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住是什么意思


四念住 sì niàn zhù (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

四念住就是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身体、感受、心意和外在诸法,要时刻注意观察,念念分明,以消除对四者的颠倒执着,以达智慧究竟解脱

一.心念如何住于身体二.心念如何住于感受三.心念如何住于心意四.心念如何住于世间诸法

一.心念如何住于身体

一个修行解脱者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穿衣吃饭,大小便利,于一切行、住、坐、卧的行为上,都应该了了分明。每时每刻都应该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做的事情是出于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大到从事世间利生的事业,小到自己的呼吸,都要了了分明。要训练自己的出息安静,入息平稳,思想专注统一。这样才会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才不会因外缘的刺激,而内心激动、生起不快。才不会使自己的真实心意,因外缘而被妄想起伏所系缚、所掩盖,才能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修行头脑。

要知道我们的色身乃四大假合而成,最终是要破散的。不应执着不放,不应被色身所纠缠束缚。心念这样,时刻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对自己身体的行为能够作到,时刻了了分明。他便会摆脱自己色身的烦恼束缚,成为自己色身的旁观者。心念才能无有制碍地正确运用佛法,指导自己的身体行为。使自己不执着于色身,使自己的色身无有过失,不至做出导致苦果的业。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精神心念,从色身肉体的束缚与得失的烦恼中彻底地解脱出来。(不执着色身可以不是破罐子破摔)

二.心念如何住于感受

一个修行解脱者在日常生活中,心念要对自己曾经或正在经历的,苦的、乐的或中性的感受时,必要了了分明。要对这些感受进行细致地观察,观察这些感受是怎样导致的,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为什么自己会受这种感受。要知道一切的感受皆由外缘而引发,都是生灭不定,不长远、不永恒的,不应执持不放。

要对自己一切感受的生起与幻灭因由,进行客观细致地观察。使自己成为对自己一切感受的旁观者,并且做到不在执着自己的任何感受。那他的精神心念,便会从自己的一切苦的、乐的、非苦非乐的感受中,彻底地解放出来,不在受其纠缠与系缚,趣向解脱,处于永恒的愉悦之中。

三.心念如何住于心意

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想活动,具有思维活动,了别认知的心有两种:一是缘虑心、二是真如心。

缘虑心:就是我们以前讲的八识,这颗心对外缘的了别认知的能力,只是凭经验,机械地做出分析与判断。所以缘虑心对外缘的了别认知常常是错误的、不真实的,是常随外缘而改变的。

真如心:就是我们众生自性原本具有的,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永恒愉悦的,不随外缘而改变的真实心,它是众生一切智慧的源泉。

我们这里所说的心就是缘虑心。一个世间修行解脱者,生活在五蕴炽盛的世间里,一定要对自己的一切意念了了分明。要成为自己意念的旁观者,对自己的一切意念进行客观细致的观察。要知道自己一切意念的生起与幻灭的因由。要知道世间一切意念的生灭现象,都是不定的,都是不随己愿的。

不要再执着自己的世间意念,这样您的精神就会从自己的意念束缚中解放出来,得到彻底的解脱。

四.心念如何住于世间诸法

一个修行解脱者,要明白世间一切诸法,无论是有情生命的心法,还是四大假合的色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缘聚则成,缘散则灭,时刻处在运动生灭不定之中。永无实体,迁流不息,绝不应执持不放。

要对世间诸法如是地客观细致的观察,那他的精神,就会从世间诸法的束缚与得失中彻底的解脱出来。

修习四念住可以导致修行者身心清净自在、克服哀愁颓丧、祛除痛苦烦恼、使自己的行为端正,无有过失,不至造出苦果的业来,达到智慧究竟,身心解脱。

进入同喜班将近一年时间了,这一年我经历了人生“无常”的考验。说实话,这个考验对我而言有点大,有点超出心理承受的范围。于是,我在无常和恒常,无我与我执中间进行痛苦..

今天沙龙出现N多无常,看看我是如何面对的:1.在路上接到义工师兄告知沙龙地点变更,我先想到的是正好车就停在那里,挺方便的——小我无处不在。2.进入会场,义工们在忙..

进入同喜班将近一年时间了,这一年我经历了人生“无常”的考验。说实话,这个考验对我而言有点大,有点超出心理承受的范围。于是,我在无常和恒常,无我与我执中间进行痛苦..

刚才那个六岁的小孩子,我问他为什么要出家?怎么度化众生?我说做人有没有好人,有没有坏人?每个人心里有没有好的,有没有坏的?他回答的每句都是正确的,厉害吧!六岁,..

从接到被录用为静修营迎请义工消息的那一天起,就时刻被周围师兄“好殊胜”、“师兄真是有福报”的“赞叹”包围。于是不由得凡夫心生起,对静修营义工行莫名地期待起来:万..

本期法义让我感触颇深,尤其是念死无常让我想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两件事。其一是暑假里和先生一起玩漂流,当我们坐到皮筏上往下冲时,一下水就因重心不稳翻船了。但因为导游..

