法浊,若统而言之,凡众生有此五,皆名为浊。此谓有众生即有众生浊;有时即成劫浊;有生死涅盘凡圣等见皆为见浊;有所得之心念生,即劳役观心,皆为烦恼浊;未得法身慧命即是命浊;因有此五,故不得一乘净观,障翳正道,岂得不名为浊。

其他出处

关于五浊,诸家见解大抵如是。又有,《十地论》卷一有不欲浊、威仪浊、盖浊、异想浊、不足功德浊、痴浊等六浊说。而《毗尼母经》卷一之五浊,立业浊而缺见浊。《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二说有十二浊,即示现劫浊、示现时浊、示现众生浊、示现烦恼浊、示现命浊、示现三乘差别浊、示现不净国土浊、示现难化众生浊、示现说种种烦恼浊、示现外道乱浊、示现魔浊、示现魔业浊。《法苑珠林》卷九十八亦广列诸经论之异说。此五浊于人寿八万岁之世,全然不存;人寿渐减至二万岁时,始发其端而名五浊。

世界是一个万苦交煎的世界,也是万恶充满的世界,所以在《弥陀经》上才给它取个名字叫「五浊恶世」。这五浊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叫五浊恶世。怎么叫劫..

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佛说无量寿经》定位生命的价值是一桩非常严肃而重大的事情,凡夫的知见太狭劣,往往认假为真。当芸芸众生都在迷惑..

蕅益大师深知五浊恶世的利害关系,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用深信切愿来庄严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能转五浊为五清。一、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生态问题,没有环境..

世界是一个万苦交煎的世界,也是万恶充满的世界,所以在《弥陀经》上才给它取个名字叫「五浊恶世」。这五浊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叫五浊恶世。怎么叫劫..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