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论昙鸾大师

最初迷真起妄,则曰一念妄动。末后返妄归真,则曰一念相应。是则起妄之后、归真之前,更有何法,能外此一念乎?是故一念悟,随净缘,即佛法界。迷,随染缘,即九法界。十方..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乡拙青年,穿著一身褴褛的乡下土装,来到鸡足山祝圣寺求见虚云长老,住持祝圣和尚问他:ldquo;你是谁?为何来求见虚老?rdquo;那青年说:..

释万回,俗姓张氏,虢州(今河南灵宝)阌乡人。长到七八岁了,他还不会说句完好的话,就像痴人相同,为此爸爸妈妈十分悲伤。万回常常受到街坊邻居小孩的欺压,他却老是无所谓..

归命,如波罗蜜例,倒语法也。归义有二:一者归投义,言世人至重者身命,举身命而归依,诚敬之至,无二心也。二者归元义,举身命而归依,即是总摄六根,还归一心也。娑婆言..

经文: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此段经..

人,是动物,可是与其他动物又不一样。人,头朝天、脚朝地,所谓顶天立地,在有情众生的世界中,只需人具有这个条件;其他的猪马牛羊、鱼虾贝类,乃至鸟雀飞禽,都没有头朝..

【原文】予初出家时,皋亭茶汤寺老僧,以诞日延予斋。时大岭有立禅,北人也,戆直无谄,顾予曰:彼延子为佛法耶?人情耶?彼以人情重子耳,何往为?予大惭。又友古溟者,谓..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号,他平常的佛号都是绕着世俗的因缘在转。那么你平常从来没有创造一个往生的佛号,你怎么能往..

【原文】杭郡多士坊①,有东平庙。郡之窘人死,致梦其妻云:谅汝无力修荐;纵多方修荐,不若东平庙庙主某公施一饭斛足矣!妻诣庙主求请。主云:我至期有七员主行醮事②,奈..

我姐姐的姓名叫刘素青,那个青没有三点水的那个青。后来我剖析完我自个的姓名,我给我姐也剖析剖析,那个素我俩是相同的,没说的,那我想我姐这个青怎样说,那我就想,青出..

18日刘素青大姐打电话叫我到她家,我看到她体能比二周前虚弱了很多。我问她:姐你要往生了吗?她说:是。下午一点,她的家园黑龙江省双城的助念团来30多人。大姐坐起来,脸..

方才咱们一位同修建议我,让我讲讲对于送往生的那种殊胜的状况,说这个对咱们是一个鼓舞。我这次给咱们举一个比如,这个比如即是我在第一张光盘里从前说到的宋居士(小宋)..

《金刚三昧经》云:大力菩萨言:何谓存三守一,入如来禅?佛言:存三者,存三解脱。守一者,守一心。如入如来禅者,理观心如,入如是地,即入实际。《华严经》颂云:佛子住..

我等念佛行人,应当考实今时净土法门,与古时净土法门,究竟是异耶,同耶。若言是异,我等历岁经年,从朝至暮,所称佛号,皆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而与古时佛名,丝毫无别。..

五祖弘忍大师,俗姓周,蕲州黄梅人。据《五灯会元》卷一记载,他的宿世是破头山中的栽松道人。栽松道人从前问道于四祖道信(四祖其时正驻锡于破头山):法道可得闻乎(您宣..

近来诸方少年,有志参禅者多;及乎相见,都是颠倒汉。以固守妄想为誓愿,以养懒惰为苦功,以长我慢为孤高,以弄唇舌为机锋,以执愚痴为向上,以背佛祖为自是,以恃黠慧为妙..

唐贞观五年,有隆州巴西县,令狐元轨者,敬信佛法。欲写法华,金刚般若,涅槃等,无由自检。凭彼土抗禅师检校。抗乃为在寺如法洁净,写了下帙(zh)。还岐州庄所,经留在庄..

才劝往生言著相尽思贪恋却迷蒙在中国自古以来的佛教修行当中,主要是两个大流派:一个是禅宗,一个是净土宗。这两个宗派的门庭施设各有善巧方便。禅宗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编者按:剃度出家在年岁上有何需求?一般说来,我国其时对于出家为僧在年岁上有所束缚,小于七岁或大于六十岁,不宜出家为僧。但事实上,佛陀住世之时就有百岁老人苦求出家..

我常说:开悟很困难,往生很容易。修行人要大彻大悟,见到平等的空性。禅宗云:圣人见体,凡夫见相。圣人看到毕竟空、究竟平等的心性。毕竟空的平等心性是圣人所见到的境界..

【原文】有自称西域沙门,作焰口①施食法师者,其洒净②也不用水,燃沸汤于瓶,以手擎而洒之,着人面不热。人异之,请施食者络绎③。予以为此甚不足贵也。世之号端公太保④..

上海有一位名叫杨信芳的中学生,十八岁时肄业于上海女子中学。她有一位同学名字叫张孝娟,家住西门道润安里,张孝娟与杨信芳的友情最深,张孝娟的母亲张太太也非常喜爱杨信..

我是上一年腊月初步诵地藏经的,当时小妹患了癌症,面临出人意料的冲击,的确挺苦楚,但是又束手无策,邻居小朱,也是我学佛诵经的指路人吧,当时她说:急忙给你小妹诵地藏..

德森。自号苦恼比丘,江西兴国县人。年幼时读儒家的书籍,文名流传于乡城之间。年三十一岁,感悟人命无常,偶然之间听到佛法,心中顿时生起出离世间之心,毅然前往江西雩都..

【原文】或问:某甲向修净土,有禅者曰:但悟自佛即已,何必外求他佛而愿往生?此意何如?予谓此实最上开示,但执之亦能有误。请以喻明:假使有人,颖悟同于颜子①,而百里..

【疏】今人闻佛不肯执持者,约有四障。四障破除,方能执持,乃至一心故。【钞】障者,遮也。以此四种,遮障念心,不肯执持,故须破除。四障者:一谓即心是佛,何必舍己念彼..

求其文简义丰,词约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笃修一行,圆成万德,顿令因心,即契果觉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良由一闻依正庄严、..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