诸功德中,放生第一,放生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改变命运,提升运气的法宝。近几年来,末学就是通过放生一点点改善原本糟糕的人生困境。当然困境并没有完全摆脱出来,但比..

《佛说八大人觉经》我们来看这部经,题目叫《佛说八大人觉经》,东汉安世高翻译,他是安息国人,安息国就是现在的伊朗高原。沙门是一个音译词,有时候写成桑门,桑树的桑,..

—师父,请您慈悲开示什么是“无我相”吧—你跪着,我怎么讲(弟子站起)—大胆,竟然站得比师长还高—师父,我……我到底错在哪里啊?—哈哈,你带着“我相”怎么找“无我..

记住,从心下手,研究佛法,不能运用在心里面,就得不到佛法的真髓。十方三世佛讲了一切的法,就是讲空。空要从那里去悟呢?从心去悟。心悟到空,一切无常,当下就是常,就..

从2004年进入本科到2015年从学校辞职,心理学走进我的生命将近11个年头了。我受心理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心理学也确实曾改变了我的生活。心理学很重视认识自我、扬长避短..

当如说行,勿为放逸。一次,佛陀为胜光王讲了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在旷野中游走,被一头凶恶的大象追逐。游人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恰好看到一个空井,井..

若我们检视各种强烈的执着或憎恨等情绪,会发现它们的根源是由于对「我」的观念紧抓不放。我们所认定的我,是个坚实、独立又自足的我。当我们对这种「我」的信念不断加强时..

我们的这个身体、还有这个语言、以及我们的一切,一切都是有为法,都是一切有为法。《金刚经》当中讲的,一切有为法。什么叫做“有为”?这个“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有因..

无常给了生命无限的可能性和创造力很多人一听到无常就怕了,认为生命没有了主体,一切都在变化,自己把握不住。古有秦始皇派人远渡重洋求仙丹,今有人冷冻尸体盼重生。他们..

一日吃斋,天下杀生无我份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就是要摆脱这个恶业。对我们的世界有一点了解了之后,再唱三宝歌就知道,“人天长夜,宇宙漫漫”,真的是这样。如果不是佛来给..

【经典原文】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永嘉玄觉禅师《证道歌》【经文解释】此是永嘉禅师。回思感叹之意。往世已至今生。不知..

林夕“我写词,在时装学角度而言,即是好多条line,我现在主力钻研的叫‘佛line’,1998年我为了王菲写了《守望麦田》、《百年孤寂》与《开到荼靡》,都是尝试用佛家精神,..

于诸荣辱何忧喜【经典原文】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永嘉玄觉禅师《证道歌》【经文解释】此是永嘉禅师。回思感叹之意。往世..

“我写词,在时装学角度而言,即是好多条line,我现在主力钻研的叫‘佛line’,1998年我为了王菲写了《守望麦田》、《百年孤寂》与《开到荼靡》,都是尝试用佛家精神,solv..

死亡无常我们明白了死亡无常的道理之后,每天可以进行禅修,思维死亡无常,把死亡无常的观念融入到实际生活之中。先可以静下心来回忆一下,从小到大,有多少我们熟识的人已..

佛法讲的“空性”,是指万事万物没有任何一个是永恒的、不需要其他条件就可独立存在、不会被其他因缘改变。维持我们生命的气,有持命气、上行气、下行气、平行气、遍行气。..

当观未用未布施,国王之财皆无常,岂非曾以一口食,获得轮王之胜财。“当观未用未布施,国王之财皆无常”:国王、财宝天王等是最有福报的,他们的最多。如果自己舍不得用,..

人们一天一天过日子,有时感觉度日如年,有时感觉时光飞逝,有时又得过且过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其实,从广阔宇宙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生命,真是太短暂了。如果不好好思考自己..

佛经上有一个绳子和蛇的比喻:某人在黑暗中走进一间房,误以为地上的绳子是毒蛇,因而惊惧万分。此时若有人告诉他那只是一根绳子,不是毒蛇,他或许将信将疑,但心里的恐惧..

众人财富如闪电,身如浮泡无常性,我等陷于病魔中,甚多逆缘围困故。“众人财富如闪电”:财富犹如闪电,非常无常。现在的很多人都追求财富,其实犹如龙树菩萨所讲的,积财..

Q亲人去世后,我很难过,怎么样才能走出失去亲人的痛苦?A万物都是无常的,一切有因有果,亲人去世了,也许在六道轮回,也有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夫肉眼,只能看到当时..

问:亲人去世后,我很难过,怎么样才能走出失去亲人的痛苦?答:万物都是无常的,一切有因有果,亲人去世了,也许在六道轮回,也有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夫肉眼,只能看..

即使你的人生,现在遇到很多的状况,有很多的挫折障碍,你也不用太难过,不用觉得你是世界上最倒霉最痛苦的人,为什么?因为一切是无常的,不好的事情终究会过去。所以对我..

前天中午,姐姐打来电话,我听她的声音有些异样,以为她有了什么烦事,想找我讲讲。姐姐大我十岁,我其实是她带大的。所以,从小很依赖她。但出家以后,她十分依赖我。也因..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