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贤长老讲唯识

人天眼灭,法海舟沉!当代禅门巨匠绍云长老,于壬寅年六月初六申时示寂。世寿85载。惟愿长老不舍众生,乘愿再来!绍云老和尚,俗姓黄,名德泉,字清濂,安徽含山张公乡人,..

一、广阔的人生和宇宙观佛学在分析世出世间的森罗万象时,小乘有七十五法,唯识发展为百法,其中有为法共九十四种,无为法为六种,将心法、色法等分类,详释其定义和作用。..

我一九八四年出家,就一直跟着佛源老和尚。对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我在北京中国佛学院读书时,他每次去北京都要找我谈心。当时读完一年后我就不想干了,因为读不下去,我..

《六即佛颂》的作者是宋法云大师(10861158),字天瑞,号无机子,原籍长州(浙江长兴县),俗姓戈。师对内外典籍无不贯通,尤擅诗文。在佛法中,师以天台教观为专业,著《..

一、喻旨为修持净业者守护信心,以防外邪异见之难,说此二河白道之喻,以明求生净土回向发愿心之要。二、喻事1.路有二河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里,忽然中路见有二河:一是火..

我个人学《法华经》有一段因缘,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读佛学院的时候,其实我喜欢的是唯识学。我那个时候有听《法华经》,但是我最喜欢唯识。唯识的好处,它解释因果很清楚:..

在《唯识学》上,色法有二种:一个叫业果色,一个叫定果色。一、业果色。比如说,你今生为什么长这个德行呢?这跟业力有关系,因为你前生造了很多很多的业,这些业都存在阿..

那么在第八意识的左边,有一个【一变、二变、三变】。一变的旁边写四个字叫做异熟能变,一个田再一个共,熟是成熟的熟,异熟能变,什么叫做异熟能变呢?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它..

第一能变叫异熟能变。好,再来,二变呢?二变,把笔拿起来,叫做思量能变。思量能变就是第七意识,老是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永远恒转的,执著得死死的,而且一刻也不离..

学统唯识宗,又称法相宗。说明万法唯识所显及分析诸法相状。佛灭后九百年顷,弥勒菩萨应无著之请,说了《瑜伽师地论》,最初发明此唯识理。无著造《显扬圣教论》,世亲造《..

这苦行林中,有很多苦行仙人,他们见到太子超群的相貌,都争相前来作礼,太子也恭敬诚恳地答谢。太子问其中的一位长老:“我是为求真实的觉道而来到这里,我什么都不懂,请..

2013年12月5日,在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道场苏州灵岩山寺,腾讯佛学专访了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江苏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院长、灵岩山寺住持..

人们都称她是老菩萨我第一次来东林寺时,在天王殿后面看到一位身材矮小、年逾花甲的老人,她左手拿着一把香,右手撑着伞,给来往的游客和信众递香,并嘱咐每人一支香,要双..

世间上有唯物论、唯识论、唯心论及唯人论,佛教讲的是唯识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里的“心”指的就是“识”,不同于唯心论站在反对唯物论的立场,否认一切物质存在..

众所周知,念佛有很多种方法,如观想念佛、实相念佛、持名念佛等,末法时期,念佛以持名最为得力,因为吾辈凡夫上根利智者少,观想念佛、实相念佛要心思精密,对中道缘起性..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法脉——教派:法相唯识宗之中国命运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内容提要:法相唯识宗作为中国佛教哲学的一大宗派,曾在南北朝时期初传入华,接着由唐玄奘自印度..

唐以后唯识学的南下严耀中学术乃至思想意识之兴衰,必有因果可寻。这里所谓因果,不仅是说促成其兴衰的条件环境,也指它的前源后流。从后者言,如其所谓衰,则并非是亡,即..

从阿赖耶识之染、熏说生命现象——对中土唯识学的一点体会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严耀中内容提要不管是把人的生命看作仅是自然现象,还是将其叠加上社会现象,都有学术上的诸..

印度唯识学派的传承体系韩廷杰印度唯识学派,亦称瑜伽行派或大乘有宗,其创始人一般认为是弥勒(Maitreya-nātha)。弥勒这个名字是大家所熟悉的,即未来佛弥勒菩萨。据日本..

散体《唯识三十颂》韩廷杰1.因为我和法是虚假施设的,所以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在转。那种虚假施设处于识的转变之中,这种转变共有三种。2.异熟、称为思量的识,以及境的了别。..

唯识宗哲理略论韩廷杰圆光佛学学报创刊号1993.12月出版页89-112--------------------------------------------------------------------------------页89提要本文简要记述..

《宗镜录》与唯识三境韩廷杰一、问题的提出唯识三境,在已译的印度佛教经论中并无论述,据《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末、《成唯论了义灯》卷一末、《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四末..

经云: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以一切诸法,皆依此心;若离此心,无别有法。因心即果觉,无二无别,但用此心,正智如如,菩提果自成。因果是这个世间的定则,任何人..

欧阳竟无“唯识体用”观疏解陈坚一、“粗言”明“唯识体用”欧阳竟无在反思中国佛学的时候,非常痛心地发现中国佛学由于没有很好地吸收和利用唯识学中的思想元素和学术方法..

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魏德东方东美先生说:“假使你讲唯识而执着识,认为识是真实,这可以说是一个根本错误的思想,永远不能解决问题。”(注:《华严宗哲学》上册,黎明..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